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八篇_2.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441983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八篇_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八篇_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八篇_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八篇_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八篇_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八篇_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八篇_2.doc(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八篇【实用】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八篇小学数学教案 篇1 详细介绍:教材分析p 认识厘米是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二年级的内容。要求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引起学生考虑,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按照课程要求,要让学生理解米尺,懂得比拟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教学思路1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亲密的联络。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认识厘米的教学,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老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目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在学生获得新知

2、以后,老师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估测周围事物的长度,去调查厘米在生活中的运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可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2合作探究,发现知识,形成技能。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取,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本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用手比画1厘米的长度,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l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根底上引导学生理解2厘米、3厘米等几厘米的详细长度,进一步认识厘米。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用厘米画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尝试用

3、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获得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3加强估测,开展空间观念。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才能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教学时,老师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l厘米以及对周围物体的长度先估计、再量一量的活动,使学生在比照中积累经历,形成初步的估测才能。教学目的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l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量线段的长度。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展测量,开展空间观念。4培

4、养初步的理论才能,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难点:建立正厘米的表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以及可度量长度的物体假设干。教学过程一、联络生活,统一认识。1找原因。小猪能能可能干啦!有一天,它帮妈妈锄地。它干了一整天,饿极了。晚上回家吃了2碗饭。第二天,它又干了一整天的活,到了晚上,它吃了8碗饭。这可能吗?碗有大有小。2量课桌。1让学生选择一个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文具盒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不一。3师:大家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所说的数不同呢?因为我们测量

5、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我们量的结果一样呢?大家都用同样的工具去量。4导入揭题:你们的方法真妙!要想获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我们通常用什么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尺子。今天,我们就要认识在量比拟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这一环节亲密联络生活导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五花八门的答案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找原因、量课桌这样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也吸引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兴趣,对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引起重视。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探究一:认识直尺1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或老师发给的米尺,仔细

6、瞧瞧,你发现尺上有些什么?2指生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认识刻度数、刻度线、刻度0。探究二:认识厘米1看一看: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来听一听电脑博士的介绍。多媒体动态显示尺上1厘米的线段,并说明:从刻度0到刻度l,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请大家拿出尺子,好好看看,土厘米有多长?2比一比:你能用两个手指比画出1厘米大约有多少长吗?师做拇指与食指比画状。3记一记:请小朋友看看这一段间隔 ,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4找一找:1你还能在尺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吗?学生自由答复,要求说清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是土厘米。2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

7、米?同桌交流后汇报。手指的宽、牙齿的宽、橡皮的厚度、扣子的直径等。探究三:认识几厘米1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2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互相比画一下2厘米大约有多长。3小组活动: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你还能找出其他的厘米数吗?4考虑: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相机点明: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凡匣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这一环节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厘米,

8、形成表象。他们在从尺子上、从周围物体中找1厘米的比照与估计中以及寻求多种答案的过程中,体验了l厘米、几厘米的详细长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测才能。自始至终,他们都是知识的探究者,发现者。在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他们获得了知识,丰富了经历,培养了才能。三、理论应用,练习稳固。一学惯用厘米量。1量整厘米数。1尝试测量同一学具。出示书上量一量的主题图,要求学生按图上的方法量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师留意不同量法。2交流测量结果,说说你是怎么量的。3实物投影演示正确量法与错误量法,进展辨析比拟。4小结:量一个物体时,可以把尺子o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5口答

9、想想做做第1题。媒体出示,关键处闪动识别。6学生填写书上量一量中的铅笔长、线段长。2量非整厘米数。1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两条线段红线段与蓝线段,要求男生测量红色线段的长,女生测量蓝色线段的长。2交流:男生可能说红色线段长8厘米,女生可能也说蓝色线段长8厘米。3比拟:红色线段和蓝色线段一样长吗?电脑验证不一样长。4辨析:红色线段的长是8厘米多一些,蓝色线段的长是8厘米少一些。5指出:像这样的两条线段都可以说是大约长8厘米。以后我们遇到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不正好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看它最接近几厘米,就说它是大约几厘米长。6量一量,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题。7学生活动:先估计,再量一量。想想做做第4题

10、。先完成的小组还可组织估计、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交流反响,追问:你是怎样进展估计的?相机表扬用身上的厘米尺去解决问题的学生。二画整厘米的线段。1学生尝试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有困难可以看书自学。2指生上台示范画,要求边画边说画的过程。注意肯定其他画法。3检验:用尺量一量所画线段是不是4厘米。4练习:1想想做做第5题。指生板演,同桌互相检验。2想想做做第6题。鼓励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这一环节可谓学以致用。学生通过量一量、画一画、估一估等活动对厘米的认识更加深化了,对厘米的用处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其估测才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更可贵的是,他们尝试着独立解决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与小伙

11、伴合作解决问题,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经历。四、总结延伸。1师:通过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2布置延伸作业。1回家后,以厘米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终究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作单位的。这一环节与课的开场互相照应,使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严密联络起来,让大社会成为小课堂的延伸,成为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大舞台。附:教学小资料人们在文化开展的最初阶段,是从他们的生活环境中选取计量单位的。例如,以成年人足的长作为英尺,以手指关节的长作为英寸,以千步作为里等等,这样确定计量单位,显然缺乏合理性。1790年,法国的一

12、位科学家他雷兰提出了制定一个世界各国通用单位的建议。1795年,法国的学者获得世界各国的同意,把地球子午线上从北极到赤道的长度的一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的单位,叫做l米。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兴旺,测量了整整七年,实际还只是仅仅测量了西班牙的巴赛罗纳和法国的敦刻尔克之间的间隔 。通过计算得到了最初的1米。后来_的国际会议规定:一米为氪K8原子在真空中发射的橙色光波波长的165076373倍。1米的百分之一就是l厘米。小学数学教案 篇2 【学习目的】1、让学生在理论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2、 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理解比例尺的含义。3、 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

13、、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4、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络,培养学生用数学目光观察生活的习惯。【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画图产生疑问、引入新知1、画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上新课前先来画一画图,请同学们翻开课堂练习本,拿出尺子。请在本子上画出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请在本子上画出一条长12厘米的线段。请大家在本纸上画一条长1米的线段。生面有难色师:怎么不画了?有什么疑问吗?本子没有

14、1米长那该怎么办呢?把1米长的线段缩短后,画在本子上生画2、引入新知师: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生:10厘米、5厘米、或1厘米长的表示板书师:看来同学们的表示方法各不一样,像2厘米、5厘米、10厘米这些在图上画出的线段的长度,我们叫“图上间隔 ”,而这1米就叫“实际间隔 ”。师:但是假如把黑板上的数据1米擦去,只把本子上的2厘米、5厘米线段图给别人看,别人能知道你表示的实际间隔 是1米吗?那么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就是比例尺!板书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1、理解比例尺意义师:大家请看笑笑同学就根据比例尺的知识画出了他家的平面图,你看他图中的比例尺是?你知道1:100是什么意思吗

15、?同学们考虑一下,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生考虑交流生汇报:1表示图上间隔 、100表示实际间隔 图上的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的100厘米,实际间隔 是图上间隔 的100倍。师:对,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的100厘米,因此比例尺实际上就等于图上间隔 与实际间隔 的比板书:比例尺=图上间隔 /实际间隔 生读一读2、生活中的比例尺师: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有见过比例尺?黄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请同学们看一看出示各图,分别让学生读出图中的比例尺并说出它们表示的意义3、自己写一个比例尺师:如今你们自己在本子上写一个比例尺,并向同桌说一说它表示的意思生汇报4、总结比例尺的特点师:我们如今初步的认识了比例尺,你有没有发现比例尺有什么样的特点?生说总结:是一个比; 图上间隔 和实际间隔 的单位是统一的;比例尺的前项一般为1三、运用知识,尝试解决问题。1、解决第2小题师:同学们,笑笑按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