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质点坐标参考系》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4424314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质点坐标参考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物理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质点坐标参考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物理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质点坐标参考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物理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质点坐标参考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物理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质点坐标参考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质点坐标参考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质点坐标参考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人教版高中物理质点、坐标和参考系济源高级中学段永杰一、教材学情分析:1.学生在生活中对运动有肤浅的认识,但是往往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要 使学生初步建立起运动的概念,从学生熟悉的大量生活、生产的实例中抽象出运动的概念。2.教学中应注意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概括出以下机械运 动的实质性的内容。3.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把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效整合,用大量的音频、视 频、图片、动画及文字材料,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直观的感性材料,从而比较容易突破 难点。4.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贯穿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和心理健康目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我们生

2、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 与运动的关系;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诗歌、绘画、 音乐、词汇等),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诗句和词语。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媒体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 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在学生活动中不断强化与同学(他人)的协作意 识三、心理健康目标1、通过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一种极大的 推动力。在物理教学中,我利用有趣的物理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运动中

3、交接 棒跟稳一时无法解释,教师又暂时不做解释,这就引起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2、营造平等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 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全 体参与,以学生为主体,努力营造人性化的教学环境,积极组织师生、生生互动式的 教学活动,充分尊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自觉接受教师的指导。四、教学重难点用参考系、运动(静止)、相对等物理概念去描述运动的相对性。五、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有效整合,观察、阅读、交流与讨论。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视频:接力赛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第 1 页通过有趣的实

4、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运动中交接棒跟稳一时无法解释,教 师又暂时不做解释,这就引起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二)新课教学:1、运动的世界(1)宇宙大爆炸带来了满天星斗。文字:1950 年前后,伽莫夫建立了热大爆炸的观念: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 炸。大约 180 亿年前,最初的宇宙是由超高温、高密度的“一点”爆炸而成,以后各 星系会无限膨胀。46 亿年前太阳系行星形成。1965 年, 有观测证据有力地支持大 爆炸模型。视频:宇宙运动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冬去春来、风起云 涌、潮涨潮落,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2)地壳的运动。大陆板块的碰撞产生了地球上的高山和峡谷;

5、江河的流动,形成沟壑和平原;水 城威尼斯在不段下沉。(3)生命在于运动视频:刘翔破世界记录请举出一些你认为运动的例子。(学生举例,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了解他们眼中 的运动是什么)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让我们为祖国争光,还可以帮助我们强身健体,(图片 展示大课间活动)像我们每天的大课间活动,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参加到大课间活动中 去,让运动使我们的生命更加多姿多彩!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着。想一想:我们平时 又是怎样描述运动的呢?2、人文视野中运动的描述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带着同学一块体会运动)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6、物。”“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学生举例)(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投影:万马奔腾图和星夜图片(学生说感受)“感觉马在飞奔”“感觉有风卷着云在动”(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音频:古琴流水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3、科学视野中运动的描述科学家又是如何来描述这个运动的世界的呢?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以及实验方法来描述和研究运动。动画 1:某同学走过宣传栏;动画 2:汽车行驶在公路上某同学对宣传栏位置改变汽车对树位置改变总结:物体对物体位置改变运动了机械运动,简称运动:物理学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参照物:把事先选定作为参照标准的物体。动画 3:某人坐在

7、行驶的车里。乘客对车厢位置不变总结:物体对物体位置不变不动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没有发生改变。(假定静止)“交流与讨论”:学生活动提问:小明为什么说花花跑得真快,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啊?答:院墙或树。营造平等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 积极性、主动性,是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 的全体参与,以学生为主体,努力营造人性化的教学环境,积极组织师生、生生互动 式的教学活动,充分尊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自觉接受教师的指导。小实验: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文具盒放在课本上,用手慢慢拉动课本,观察 并思考:(1)、如果以课桌为参照

8、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如果以课本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教会学生如何判断。(注意对于参照物,一旦选定我们就要假定它是静止的,再 拿研究的物体与之比较位置是否变化,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动画 2,动画 3: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物体相对与一个参照物是运动的,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又 是静止的。引导学生总结: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2)、生活物理社会视频 1:电影中是如何运用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实现运动的。视频 2:空中加油机又是如何运用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实现空中加油的。视频 3:正确

9、的交接棒让学生学会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三)知识巩固:(1)、在歌词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所描述的现象中,我们以 为竹排在“江中游”是以为参照物;我们说青山“两岸走”是以为参照物。(2)、成语故事中的“运动和静止,你知道“刻舟求剑”的故事吗?楚人之所以 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_的物理知识所导致的。(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我们 还应注意运动和静止相对性在实际中的应用。(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本 1、2、3 题2、利用体育课,体验接力赛中如何运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决交接棒时

10、容 易掉棒的问题。七、板书设计:1.1 动与静一、运动的世界二、人文视野中运动的描述三、科学视野中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当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2、参照物:事先选定作为参照标准的物体。3、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四、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八、教学反思:1、心理健康教育反思:要尊重天性,客观地评价。我对班里的每一位同学都给以充分地肯定,肯定每 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之所以学习效果存在着差异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发现自己 的优势是什么,还没有很好利用非智力因素,相信每一位同学都希望自己取得成功, 希望经过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大家都能取得进步!我只希望人人进步,不求人人高分

11、! 我经常用一些鼓励的话跟学生交流,客观的认识每一位学生,因为人天性都希望得到 尊重!只有得到这一科任课老师的尊重,学生才会更用心来学习这一个科。下面是学 生给我的纸条:“老师,您好!我跟你一起交流的第一节课,您给我的印象非常的深 刻。通过您的这一课,您的精神,您对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关怀,还有您以一颗伟大的 心来鼓舞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努力学习,都给我很深的印象。老师,我们一起交流的 这一节课,使我明白了很多事理,懂得了做人、做事都应有自信心!老师,谢谢您,您 给我带来十足的信心,今后我会努力学习。”“老师,您这一节课讲的话,使我增强 了学习物理的信心。我本来对物理这一科不感兴趣,听了您的话,使我

12、知道以后怎样 学好物理这一科。”2、未来社会的要求,不是只懂枯燥的知识,而更要求掌握一些技巧,并懂得应 用和探究规律,懂得创新,所以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所表述的,不是很具科学的说法和 他们得出的结论,一般不要过分的纠正他们,不让他们对物理产生畏惧感,是很重要 的,是要长期做好的工作;在目前教改日新月异的大前提下,创新已经是无可非议的 事了。所以课堂形势应该多样化,应该更多的让学生自主研究。但因为高一学生刚 刚接触高中物理,有很多行为习惯及科学探究的方法还没有养成,从这样的现实基础 出发,本堂课教学仍然以教师引导为主;3、在不同的班级中上课,教学的方式都应有所不同的。以上是我本节教学设 计的一些看法,在教学和组内交流中发现,还有不少不足之处,仍要不断改进中,欢迎 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