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的形成历史备课教精选范文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4424913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家争鸣的形成历史备课教精选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百家争鸣的形成历史备课教精选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百家争鸣的形成历史备课教精选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百家争鸣的形成历史备课教精选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百家争鸣的形成历史备课教精选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家争鸣的形成历史备课教精选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家争鸣的形成历史备课教精选范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百家争鸣的形成历史备课教精选范文百家争鸣的形成历史备课教精选范文一教学准备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场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老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展推理分析p ,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拟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展较为全面的比拟,概括和阐释。老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

2、想活泼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化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难点: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教学工具幻灯片。图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学案展示。(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一.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

3、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2)教育思想:创始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开展。(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2.孟子(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展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2)影响:对儒家思想开展有重要奉献。3.荀子(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展深化的讨论。(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讲完本子目后,归纳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学的根本特征。二.

4、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指导学生填表,之后启发他们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分析p 老庄之学产生的社会根底。对于同一学派内部,不同思想家的思想也要加以区别分析p 。从总体与部分两个方面来把握各家学派的思想特点。记住:法家代表除了上述三人外,还有吴起、申不害等。法家内部形成重“法、”重“术”、重“势”三个不同学派,韩非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三、建议分组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场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当时及以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开展史实来理解。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独立考虑与判断,分析p 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思想对社会开展

5、所做出的奉献。(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老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展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展简单的反应纠正。(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我们已经学习了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那么,儒家思想又是怎样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后小结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展当堂检测,课后进展延伸拓展,以到达进步课堂效率的目的。百家争鸣的形成历史备课教精选范文二教学目的

6、:1知识与才能:识记:主要思想流派及主要代表;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主张。理解:“百家争鸣”的原因和意义;孔子“仁”的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运用:分析p 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总结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探究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2过程与方法:概括归纳知识,史论结合;阐释历史,联络现实;历史比拟;问题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祖国的历史文化而自豪;以人为本的精神境界。教学重点: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教学过程及要点:导入新课: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活动的结晶,一个民族的哲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对于它的精神活动的反思,从这个

7、意义说,一个民族的哲学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最高成就,也是它的理论思维的最高开展。 冯友兰(我国著名哲学家)请考虑:中国古代影响最深远的哲学思想是什么?(儒家思想)预习教材,发现问题;(老师预设的问题)1、仔细阅读教材第一部分内容,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总结“百家争鸣”场面出现的原因,列举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并归纳 “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2、仔细阅读教材第45页相关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知识积累,总结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3、仔细阅读教材第6页内容,梳理“百家争鸣”时期道家、法家、墨家流派的不同观点主张。生生交流,合作学习一、“百家争鸣”场面的出现1 “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争鸣”是指

8、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场面。“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争鸣”,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学术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2 百家争鸣场面出现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解体,封建社会形成,社会的大变革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空前繁荣(1)经济:消费力大开展,井田制崩溃;(2)政治: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3)阶级:“士”阶层的活泼和受重用;(4)文化: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3主要流派及代表: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空前兴旺。学派很多:三教九流。最主要的思想流派有道家、儒家、墨家

9、和法家。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 法家:商鞅、韩非等。百家争鸣的形成历史备课教精选范文三一、“百家一争鸣”的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场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级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二、“百家争鸣”场面出现的原因1.经济:井

10、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开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比赛。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泼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此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言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开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三、“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