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中小学教综笔试主观题(73)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4429017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教综笔试主观题(7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教综笔试主观题(7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教综笔试主观题(7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教综笔试主观题(7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教综笔试主观题(7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教综笔试主观题(7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中小学教综笔试主观题(7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资格证中小学教综笔试主观题 731.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的教学片段:王老师:词的上阕重在写景,而下阕引用了周瑜那个人物, 有何用意?学生甲:苏轼在上阕差不多提到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那个地方塑造周瑜的形象是为了照顾上阕,因为周瑜确实是一个英雄豪杰。另外,是为了把周瑜这一英雄豪杰与自己做比照,早生华发与人一辈子如梦可看出是苏轼对自己的悲叹。学生乙:我读过周瑜的传记,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是他娶小乔十年以后的事,词中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也许是为了显示周瑜的年轻,与苏轼的早生华发相比照。后面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出了周瑜儒雅的装扮、沉着的姿态 和功业之大,与苏轼功业无成形成鲜亮比照。王老

2、师:两位同学的发言把周瑜在这首词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得比拟完整。我们还学过杜牧的赤壁,大伙儿记得吗? 学生:记得!王老师:好,我们一起朗读一遍。学生: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王老师:在这首诗中杜牧强调赤壁之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东风。王老师:什么原因同样是写赤壁之战,战争的关键却不同呢? 是不是哪位作者搞错了呢?学生丙:我认为他们都没有搞错,苏轼塑造周瑜那个人物形象,要紧写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重要作用,是为了用周瑜的年轻有为与自己的光阴虚度、壮志未酬做比拟。杜牧的诗却把赤壁之战的关键归于东风,假设没有东风之力,周瑜将会 一败涂地,可能是突出杜牧自己的雄才伟

3、略吧。王老师:确实是如此。苏轼的词与杜牧的诗都想表示作者自己的思想,他们对所歌咏的史实评价不同,是因为他们要表白自己不同的抱负。苏轼要借用周瑜来抒发自己有志报国,然而壮志未酬的感慨。杜牧有济世之才,通晓兵法,然而一直没有得到施展才干的时机,因此他感史伤怀,把赤壁之战 的功绩归于东风,以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问题:(1)那个教学片段要紧表白的是哪条教学原那么?(2)贯彻该原那么应该遵循哪些根本要求?1.【参考答案】(1)资料中的教学片段要紧表白了启发性原那么。启发性原那么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成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考虑、积极探究,生动爽朗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

4、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一直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考虑,使学生自己分析苏轼的词与杜牧的诗中周瑜的形象以及赤壁之战胜利的关键,引导学生明白同样写一个史实,作者所要表白的思想感情不同,对史实的评价也就不同。 (2)贯彻启发性原那么的根本要求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许多因素的妨碍,教师要善于运用机智,激起学 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以推动学生学习。启发学生独立考虑,开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要切中要害,启发学生积极考虑,鼓舞学生多问,并在答复下列问题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 得到提高。让学生自己动手,培

5、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将知识制造性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他们独立探 究,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开展制造才干。发扬教学民主。它包含: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制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舞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同意学生向老师提出质疑等。2. 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课堂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但实际的课堂上,经常会看到以下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前后桌的 4 人为一个小组,展开讨论。往往座位的编排是依照学生的高矮次序,男少女生搭配而成的。教师抛出一个问题 (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 )后,教室里立马一片嗡嗡声,感受小组内每个人都发言 ; 一两分钟后,教师喊停,请小组代表 ( 往往是固定的

6、)站起来发言,学生张口确实是:我觉得我认为。 (1)合作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2)请用教育理论的有关知识逐条分析此资料。2.【参考答案】(1)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调动了学生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以主体需要的满足为根本假设,表白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合作学习的合作型目标结构能够激发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惑,促进了学生间良好人 际合作关系的建立。(2)分组不科学。资料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前后桌的 4 人为一小组,如此分组尽管有利于小组活动简便易行,然而人员搭配分歧理。资料中座位的编排是依照学生的高矮次序、男 少女搭配而成,不符合异质性小组的特征。合作组织欠佳。教师抛出一个问题 (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 )后,教室里立马一片嗡嗡声,感受小组内每个人都发言。这 说明小组没有清楚、具体的学习目标。目标不明确。一两分钟后,教师喊停,说明老师没有起到监控小组,确保小组成员的合作互动富有功效的作用。此外,当小组成员集体合作尚缺乏以达成目标时,教师没有给予点拨和辅导。合作不协调。学生一张口确实是:我觉得我认为,说明同时小组成员自我意识过强,缺乏相互依靠的心态和必要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小组的成员必需分工明确、资源共享、协调工作,同时还需要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