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4422690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一章 总 则第1条 为了加强压力容器的安全监察,保证安全运行,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特制订本规程。第2条 本规程是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督的基本要求,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和改造等单位,必须遵守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并满足本规程的要求。各级主管部门对本规程负责贯彻执行,各级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负责监督检查。第3条 本规程适用于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压力容器(注1):1最高工作压力(Pw)(注2)大于等于0.1MPa(不含液体静压力,下同);2内直径(

2、非圆形截面指断面最大尺寸)大于等于0.15m,且容积(V)(注3)大于等于0.025m3;3介质为气体、液体气体或最高工作温度高于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上述压力容器所用的安全附件,亦属于本规程管辖范围。本规程不适用于下列压力容器:(1)核能装置中的压力容器、交通工具上的附属压力容器、军事装备用的压力容器、消防用的压力容器、科学研究试验装置用的压力容器、医疗用载人的压力容器、真空下工作的压力容器(不含夹套压力容器); (2)各类气体槽(罐)车和气瓶;(3)非金属材料制压力容器;(4)无壳体的套管换热器、冷却排管等;(5)烟道式余热锅炉和砌(装)在设备内的管式水冷却件;(6)正常运行最高工作压力小于

3、0.1MPa。但在使用中短时(如进、出物料时)承压的压力容器(如常压发酵罐,硫酸、硝酸、盐酸储罐,水泥罐车及类似的设备等);(7)机器上非独立的承压部件(如压缩机、发电机、泵、柴油机的承压壳或气缸,但不含造纸、纺织机械的烘缸、压缩机的辅助压力容器和移动式空气压缩机储罐等);(8)电力行业专用的封闭式电气设备的电容压力容器(封闭电器); (9)超高压容器。注1:本规程压力容器范围划定如下:(1)压力容器与外部管道、装置联接的;接管与外部管道焊接连接的第一道环向焊缝,螺纹连接的第一个螺纹接头,法兰连接的第一个法兰密封面,专用连接件、管件连接的第一个密封面;(2)压力容器开孔部分的承压盖及其紧固件;

4、(3)非受压元件与压力容器的连接焊缝。注2:1承受内压的压力容器,其最高工作压力是指压力容器在正常使用过程中,顶部可能出现的最高压力;2承受外压的压力容器,其最高工作压力是指压力容器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夹套顶部可能出现的最高压力。注3:容积是指压力容器的几何容积,即由设计图样标注的尺寸计算(不考虑制造公差)并予圆整,且不扣除内部附件体积的容积。第4条 为有利于安全技术监督和管理,将本规程适用范围内的压力容器划分为三类(压力等级和品种的划分,见附件一):1低压容器(本条第2、3款规定的除外)为第一类压力容器。2下列情况之一为第二类压力容器:(1)中压容器(本条第3款规定的除外);(2)易燃介质或毒

5、性程度(注4)为中度危害介质的低压反应容器和储存容器;(3)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的低压容器;(4)低压管壳式余热锅炉(注5);(5)搪玻璃压力容器。3下列情况之一为第三类压力容器:(1)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的中压容器和PV(注6)大于等于0.2MPam3的低压容器;(2)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PV大于等于0.5MPam3的中压反应容器和PV(注6)大于等于10MPam3的中压储存容器;(3)高压、中压管壳式余热锅炉;(4)高压容器。注4:易燃介质是指与空气混合的爆炸下限小于10%,或爆炸上限和下限之差值大于等于20%的气体,如:一甲胺、乙烷、乙烯、氯甲烷、环氧乙烷、环丙

6、烷、氢、丁烷、三甲胺、丁二烯、丁烯、丙烷、甲烷等。2介质的毒性程度参照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的规定,分为四级,其最高容许浓度分别为:(1)极度危害(I级)0.1mg/m3;(2)高度危害(II级)0.11.0mg/m3;(3)中度危害(III级)1.010mg/m3;(4)清度危害(IV级)10mg/m3;举例:I、II级氟、氢氰酸、光气、氟化氢、碳酸氟、氯等; III级二氧化硫、氨、一氧化碳、氯乙烯、甲醇、氧化乙烯、硫化乙烯、二硫化碳、乙炔、硫化氢等;IV级氢氧化钠、四氟乙烯、丙酮等。3压力容器中的介质为混合物质时,应以介质的组成并按本注的毒性程度或易燃介质的划分原则,由设计

7、单位的工艺设计或使用单位的生产技术部门,决定介质毒性程度或是否属于易燃介质。注5:管壳式余热锅炉是指本规程第3条所述烟道式余热锅炉之外的、结构类似压力容器并按压力容器标准、规范进行设计和制造的余热锅炉。注6:P指设计压力。第5条 研制开发压力容器产品,其有关技术要求不符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时,应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结论性报告,并经省级以上(含省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然后向同级劳动部门申请试制、试用。经一定时期的验证,证明安全性能满足本规程的要求,经省级以上(含省级)主管部门组织技术鉴定并得到认可,由劳动部门按照压力容器类别进行制造资格审查,并取得相应制造资格认证之后,方可投入正式制造。第6条

8、 压力容器产品设计、制造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无相应标准的,应由主管部门组织制定专门的技术规定,或认定相应的有关标准。否则,不得进行压力容器产品的设计和制造。第二章 材 料第7条 压力容器用材料的质量及规格,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材料生产单位必须保证质量,应按相应标准的规定提供质量证明书(原件),质量证明书的内容必须填写齐全,并经生产单位质量检验部门盖章确认。材料生产单位应按相应标准的规定,在材料的指定部位或其他明显的部位作出清晰、牢固的标准。第8条 选用碳素钢板A3F和AY3F、A3和AY3制造的压力容器(搪玻璃压力容器除外),应符合下列规定:1A3F、AY3F

9、钢板的使用范围:设计压力不得超过0.6MPa;设计温度为0250;用于壳体时,厚度不得超过12mm;不得用于盛装易燃或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和中度危害介质及直接受火焰加热的压力容器。2A3、AY3钢板的使用范围:设计压力不得超过1.0MPa;设计温度为0350;用于壳体时,厚度不得超过16mm;不得用于盛装液化石油气体、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介质及直接受火焰加热的压力容器。第9条 用于焊接结构压力容器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其含碳量(熔炼分析,下同)不应大于0.25%。在特殊条件下,如选用含碳量超过0.25%的材料,必须得到设计单位总技术负责人批准。制造单位应对这类材料进行焊接性试验和焊接工艺评定

10、。合格后,报省级以上(含省级)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备案。第10条 钢制压力容器用材料的使用状态和冲击试验要求,应符合GB150钢制压力容器第2章和附录中的有关规定。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用材料的冲击试验要求,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第11条 用于制造压力容器壳体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板,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逐张进行超声波探伤:1盛装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介质的压力容器; 2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10MPa的压力容器;3GB150第2章和附录C中规定的逐张进行超声波探伤的钢板; 钢板的超声波探伤方法和质量分级,应按ZBJ74003压力容器用钢板超声波探伤的规定进行。用于本条第1款规定的碳素

11、钢板的质量等级应不低于IV级,低合金钢板不低于III级;用于本条2款规定的钢板的质量等级应不低于III级;用于本条3款规定的钢板的质量等级,应符合GB150的相应规定。第12条 高合金钢板和不锈复合钢板的选用,应符合GB150第2章的有关要求。第13条 用于制造压力容器壳体、接管的无缝钢管,应符合GB150的有关规定。第14条 压力容器用钢锻件的要求1钢锻件的材料选用、制造和检验,应符合JB755压力容器铸件技术条件的要求,铸件的生产单位应按相应标准在铸件上作出清晰、牢固的标志,并出具锻件质量证明书。2钢锻件应根据其使用条件、尺寸、重量等选用级别,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零件截面尺寸(指:直径

12、、边长或厚度)大于30mm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级别,不应低于JB755规定的III级;(2)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当锻件截面尺寸大于等于50mm时,锻件级别不应低于JB755规定的III级。3设计温度低于等于-20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其热处理状态和冲击试验,应符合GB150第2章和附录C的有关规定。第15条 对压力容器用铸铁的要求1必须在相应的国家标准范围内选用,并应在产品质量证明书中注明铸造选用的材料牌号。2不得用于盛装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和中度危害,以及易燃介质压力容器的受压元件,也不得用于管壳式余热锅炉的受压元件;3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灰铸铁制压力容器的

13、设计压力不得大于0.8MPa。设计温度为0-250;(2)可锻铸件和球墨铸铁制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不得大于1.0MPa。设计温度为-10-350。第16条 压力容器用铸钢应在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选用,并应在产品质量证明书中注明铸造选用的材料牌号。第17条 对压力容器用有色金属(注1)的要求用于制造压力容器的有色金属,应在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范围内选用。当对有色金属有特殊要求时,应在设计图样或相应的技术条件上注明。2制造单位必须建立严格的保管制度,并设专门场所存放。注1:本规程所称有色金属是指铝、钛、铜及其合金。第18条 铝和铝合金用于压力容器受压元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设计压力不应大于8

14、MPa,设计温度为-269200;2设计温度大于75时,一般不选用含镁量大于等于3%的铝合金。第19条 钛和钛合金用于压力容器受压元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设计温度:纯钛板不应高于230;钛合金不应高于250;钛复合板不应高于350;2用于制造压力容器壳体的钛材应在退火状态下使用。第20条 铜及铜合金用于压力容器受压元件时,一般应为退火状态。第21条 用于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的焊接材料,应按相应标准制造、检验和选用。焊接材料必须有质量证明书和清晰、牢固的标记。压力容器焊接材料的使用单位,必须建立严格的验收、保管、烘干、发放和回收制度。第22条 压力容器受压元件采用国外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选用国外压力容器规范允许使用的材料,其使用范围应符合相应规范的规定,并有该材料的质量证明书。2制造单位首次使用前,应进行有关试验和验证,满足技术要求后,才能投料制造。第三章 设 计第23条 压力容器的设计单位,必须持有省级以上(含省级)主管部门批准,同级劳动部门备案的压力容器设计单位批准书,否则,不得设计压力容器。第24条 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不得低于最高工作压力。装有安全泄放装置的压力容器,其设计压力不得低于安全泄放装置的开启压力或爆破压力。第25条 盛装临界温度高于50的液化气体的压力容器,如设计有可靠的保冷设施,其最高工作压力为所盛装液化气体在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