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442599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宜宾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2分)(2013宜宾)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易升华B浓盐酸易挥发C氢气可燃烧D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可以据此结合所给的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干冰易升华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B、浓盐酸易挥发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C、氢气可燃烧需要通过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才能表现出

2、来,属于化学性质,故C正确;D、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2(2分)(2013宜宾)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试管:加热时所盛溶液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B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溶液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C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可用嘴吹灭D玻璃棒:常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给

3、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考虑;C、根据酒精灯的熄灭方法:用灯帽盖灭考虑;D、根据玻璃棒的作用考虑解答:解: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A错;B、向试管中滴加溶液时应将胶头滴管垂悬在试管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B错;C、酒精灯的熄灭方法: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否则引起火灾,故C错;D、在物质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物质溶解,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转移液体,故D正确故选D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3(2分)(2013宜宾)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4、,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结论B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C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D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B、根据空气的成分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结合混合物的概念分析;C、根据氮气的用途分析;D、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不是氧气约占空气总

5、体积的结论,故说法不正确B、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故说法正确C、工业上,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故说法正确D、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化学性质稳定,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混合物、氮气的用途以及稀有气体的性质等问题,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4(2分)(2013宜宾)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下列对有关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点燃条件下,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三氧化二铁B在点燃条件下,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

6、无味的气体C铁、硫、酒精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D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具有氧化性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B、硫在氧气里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铁、硫在氧气中的燃烧是化合反应,但酒精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化合反应;D、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提供氧的物质具有氧化性解答:解: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故A描述错误;B、硫在氧气里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B描述错误;C、铁、硫在氧气中的燃烧是化合反应,但酒精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

7、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化合反应,故C描述错误;D、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提供氧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因此氧气具有氧化性,故D描述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氧气的性质和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等基础知识,根据已有知识分析,不难得出结论5(2分)(2013宜宾)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A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Cu+CO2(置换反应)B将氯化钡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CuSO4+BaCl2BaSO4+CuCl2(复分解反应)C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Cu(OH)2+2HClCuCl2+2H2O(复分解反应)D铁与盐酸反应2Fe+6HCl2FeCl3+3H2(置换反应)考点

8、: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该反应的反应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B、硫酸钡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Cl2=BaSO4+CuCl2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且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Fe+2HClFeCl2+H2故选C点评:本题难

9、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6(2分)(2013宜宾)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氢、碳、氧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毒大米”中含有金属铬(Cr)铬原子序数为24,则中子数和质子数都为24C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在反应中若得到一个电子即变成氯离子(Cl)D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每个质子、中子都带有1个单位正电荷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

10、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分析;B、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分析;C、根据氯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分析;D、根据中子不带电分析解答:解:A、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故说错错误;B、在原子中,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此铬原子序数为24,其质子数为24,铬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2,因此其中子数为5224=28,故说法错误;C、氯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即变成氯离子(Cl),故说法正确;D、中子不带电,故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

11、本题主要考查原子的构成、微粒的带电情况及质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难度不大7(2分)(2013宜宾)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水(H2O)和过氧化氢(H2O2)分子中都含有氢气分子(H2)B电解水实验中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C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D常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水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水(H2O)和过氧化氢(H2O2)都属于纯净物,分子中都不含有氢气分子(H2),只含有氢原子进行解答;B、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进行解答;C、根据肥皂水可

12、以区分软水和硬水进行解答;D、根据常见的净水方法进行解答解答:解:A、水(H2O)和过氧化氢(H2O2)都属于纯净物,所以分子中都不含有氢气分子(H2),只含有氢原子,故A错误;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B正确;C、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C正确;D、常见的净水方法: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故D正确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掌握水和肥皂水的性质及其电解水和净化水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8(2分)(2013宜宾)下列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A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B银的导电性强于

13、铜C镁和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D铜能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置换出酸中的氢元素,且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反应速度越快;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答: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排在氢的后面,铜与稀硫酸不能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B、金属的导电性与金属的活动性无关,故B符合题意;C、镁和铝都能与盐酸反应,反应时活动性强的镁比活动性弱的铝反应剧烈,故C不符合题意;D、铜的活动性大于银,因此铜可以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置换出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项为:B点评:本题考

14、查了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比较,金属活动强弱的方法有:可以通过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以及金属能否与另一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9(2分)(2013宜宾)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1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B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C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t2时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t1时,将等质量A、C不饱和溶液分别用添加溶质的方法形成饱和溶液,所加的溶质质量相等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B、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解度越大,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C、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