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德斌《钓者》阅读答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442058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邹德斌《钓者》阅读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邹德斌《钓者》阅读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邹德斌《钓者》阅读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邹德斌《钓者》阅读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邹德斌《钓者》阅读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邹德斌《钓者》阅读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邹德斌《钓者》阅读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钓者邹德斌我真羡慕钓者,一竿在握,心与眼就合二为一,合成了水面那一点浮漂儿,世界也就浓缩在那一点浮漂儿上。浮漂儿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世界有多大,心眼就有多大。他们手握的不是渔竿,而是身心双俱的痴迷跟闲适。说到钓鱼的收获,大概首推列子中的龙伯国“大人”。载负神仙居住大山的十五只巨鳌,被他一下子钓起了六只。能与他一比的大概只有庄子篇中的任公子。他用五十头犍牛作鱼饵,人蹲在会稽,钩撒在东海,钓了一年多,终于钓到一条大鱼。多大?制成干鱼让浙江以东,岭南以北的人全都吃腻了。这“大人”和任公子钓到的鱼该算世上最大的了吧?不然。还有比他俩更会钓的。你看,渭水之畔,悠然坐着一位鹤发童颜的钓者。谁见过这样的钓

2、者:他把钩儿垂得直直的,也不挂鱼饵,他还将钩儿离开水面三尺三寸。那垂直的钩上当然不是什么饵也没挂。否则,他哪得“愿者上钩”的自信乃至狷狂。那钩上挂着六韬三略呢,此为匡世治政之奇谋,普天下的大鱼都恨不能跳将起来一口啄了去!果真,一条大鱼随文王缓缓游来,一跃而起咬住了离水三尺的钩儿。太公抓住这一刹的时机,屏气握竿,顺势一提,“嘣!”渔线顿时绷得笔直,竿却弯成了满弓。渭水水面,不,那段历史的水域霎时恶浪遮天,惊涛蔽日,奔突起金戈铁马之杀伐铮铮。终于,“嗖”的一声,渔线在空中勒出一道美丽的弧,那大鱼被太公提将上岸。多大?八百年鲜活蹦跳的大周江山。姜太公收渔竿走了,另一位钓者扛着渔竿又坐到了水边。不过这

3、次不是渭水边,而是富春江畔。这钓者的同窗正坐着现成的江山,请他去帮忙料理。他不愿去,他只想钓鱼。江山都能拿下的同窗拿他却是无可奈何,反倒有些委屈地说:“朕何敢臣子陵哉!”你要去钓鱼我哪敢勉强你呢。衣衫鼓满江风清气,他就去了。闲闲的,澹澹的。多少人拐弯抹角吮疽舐痔都要攀附权贵有所谋,他却就枕一江的涛声鸟鸣,傍石而栖,度过一生。他到底不是那种“身在江湖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的假隐士,不是陈眉公那类“翩然一只云中鹤,飞来飞去宰相衙”的货色。一部二十五史的“隐逸之士”在他面前实在有些矫情作态。于是,富春江的滟潋碧波成了一面镜子。有后世上京考取功名的秀才,路过严子陵钓台,作诗曰:“君为名利隐,我为名利来

4、。羞见先生面,夜半过钓台。”有后儒贡师泰面见钓台也汗颜 : “惭愧白头奔走客, 题诗也到富春山。 ”这江水 , 洗涤浮世多少功名利禄之尘埃;这钓者,让我们于汹汹浊世中嗅到一缕来自远古的淳朴清风,怡心适情。也许严子陵根本没意识到,他不钓价值,却钓出一种品位、一种淡到极处的人生至味、一种生命的情致来。他就是这样,以钓者的姿势,为我们提供了一座人格的参照系统。江河水悠悠地流着,两岸钓者如过江之鲫,钓名也罢,钓誉也罢,连钩带人都一去不返。这时,又一位钓者,于莽莽飞雪中,披着蓑衣,戴着斗笠,驾一叶扁舟,从大唐驶来,垂钓于我们的审美视野。千山与万径,都让漫天飞雪消融了嶙峋,白茫茫一派真干净。飞雪扑在他身上

5、,他冷吗?他寂吗?他扛得住这荒寒凛冽与孤凄吗?还有,卓立寒江飞雪的他真的就挣脱了俗世的纷扰而身心澄明吗?我分明看到几分鲁迅无题的境况:“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雪地上孑然挺立的是一座抗争命运、孤傲不屈的人格峰巅;而雪地本身,则是真的战士无物的战场这钓者,于这苍茫旷寂的天地间小得如一棵草,又大得如一面旗。置身于凄寒旷野,却把这一切视若掌中的一钓物,这是何等桀鳌伟岸的心态,这是何等遗世特立的风骨。因为有他,天地显得高旷邈远;因为有这天地,他更显得伟岸奇崛。他就是这天地,这天地就是他。看不清他的面目,他纯粹得如一个审美符号,一个诗的意象,一个高度抽象化的精神生命。或者就是一

6、团罡气、浩气,一股抗击寒寂的清刚之气。满世界的生命都浓缩在这一蓑一笠一扁舟和漫天飞雪的大写意中,他就在这一派飞雪中峭拔卓立,超迈独钓,从中唐直钓过宋元明清,直钓到现在。多少铁打的江山倒了,他却没倒。柳宗元可能也不知道,他所成就的钓者,慰藉与补偿了千百年来多少寻求美的心灵。三位钓者,让我惊叹,让我佩服。时光之川不竭,钓者不竭注:严光(前39年-41年),又名遵,字子陵。汉族,会稽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人。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其后他积极帮助刘秀起兵。事成后归隐著述,设馆授徒。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光,但他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后卒于家,享年八十岁,葬于富春山

7、。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钓者”为线索,从龙伯国“大人”和任公子的垂钓写起,跨时空地将各种钓者联系在一起,显得灵动自如又文脉清晰。日文章将姜太公得到文王赏识,辅助周王成就宏图霸业的历史进行艺术处理,描绘出极具质感的画面。这既浓缩了历史,又形象生动,富含韵味。C、作者在第7段将严子陵与众多“隐逸之士”做了对比,根本目的是以他为人格参照体系,对众多沽名钓誉的“隐逸之士”进行嘲讽。D作者行文时自然得体地嵌入故事和诗文,不仅有利于表达感受与思考,也让文章散发出书卷气和文化味,增添了艺术感染力。8、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这钓者,于这苍茫旷寂的天地间

8、小得如一棵草,又大得如一面旗。”(6分)9、钓,是中国极具魅力的文化。有人认为,姜太公、严子陵以及柳宗元所塑造的钓者形象分别代表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艺术文化。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阅读答案:7、C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根本目的是以他为人格参照体系,对众多沽名钓誉的“隐逸之士”进行嘲讽。错,作者将严子陵与众多“隐逸之士”做对比,根本目的是突出严子陵摆脱名利、追求自由的可贵精神。8、运用了比喻、对比(反衬)手法(2分)把钓者比作“一棵草”和“一面旗”,而二者又构成鲜明对比。(2分)形象生动地写出钓者在苍茫旷寂天地间的孤独渺小,突出了其心志的桀骜伟岸。(2分)解析:本题考查体会

9、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9、姜太公以匡世治政之奇谋获得君王赏识,辅助君王成就霸业得到了大周江山,他这一钓者形象代表的是物质文化。严子陵摆脱名利、置身物外,成了后人追求自由的精神偶像,他这一钓者形象代表的是精神文化。柳宗元笔下的钓者形象,是抗争命运、孤傲不屈的人格化身,成为一种审美意象(或“审美符号”高度抽象化的精神生命)代表的是艺术文化。(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根据第3段“还有比他俩更会钓的”,第5段“多大?八百年鲜活蹦跳的大周江山”等语句分析,可知姜太公垂钓的动机和结果都有现实的鲜明指向性,所以说他的形象代表的是物们于汹汹浊世中嗅到一缕来自古远的淳朴清风,怡心适情。”“他不钓价值,却钓出一种品味、一种淡到极处的人生至味、一种生命的情致来。”可以分析出严子陵的形象代表的是精神文化,根据倒数第5段“垂钓于我们的审美视野”倒数第3段“他纯粹得如一个审美符号,个诗的意象,一个高度抽象化的精神生命。”“他所成就的钓着,慰藉与补偿了千百年来多少寻求美的心灵”等语句,可以看出作者把柳宗元笔下的钓者形象视为艺术文化的代表。质文化,根据第 8、 9 段的内容,如“这江水, 洗涤浮世多少功名利禄之尘埃;这钓者, 让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