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京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试题汇编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4423978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北京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试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北京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试题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北京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试题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北京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试题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北京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试题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北京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试题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北京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试题汇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北京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试题汇编(一)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陶渊明身在宦海心系田园,因此他在归园田居中运用比喻、对偶手法,写出了“ , ”的诗句。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 ,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和“ ”令人叹为观止。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当经历了艰辛万苦,终于看到了奇景异观时,我们会想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世之奇伟、瑰怪,

2、非常之观, ”的慨叹,感佩王荆公“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和“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的独到见解。(二)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或相关文学常识。(10分)论语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_,_。 白居易琵琶行第二段中,通过描写听众的反应来侧面突出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的句子:_,_。 李煜虞美人中,用形象的比喻抒写愁思之深之浓的诗句: _?_。 屈原在抒情长诗_中,以“悔相道之不察兮”“及行迷之未远”等诗句,表达了自己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的思想感情,诗人_(作者名)则化用其诗句写下了“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_, _”的

3、句子,表达了相似的思想感情。 怀古诗以历史事件、人物、陈迹为题材,主要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托古讽今、寄托个人情怀等目的。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有“故国神游,_,_”的诗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也有“元嘉草草,_,_”的诗句。(三)在横线处填写出诗文原句或相关文学常识。(8分)在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中,曾皙描绘了自己理想的政治图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咏而归。”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 ”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在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认为作战要善于抓住时机,应在敌

4、军“再而衰,三而竭, ,”之时,出兵作战。 (朝代)大诗人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两句,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觉悟。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有一次文人雅集,史称“兰亭集会”。文人们在集会上“一觞一咏”,“畅叙幽情”,最后由大书法家 为之作序,总述其事,是为兰亭集序。初唐诗人王勃在 一文中,用生花妙笔,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阿房宫赋是“赋”中名篇,杜牧借秦皇的悲剧,警告唐朝统治者,如果“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在游褒禅山记一文中,王安石认为,“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四) 根据下面一段话的语境,填写诗文原句。(6分)登高望

5、远,俯瞰尘世,常常令人胸襟开张,感慨万端。不同的人,境界情怀又多有不同,于是便收获不同的诗句。悟哲理,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生发出“ , ”的千古哲思;叹身世,则有杜甫登高“ ,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慨叹。王勃登滕王阁,写下了千古名句:“ ,秋水共长天一色。”荀子想到登高则另有所得,看到了外界条件的作用,说:“吾尝 , 。”(五)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共8分) 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互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情此景正应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_,_。” 很多到杭州旅游的人,喜欢去西湖边小酌,非为珍馐美酒,实为湖光山色,这恰应了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两句:“_,

6、_。” 有志与力,_,_,亦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_,_。 (杜甫登高)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六)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做其中4道题)。(8分) 醉翁亭记中的“ , ”一句,描写了山间朝暮美景。 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 ,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 , ”与“无限风光在险峰”有异曲同工之妙。 范仲淹遭贬仍不忘家国,借岳阳楼记“ , ”抒发心怀天下的远大抱负。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精当,如“ , ”,表达了无法实现抱负、为国效力的感慨。来源:学_科_网 氓中以“桑”暗示情感事

7、态的变化,女子初婚时似“桑之未落, ”,遭遇遗弃时则“桑之落矣, ”,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 (七)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共8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王羲之与文人雅士在兰亭集会,那天“_,_”,他们“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归隐后的陶渊明,不仅有亲情欢娱、琴书雅趣;春天到来的时候,他还要享受春耕之乐:“_,_。”(归去来兮辞)春天也可以用来寄托人生理想,曾皙是这样来表达自己人生理想的:“_,_,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苏轼在定风波中用带有春风斜阳等意象的两句诗“_”和“_”,书写了自己经历风雨之后的感受。春天是令人欣喜的,但有时也会引

8、发诗人无限的伤感,陆游看到“满城春色宫墙柳”时发出了“东风恶,欢情薄。_,_”的哀叹。(钗头凤)(八)在横线处填写出诗文原句。(任选4题作答)(8分) 在诗经氓中,作者借女子的口吻,倾诉了妇女婚后的辛苦劳作,“三岁为妇, 。 ,靡有朝矣。” 一切景语皆情语,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 ,泉涓涓而始流”,范仲淹的苏幕遮中,“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都是借景抒情的名句。 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批评了士大夫之族在拜师求学上的浅见,“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 , ,吾未见其明也。” 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用“大弦嘈嘈如急雨, 。嘈嘈切切错杂弹, ”这四句诗,形象地描绘了琵琶声的美妙。 赤壁赋一开

9、篇,在月夜秋江美景中,苏子“举酒属客, , 。”在窦娥冤“刑场”一折中,窦娥指天斥地:“地也, 。天也, ”,表达了她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九)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或相关文学常识(限选其中5道题)。(10分) 氓中“桑之未落,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句以桑叶来比喻女主人公当时的境况,从而引出后文的情感抒发。这里运用了诗经中常用的 的表现手法。“明月”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如李煜虞美人中“小楼昨夜又东风, ”,白居易琵琶行中“去来江水守空船, ”等词句,都借明月寄寓了情感,营造出独特的诗歌意境。 朋友远行,我们常会引用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 ”两句来劝慰对方,只要两心相知,相隔千里也

10、不用伤感。 诗人杜牧痛感晚唐统治阶层的腐败奢靡,撰写了许多诗文,其中“ ,用之于泥沙”(阿房宫赋),“ ,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等文句都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忧虑和愤慨,体现了其忧国情怀。 面对宦海浮沉、人生变故,很多文人都有其超凡脱俗之处。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 ,使我不得开心颜”,呐喊出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心声;苏轼在定风波中道出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达到了一种宠辱偕忘、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 北宋许多文学家堪称写景圣手。如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日出而林霏开, ”两句形象描绘出对比鲜明的山间朝暮景象,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则用“ ,静影沉璧”两句细致描摹出洞庭湖有风时月光浮动、

11、无风时月光倒映水中的美好画面。(十)默写(8分)日星隐曜, ;商旅不行, 。(范仲淹岳阳楼记) ,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 。(陆游书愤)中国古诗词中“水”的意象无处不在,其中不少成了千古名句。如李煜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李白梦游天姥咏留别中有“云青青兮欲雨, ”之句;王勃滕王阁序中有“落霞与孤鹜齐飞, ”之句。兰亭集序第四自然段以“ , ”,批评当前士大夫,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故垒西边,_”,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联想到有关历史人物,这是相关联想。琵琶行中的一句“_ _”,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十一)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共8分)荀子在劝学一文中以“锲而不舍,朽木不折; , ”之句劝诫求学者须坚持不懈,方有所成。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到人们各有自己的情趣取向:“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 , ”两句表达了自己与琵琶女处境相似,因而有同病相怜之感。菊花是中国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