教育心理学必背的知识精华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4431891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必背的知识精华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心理学必背的知识精华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心理学必背的知识精华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心理学必背的知识精华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心理学必背的知识精华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必背的知识精华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必背的知识精华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绪论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根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个方面陈琦、X儒德;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教育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指导;三大功能:描述与测量;解释与说明;与控制;三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开展1.近代思想开展:17世纪,洛克提出白板说;17世纪,夸美纽斯首次提出儿童学习能力存在年龄差异和量力性原如此;18世纪中叶,卢梭爱弥尔,提倡自然教育;18、19世纪,裴斯塔洛齐倡导教育的心理学化,赫尔巴特首次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根底,艾宾浩斯研究学习与记忆;2.现代思想开展:1作为独立学科的初创时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前,1

2、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教育心理学领域中逐步形成了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流派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学派;2开展时期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末,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同时出现了折衷主义的学习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3成熟时期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西方教育心理学比拟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认知学习理论逐渐进入了开展与兴盛的时期,开展起了认知结构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心理学中出现了另一种思潮人本主义;4深化拓展时期八十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研究越来越深入,视角越来越综合;建构主义作为认知

3、学习理论的新开展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概括为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四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开展1.引入和早期研究20世纪上半叶:第一本在我国出现的著作是房东岳译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廖世承编写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2.改造开展和曲折时期:开始了以马克思主义改造教育心理学、学习苏联的时期;3.恢复开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第一本开展教育学著作潘菽的教育心理学;五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研究内容和研究领域纵深化;研究方法多元化;学科体系系统化、完善化;研究

4、视角综合化、跨学科化;研究问题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在学习观上重视学习者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社会文化互动;二、心理开展与教育一心理开展的一般规律1.认知开展与教育:教育的开展应遵循个体认知开展的一般规律进展,既要看到认知开展的阶段性,注重选择适合儿童开展水平的教学内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也要考虑认知开展的连续性,教育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水平的根底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注重所教内容之间的联系,增强教学效果;2.人格开展与教育:教育要注意根据个体人格开展阶段的特点,为个体解决心理危机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个体的人格朝着好的方向开展;二皮亚杰的认知开展阶段理论1、认知开展观:图式-同化-顺应-平

5、衡;图式是儿童对环境进展适应的认知结构;同化是主体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顺应就是用改造的图式或是形成的新图式来适应刺激的过程,是图式的质变过程;平衡就是同化和顺应的均衡;2.认知开展阶段论:感觉运动阶段0-2岁。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语言和表象尚未完全形成;已有客体永恒性和目标定向行为;前运算阶段2-7岁。具有具体形象性、思维不可逆性;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语言迅猛开展,动作图示符号化,自我中心主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能够进展逻辑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具有守恒性,去自我中心主义;形式运算阶段11-1

6、6岁。不再刻板地遵守规如此,常常由于规如此与事实的不符而拒绝规如此或违抗师长。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教师和家长不宜采用过多的命令和强制性的教育,而应鼓励和指导他们自己作决定,同时对他们考虑不全面的地方提出改良建议;3.影响开展的因素:成熟、练习与习得经验、社会和平衡,其中平衡是心理开展的决定因素,具有自我调节的作用;三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开展理论1.文化历史开展观:认为人有两种工具,即物质工具和精神工具语言和符号;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这是个体早期以直接的方式与外界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特征;另一种如此是作为历史开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

7、能;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开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心理开展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根底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源于社会的交互作用;2.内化学说:新的高级的、社会历史的心理活动形式,首先是作为外部形式的活动而形成的,以后才“内化,转为内部活动;具体地说,在儿童认知开展的内化过程中,语言符号系统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3.“最近开展区: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的差距,就是“最近开展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开展的前面;四认知开展理论的教育启示皮亚杰的认知开展理论强调认知开展对教育的制约,因

8、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针对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来安排教学;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知识是原有图式与新刺激之间交互作用而形成的经验体系,故需要树立新型的学习观、知识观,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来促进学生的认知开展;学生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只有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兴趣时,知识才有可能被最大的同化;教学应引导并促进学生的开展;教育教学应该适应个体的差异性;五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开展理论1.主要观点:儿童人格的开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开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与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个体能够成功而又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

9、,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开展;反之,危机得不到解决或解决得不合理,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开展;2.心理社会开展的八阶段说:出生-18个月,信任对不信任18个月-3岁,自主对羞怯3-6岁,主动感对内疚感6-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12-18岁,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成年初期,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中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后期,完善感对绝望感;六柯尔伯格的道德开展阶段理论“道德两难故事法;1.主要观点:承认道德开展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程序,都是从特殊到一般,从自我中心和关心直接的事物到基于一般原如此关心他人的利益,肯定道德判断要以一定的认知开展为根底,强调社会交往在

10、道德开展中的作用;2.道德开展的三种水平和六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具有是非善恶的观念,但纯粹是外在的,基于行为结果和自身利益关系来进展道德判断;分为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朴素的功利或享乐主义定向阶段;2习俗水平,着眼于社会与其希望来行事,遵从社会传统和道德准如此,维护社会秩序;分为人际协调好孩子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超越了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如此,完全本着自己的良心来做道德判断,达到了自律的阶段;分为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道德原如此定向阶段;七人格开展理论的教育含义埃里克森的理论明确,教育应该培养个体应对危机且提升自我开展的能力;同时教育是开展的助力,也可能成为开展的阻力,

11、因此教师与父母应该考虑每个儿童的生活经验与心理需求的不同施以适宜的教育;柯尔伯格理论的意义在于发现了人类道德开展由他律到自律和循序渐进的两大规律,并且提示道德教育必须配合儿童心理的开展;八智能差异与教育学生的智能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智能水平的差异、智能类型的差异和表现早晚的差异;智能在开展水平上有很大差异。智能水平在全体人口中呈正态分布,即智能极高和极低的人占少数,大多数人的智能属于中等水平;九人格差异与教育人格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具有动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人格在类

12、型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心理学家将气质分类为胆汁质、多血质型、粘液质和抑郁质,将性格分类为外向型和内向型、理智型与情感型和意志型、独立型和顺从型等;人格在性别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人格的差异性,还包括文化差异;十认知方式差异与教育认知方式也称认知类型或认知风格,它是指个体进展信息加工时,通过其知觉、记忆、思维等内在心理过程在外显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习惯性特征,具有持久性和一致性的特点,认知类型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不同的个体、不同的问题情境可能适合不同的认知类型;1.场依存性对场独立性,受环境因素影响大者为场依存性,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者称为场独立性;2.冲动性对沉思性:卡根根据认知速度进展的分类

13、;3.整体性对序列性;4.发散思维对聚合思维;5.内倾对外倾;6.深层加工和外表加工;总之认知方式差异使得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帮助学习者了解自己的认知风格,并且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匹配策略和失配策略来促进学习者学习;十一性别差异与教育总体上,男女性别在学习上的差异很小;三、学习与其理论解释一学习的一般概述1.学习的根本含义:学习是个体由于经验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结构与其外显行为的变化;2.学习的分类体系:1学习主体分类,将学习分为动物的学习、人类的学习与机器的学习三种;2按学习水平分类霍雷兰的观点反响性学习、联结性学习、综合性学习、象征性学习;加涅的分类。分为信号学习学习对某种信号作出某种反

14、响,如经典性条件反射、刺激-反响学习主要指操作性条件作用或工具性条件作用、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反响的联合、言语联想学习语言单位的连锁、区分学习能识别各种刺激特征的异同并作出相应的不同反响、概念学习对刺激进展分类并对同类刺激作出一样的反响、规如此学习亦称原理学习,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习概念间的联合、解决问题的学习亦称高级规如此的学习,在各种条件下应用规如此或规如此的组合去解决问题;3学习性质分类承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4学习结果分类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运动技能态度;二经典性条件作用说1.经典性条件作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响实验;主要规律条件作用的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高级

15、条件作用两个信号系统的理论;2.华生对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开展华生的刺激-反响说:1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是组成行为的是刺激和反响,无需意识为中介;2刺激-反响说的根本观点在于,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作用的过程;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习惯学习的过程乃是形成习惯的过程,即刺激与反响间结实联结的过程;习惯形成所遵循近因律、频因律;3.经典性条件作用的教育意义:在实际教育中,要有意识地通过训练来建立条件反射,以养成良好的习惯或消除不良的嗜好,以与要适当的使用强化;三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桑代克之猫实验;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一定的联结需要通过试误而建立;学习是试误的过程,遵循练习律、准备律和效果律;动物的学习是盲目的,人的学习是有意识的;四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响“大白鼠实验;1.行为的分类:应答性反响和操作性条件反响;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强化分为正负强化两种惩罚与消退和保持逃避条件作用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