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4422818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 第四章 就业准备 第一节 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 第二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第三节 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就业观 第四节 角色转换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次课讲解使学生能够了解几种错误择业心理,掌握择业心理调适的方法;还应该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自我评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教学重点: 择业心理调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教学难点:角色与职业角色,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课时类型:单一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准备:教学结构: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小结、练习、布置作业 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第四章 就业准备 第一节 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一、什么是自我评价二、自我评价的原则与方法第二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一、就业的含

2、义二、就业观的含义第三节 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就业观 一、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二、就业观念的更新 第四节 角色转换一、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二、角色转换三、角色转换过程的问题第9 周 授课时间 2009 年 11 月 2 日第一节 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一、什么是自我评价(一)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认识评价(二)性格特征的认识和评价(三)职业兴趣的认识和评价二、自我评价的原则与方法(一)自我评价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二)自我认识评价的方法1、通过回顾和总结认识评价自我2、通过他人的评价或者与他人比较认识评价自我3、通过专家咨询和心理测试认识评价自我第二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一

3、、就业的含义二、就业观的含义第三节 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就业观 一、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什么是正确的就业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点,首先要衡量自己的综合素质有多高,专业知识有多少,实际操作能力有多强。根据这些自身基本条件去对照,自己能干什么工作比较适合,才去针对性应聘。这样应聘的成功率就比较高。这样才是正确的就业观。反之,没有正确地估价自己,盲目上阵,就是错误的就业观。二、就业观念的更新高校就业指导专家指出,在当前就业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形下,不少学生、家长对“先就业后择业”存在误区。给“先就业后择业”做好科学规划,才能助大学毕业生踏好职场第一步。 好好把握两个时间段 “找不到适合我的工作”小程大专毕

4、业后在家待业已近两年,每每问及原因,她总是这样一句话。抱着“不适合不去,不满意不去”的想法,小程的求职路似乎越走越难。 华东师大专家指出,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大学生就业面临较大压力。招聘“高峰期”在毕业前一年的12月到当年2月,签约“高峰期”在当年的4月和5月,如果学生囿于某些僵化标准,而错过了这个时间段,只会对自己不利。若在家“闲”几个月,又得面临与新一届毕业生的竞争,不仅在工作经验方面“白纸一张”,就业心态也易受影响,更不具有什么竞争优势。相反,如果先就业,就能为下一阶段的竞争积累起一定的“资本”。 “先就业后择业”并不是指先随随便便找个工作,然后“逮”着个机会

5、就跳槽。如果具有相当的实力,当然可以去竞争心目中的好单位和好岗位;而如果竞争力还不够强,则应该把心放平、眼界放低,扎扎实实从基层做起。 “先就业后择业,决不是不挑不拣,而应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能在职业发展道路上为自己奠定基础的工作”,不少高校就业指导专家强调,这也是一种就业质量。 上海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王佩华说,初次就业并非终身就业。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不能眼界太高,期望“一步到位”。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应该是呈“阶梯”型的,根据自身发展的水平,抓住各种各样机遇,通过一个又一个岗位不断成长。 有这样一个“三圈理论”:学生求职时,先考虑“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就业市场需要什么”,然后寻

6、找这三个“圆圈”的交集,最终确定自己的方向。就业先过“心理关” 专家指出,先就业后择业,关键要过“心理关”,只有摆正位置,认清目标,不断修正,才能走稳职场路。 复旦大学金融专业学生小刘,毕业后进入一家从事并购的小公司工作。名牌大学热门专业的毕业生进了一家小公司,是否“掉价”?小刘也曾犹豫过。但是,在这家公司实习阶段,小刘获得了独立负责小项目、独自出差考察目标公司等许多锻炼机会,每天都能学到许多东西。这些都让他心动,并最终选择了这个并没有太多“光环”的岗位。小刘有自己的职业规划:要像海绵一样,尽可能多地吸收行业知识、增长能力,全方位历练。 (一)转变重全民、轻集体、鄙视个体的就业观念(二)转变一

7、次就业定终身的就业观念(三)转变眼高手低、盲目攀比的就业观念(四)服务社会需要和岗位需要(五)破除旧的世俗偏见,多渠道就业(六)树立劳筹匹配的就业观念(七)着眼长远面向未来(八)正确对待就业(九)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第四节 角色转换一、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二、角色转换三、角色转换过程的问题一心想进大型知名外企的管理系大四学生小许最近有点烦:身边同学一个一个工作有了着落,而自己却先后被3家心仪企业打了“回票”。老师、家人都劝他将求职范围放宽些,别老盯着“金字招牌”,可以“先就业后择业”,但小许还是不甘心。 2002年从立信会计学院毕业的大专生小王,用5年时间圆了“进世界500强企业”之梦,还成了公司的

8、财务骨干。当年他从月收入1000元出头的小公司会计岗位干起,一边熟悉业务、积累实践经验,一边努力充电自考获得会计本科学历,考出注册会计师证书。随着业务能力不断提升,他的职场竞争力也不断增强,两次“跳槽”,收入越跳越高,发展空间也更为广阔。 第 11 周 授课时间 2009 年 11 月 18 日课 题: 第四章 就业准备 就业能力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次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我们在就业前应该未雨绸缪的做好哪些准备;掌握就业能力的内涵,掌握通用技能都包括哪些内容以及提高的方法。教学重点:1、 职业准备包括哪些内容? 2、就业能力的内涵教学难点: 通用技能都包括哪些内容以及提高的方法课时类型:单一课 教

9、学方法:讲授法教具准备:教学结构: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小结、练习、布置作业 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第四章 就业准备 第五节 就业能力一、职业准备(一)学业知识准备(二)职业技能准备(三)专业技能的工作经验准备(四)职业素质准备(五)心理调适二、提高就业能力(一)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三)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一、职业准备(一)学业知识准备大学学业,一刻也不可放松。有一种说法,认为在学校学的知识过时了,工作用不上,没有必要花费精力,工作后边干边学就行。这种思想害人不浅,没有知识的沉积,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自学习惯,就算在工作中边干边学,也是在修筑空中楼阁。多少次在招聘会上,看见那

10、些苛刻的人事主管们,把求职者词藻华丽的自荐信搁置一边,直奔主题寻找英语等级证书、奖学金证明,你再抱怨用人单位过于看重分数又有何意义?知识储备还要抓紧时间,一个上大二的学生告诉我,毕业后想去应聘程序员,大三下学期准备开始学习几种编程语言,问我这个目标可行吗?确实,她明确了目标、制定了计划,但为什么学习不从现在开始,非要等上一年呢?(二)职业技能准备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可以将职业技能定义为,它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通过政府授权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地评价与认证的活动。1、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2、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3、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11、4、律师资格考试5、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6、企业信息管理师认证资格(三)专业技能的工作经验准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意义很大:有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生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接受方式,而课堂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基本上都是间接的、系统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对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这些理论知识并不代表大学生的实际技能,往往难以直接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而且,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许多问题单靠某一方面的知识是难以解决的,需要考虑诸多因素,运用多方面的知识的技能才能解决得了。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接近社会和自然,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和许多有价值的新知识,同时使他们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

12、识与接触的实际现象进行对照、比较,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职业素质准备简单地说,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一般说来,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职业素质的重要性及意义 职业素质是人才选用的第一标准。 职业素质是职场致胜、事业成功的第一法宝。假如你是企业人力资源经理,您会选择怎么样的

13、人才,反之你需要怎么做才能让HRM满意(五)心理调适二、提高就业能力(一)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企业对沟通能力的关注度之高,莘莘学子自然不可能没有察觉。上海某职业顾问公司出炉的“2004年大学生职业发展调查”显示,31.63的学生认为“与人沟通、交往、相处的社交能力”是最能决定就业成功与否的因素,超过“专业知识技能”选项居第一。那么,沟通能力是否天生?职业顾问表示,沟通能力和性格有一定的关系,但性格可以通过后天的锤炼得到改善。下面提供几条培养沟通能力的途径,供大学生们参考。1.参加社团活动。学校社团是培养沟通能力的最佳舞台。社团常常和企业或其他社会机构联合组织活动,像演出、义卖、知识竞赛等。大学生

14、可以尝试活动组织、节目主持、广告宣传等多种角色,获得丰富的社会体验;还能和学校内外各个层面的人打交道,小到借一间教室,大到去企业拉赞助,都要亲力亲为,使沟通能力得到全方位的锻炼。2.当志愿者。当志愿者是大学生锻炼沟通能力的又一途径。在国际艺术节、嘉年华、世博会、F1赛事上作为翻译、会场联络员、临时演员、组委会工作人员身份出现,可广泛接触世界各地的文化,学会和不同语言、不同国籍、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人士沟通交流。3.公司实习。利用寒暑假去企业实习,是培养沟通能力的传统方式。实习能使大学生熟悉公司文化,知道如何和上级、同事相处,等于提前补上了社会大学的课程,有未雨绸缪的功效。 4.勤工俭学。部分勤工俭学方式也能有效锻造沟通能力。做家教时,如何让学生听懂你讲的课?如何让家长认同你?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大学生的沟通能力能得到提高。(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所谓团队,是指一些才能互补、团结和谐并为负有共同责任的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奉献的一群人。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工作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团队所依赖的不仅是集体讨论和决策以及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