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思维定势、谋求创新思维3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4416608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破思维定势、谋求创新思维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打破思维定势、谋求创新思维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打破思维定势、谋求创新思维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打破思维定势、谋求创新思维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打破思维定势、谋求创新思维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打破思维定势、谋求创新思维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破思维定势、谋求创新思维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打破思维定势、谋求创新思维吴忠利通区第十一小学 苏金海“创新”是科学发展的源动力,是社会进步的源泉。一个没有创新能力 的民族,难以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 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 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然而,创新又谈何容易。那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打破思维定势,谋 求创新思维呢?首先、要观念创新。21 世纪必然是一个“创新思维”的时代。观念创新就是要敢于破除旧观念, 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善于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就 是要解思想,破除各种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要大胆地去

2、实践,去创新,而 传统的守旧观念,传统的体制却压制创新,人们习惯于依照“老规矩”办事, 尤其是在教育方面,传统的教育体制更扼杀创新,所以,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目前,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这就是更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不断的 学习,课程改革下的新的思维,理念来充实自己,丰富自己,不断的给自己“充 电”,不断的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探索教学的新路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和能动性,大胆放手于学生。避免穿新鞋,走老路,改掉以前老师在台上讲的 天花乱坠,而学生在下面却昏昏欲睡的注入式的教学模式,而是应该让学生在 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下学习,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

3、对于创新思维来说,惯常定势是一种消极的东西,要创新思维,也就是用 不寻常的视角观察寻常的事物,使得事物显示出其些不寻常。所以,我们在创 新思维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打破头脑中的所有条条框框,抛开 那些“法则”、 “规律”、“定理”、“守则”、“常识”之类的东西,进行一番“混沌型”的无序 思考,以便充分激发我们的想象力,达到更好的创新效果。因循守旧的人有时是不敢先想,不敢创新,而大多数情况下则是不愿想或 者根本就想不到。“哥伦布的鸡蛋”这个故事大家肯定都熟悉了。那么,怎样 把一只鸡蛋竖立在桌面上呢?哥伦布的方法是把鸡蛋一端的蛋壳磕破一点,形 成一个平面,从而使鸡蛋稳稳地立在桌面上,看了哥伦布的做法

4、,我们才意识 到自己的头脑中原先有一个框框,就是“不许打破鸡蛋皮”,这一条束缚是谁 强加给你的呢?是你自己。那么好,让我们沿着哥伦布的思路再构想一些新创 意。除了“磕破鸡蛋皮”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把一只鸡蛋竖立在桌面上 呢?其实方法多的很,比如:(1)、在桌面上挖一个小坑。(2)、使用“万能胶”。 (3)、在天花板上栓一根绳,吊着鸡蛋。(4)、让桌子躺到,鸡蛋放在地板上 贴着桌面。(5)、使鸡蛋高速旋转,而立在桌面上。(6)、把桌子倒吊起来,鸡 蛋竖着塞在桌面与地板之间。(7)、直接用手扶着,等等。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之后,再回过头来看一看,当我们初次听到“怎样把 鸡蛋竖立在桌面上”这一难题

5、的时候,我们几乎一筹莫展,感到那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原因就是我们头脑中无形的束缚很多,实在是太 多了。所以,要创新就必须摆脱定向思维的桎枯 ,超越重复、常规、传统的 方式,在平时的教学中诱发学生的奇思妙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推进教 育创新,在语文教学中打破思维定势,谋求创新思维,就要从传统的、已经习 惯的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以宽广的眼界、开放的胸怀、深刻洞悉当代世界教 育发展的潮流,使教育思想和理论与时代同步发展。第三,创设教学氛围,培养创新意识。构建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苏 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

6、希望自己是 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学生当家作 主,学生只有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才会真正产生创新欲望。听说过“踮脚跟”的故事吗?在一片平坦的空地上,一边是艺术家们在表 演,一边是成千的观众站着观看,由于观众的身高差不多,使得站在后排的观 众视线被挡,看不清前边的表演,这时候,场中的一位观众忽然“脑筋一转”, 踮起自己的脚跟,于是这位观众顿时比其它人高出半个头,能够清楚地看到艺 术表演。这里的“踮脚跟”其实就是一种创新意识,只有首先“踮脚跟”的人才能 从这项创新意识中得到益处,所以在教学中也是一样,要找到首先“踮脚跟” 的人,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时间和

7、活动空间,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 在活动中学习,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四,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皮亚杰曾指出:“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现,至少 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现代教学理论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静 态的知识结论建立在动态的思考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什幺”,还要学会 “怎么学”,唯有“授之以渔”学生的思维才会达到辨证的水平,学生的创新 精神才能得到发展。有一个故事说:一位得道的仙人练成了“点化术”不论什么物品摆在他面 前,仙人只需要用食指轻轻一点,那个物品就会变成贵重的物品,他想要什么, 就能变来什么。仙人遇到一个乞丐,顿时生出怜悯之

8、心,便用手指为乞丐“点” 出了食物、衣服和其它生活用品。最后,仙人关切地问:“你还想要什幺,尽 管说,我都会让你满足的!”那位乞丐想了想,怯生生地说:“我想要你的食指”。故事中的乞丐总是受到人们的指责,认为他太贪心。其实,那位乞丐却是 一位极为聪明的人。请想一想,仙人为他“点”出的东西,总有吃光用光的时 候,如果自己能够掌握“点化”的方法,岂不是件一劳永逸的事?因此,在教学中方法至关重要。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是为了让学生掌 握一定的学法,逐步转化为一种能力,可以自己进行学习,这也是教育所达到 的最高目标。1、以疑激思。学习的过程不单单是一个接受的过程,还要不断的创新,而疑问和惊奇则 是最容易

9、激发起儿童认识世界的精神动力,使学习成为儿童的强烈追求。在课 堂教学中,如果能巧妙的设置疑问,无疑是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重 要途径。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最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 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呢?于是,同学们产生了疑虑,个个皱眉沉思,积 极思考。然后,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交流,效果较好。2、以趣激思。兴趣使学习最好的教师,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会扼杀学生的求知 欲望。唯有产生了兴趣后,才会自觉、主动地实现目标。例如:我在教学詹 天佑一课时,大家知道由于过青龙桥附近的坡度比较陡,詹天佑大胆设计了 “人”字形路线,使用了两个火车头,分别起到了推和拉的作用,那

10、么火车到 底是怎样上坡的呢?于是,我让学生拿出自己自制的火车教具,然后在同学之 间相互演示,由于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所以,当时的教学效果也特别好。3、利用电教手段。颜色、声音、动作对儿童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现代科技的发展更为教师提 供了广阔的操作天地、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一武器,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例如; 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头:先利用课件,演示田忌和齐 威王赛马的过程。同时,让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分析、比较。这一开头充 分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等多种器官,一开始便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 了学生的探究的欲望。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他对后面的教学活动, 必然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11、。4、加强学法指导。鼓励学生质疑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怎样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是值得每个教师探讨的主题。如我在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时,我在出 示课题后问学生: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然后在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 整理成自学提纲;1、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2、是谁呼风唤雨的,靠 什么呼风唤雨的?3、是怎样呼风唤雨的?4、围绕这个题目讲了那些内容?然 后让学生自己到书上探索答案,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现代化教学理论为基 础,完善为“自学提问验证”的方法,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第五、改革评价方式,保护创新愿望。美国哲学家杜威说:“人类本性中,最厚植于人的行动,

12、那就是受尊重的 愿望”。在过去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以一个人冷冰冰的“是”或“否”,浇 熄了学生思维中偶尔迸现的创造火花。1、 加强激励机制。在教学中学生有时会提出一些意料不到的问题,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给 予极大的鼓励,如果从书本上找不现成的答案,就应和学生一起查资料、找真 相。学生知道自己的想法受到重视,学习的积极性就更高了,自然也就会有更 高创新愿望。在一般情况,正如书中所讲:在小孩的头脑中总是盘旋着许多莫名 其妙的新想法,而大人们总惯于认为这些想法荒唐可笑、不屑一顾。每当小孩内 心一阵冲动,站起来想发表自己法时,他常常会招来一顿训斥:“坐下!别插嘴!” 大人们也许没有想到,一个颇有天分

13、的未来发明家就在这样的训斥中被扼杀 了。2、 允许标新立异。学生在解答中的“新”与“异,往往反应出学思维中为教师所忽略的一 面,传统的教学模式固然提供了一种教学可能但也容易造成思维僵化。因此, 在教学中,要常多鼓励学生多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对学生中出现的新思 想、好方法给予肯定。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达到一个目的,可以走不同 的道路,不同的道路一定感受不同,达到共同的目的之后交谈起来才有味道。 所以,为了激发学生求知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注意多样 化,变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一节课自始至终情绪饱满,注意力 集中。例如:我在教新型玻璃一课时,我就让学生以不同的角色介绍某一玻 璃。有的以展览馆解说员的口气,庄重亲切;有的以厂家推销员的口气,热烈 夸张;有的则充当玻璃本身,自己介绍自己,风趣幽默。这样做要比仅仅只是 读课文、背课文要好的多。再如:教詹天佑一课,我就采用了默读、填表 画示意图、演示等多种方法。这样做,学生就乐于学习,效果当然就更好了。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中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老师自己要注重创新,同时 更要激励学生创新,只有打破思维定势,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培养 跨世纪的建设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