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本概念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442805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基本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法律基本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法律基本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法律基本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法律基本概念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律基本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基本概念(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律基本概念法的概念和特征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 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的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 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 会发展目标为目的的行为标准体系。法的特征一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标准1法对人们如何行为提出了明确的指示。2法的内容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3法是反复适用的。二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标准法区别于其他社会标准的首要之处在于,法是由国家创立的社会标 准。国家创立法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制定;二是认可。三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标准法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以权利和义务为机制,影响人们 的行为动机,指引

2、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的。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作或不作一定行为以及可以要求他人作或不 作一定行为。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使人们获得某些利益或者自由。义务 意味着人们必须作或不作一定行为。义务包括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两 种,前者要求人们必须作出一定行为,后者要求人们不得作出一定行为。正是由于法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调整人们的行为,因此人们在 法律上的地位表达为一系列法定的权利和义务。四法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标准法的强制性不同于其他标准之处在于,法具有国家强制性。我国法律的主要形式cl法的表现形式问题实质就是法的效力等级问题。根据宪法和有关法 律的规定,我国法律的主要形式有:1、宪法:宪法是我国

3、的根本大法,是国家的总章程,在我国的法 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我国最主要的法律渊源。2、法律:按照法律制定的机关及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法律可 分为基本法律和一般法律。基本法津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的、规定和调整国家和 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带有基本性和全面性的社会关系的法律,如刑法、 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等。一般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或修改的,规定和 调整除由基本法律调整以外的,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某一方面的关系的 法律,如商标法、产品质量法、国家赔偿法等。法律是依据宪法的原则和规定制定的,其地位低于宪法,但高于其 他的法律渊源。3

4、、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方面的标准性文件。其地位和效力低于宪法和法律。4、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 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 及其常委会,在其法定权限内制定的法律标准性文件。地方性法规具有 地方性,只在本辖区内有效,其地位和效力低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 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的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大会依照法定的自治权,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带有 民族区域自治特点的法律标准性文件6、行政规章:行政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委和省、

5、自治区、直辖 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 政府为了管理国家行政事务所制定的法律标准性文件。行政规章的效力 低于前面五种法的形式,但同样是我国法的渊源之一。7、特别行政区的法: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的法律包括与基 本法不相抵触的原有法律,是我国法的一部分,是我国法的一种特殊形 式。8、国际条约:国际条约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国家之间规定相互之 间权利和义务的各种协定。是我国法的一种形式,对所有国家机关、社 会组织和公民都具有法律效力。法律责任的含义: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法律后果。【注意】(1)引起法律责任的原

6、因有三: 违法行为 违约行为 基于法律的规定。如民法通则第106条第3款规定“没有过 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2)有违法行为一定有法律责任,但是法律责任不一定都是由违法 行为引起的。我国的立法权限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宪法。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国家的基本法律,像刑法、刑诉法、民法通则、 行政诉讼法等等,人大常委会行使人大闭会期间的权利。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位和直属的行政单位制定规章制度。各省级政府人大和常委会制定地方法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有自己独立的立法权。权利与义务的含义及关系权利:就是人在相应的社会关系中应该得

7、到的价值回报。是指法律 保护的某种利益;从行为方式的角度看,它表现为要求权利相对人可以 怎样行为,必须怎样行为或不得怎样行为。义务:就是人在相应的社会关系中应该进行的价值付出。是指人们 必须履行的某种责任,它表现为必须怎样行为和不得怎样行为两种方式权利、义务的相互关系:1.从结构上看,两者是紧密联系、不可 分割的。它们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2 .从 数量上看,两者的总量是相等的。3.从产生和发展看,两者经历了一 个从浑然一体到分裂对立再到相对一致的过程。4 .从价值上看,权利 和义务代表了不同的法律精神,它们在历史上受到重视的程度有所不同, 因而两者在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中

8、的地位有主、次之分。在民主法治社 会,法律制度较为重视对个人权利的保护。此时,权利是第一性的,义 务是第二性的,义务的设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法律关系的含义: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标准产生的、以主体之间 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由主体、 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构成。法律制裁的含义:法律制裁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法者或违约 者依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惩罚措施。执法的含义:执法,亦称法律执行,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 权和法定程序彳亍使行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执法的特点:1、执法是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管理, 具有国家权威性

9、;2、执法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公职人员;3、执法 具有国家强制性;4、执法具有主动性和单方面性。执法的基本原则:1、依法行政的原则。2、讲求效能的原则;3、 公平合理原则。司法的含义: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定职权 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司法的特点:1、中立性;2、独立性;3、统一性;4、专业性;5、 公开性;6、权威性司法与执法的区别:广义上说,执法包含司法,但严格说,实践中二 者是有区别的,主要应有以下几点:1、司法必须独立,公正至上,主要为被统治者服务,活动范 围狭;执法不能独立,效率至上,主要为统治活动服务,活动范围广。2、执法不过是严格依法办事,执

10、行法律;司法则不然,职能 要广泛些,如司法审查职能、造法职能等。3、执法实行首长负责制,司法实行法官负责制。4、二者适用的法律程序区别很大。5、司法是被动的,执法是主动的。守法的含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的规定行使权 利权力和履行义务职责的活动。法的效力的含义:法的效力,即法律的约束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法 律规定的那样行为,必须服从。法的效力的根据:1.法的效力来自于法律。2.法的效力来自于社 会道德基础之上,法律表达公平、正义,因而人们服从政府、遵守法律。3.法的效力来自于社会。法的效力范围:法的效力可以分为四种,或称四个效力范围:1 对人的效力2对事的效力3空间效力4时间效力法

11、对人的效力原则:1属人主义2属地主义3保护主 义4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这是近代以 来多数国家采用的原则,我国也是如此。法的空间效力:一般来说,一国法律适用于该国主权范围所及的全 部领域,包括领土、领水及其底土和领空,以及作为领土延伸的本国驻 外使馆、在外船舶及飞机。法的时间效力:1、法的生效时间:1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2由该法律 规定具体生效时间3规定法律公布后符合一定条件时生效2 .法终止生效的时间:1明示的废止2默示的废止:适 用法律中,出现新法与旧法冲突时,适用新法而使旧法事实上被废止。3 .法的溯及力:1就有关侵权、违约的法律和刑事法律而言, 一般以法律不溯及既

12、往为原则。目前各国采用的通例是从旧兼从轻”的 原则,即新法原则上不溯及既往,但是新法不认为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 适用新法。2而在某些有关民事权利的法律中,法律有溯及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 成的有机统一整体。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层次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是国家长治久安、民族 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在中国

13、,各族人民、一切国家 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 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中国现行宪法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的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它是经过全民讨论,于1 9 8 2年由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根据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先后通过了4个宪法修正案,对宪法的部分内容作了修改。中国宪法确 立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确立 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的指导地位,确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 政的国

14、体,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 人民、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 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中国现行宪法在保持稳定的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而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及时将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 经验、原则和制度写入宪法,充分表达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表 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表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 我完善和不断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保障。

15、中国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 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遵循宪法 的基本原则,不得与宪法相抵触。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中国宪法规定,全国 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解决的是国家发展中带有根本性、 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是国家法制的基础,行政法规和地方 性法规不得与法律相抵触。立法法规定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专属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 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对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 抵触。立法法还规定,对国家主权的事项,国家机构的产生、组织和职 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犯罪和 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对非 国有财产的征收,民事基本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诉讼和仲裁制度等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