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教学基本原理与方法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4415071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教学基本原理与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案:教学基本原理与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案:教学基本原理与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案:教学基本原理与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案:教学基本原理与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案:教学基本原理与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教学基本原理与方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教学基本原理与方法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使学员学习和掌握教学的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特别是教学的一些基本程序与要求,并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吸取经验,树立信心,投身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提升教学能力,完成教学任务。二、教学重点:教学的基本程序与要求三、教学难点:教学的基本理论,特别是牵涉到哲学、心理学、逻辑学的部分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相结合,教学录像与ppt相结合。五、教学课时:3学时六、教学步骤:先讲授教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部分,然后就教学的实际操作和技能技巧介绍一些经验之谈并与学员共同进行探讨。讲稿提要一、教学基本原理和方法(一)教学的概念和任务 1、教学

2、的定义。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以适应社会、组织或个人的需要。 2、教学的任务。掌握知识与技能;学会学习与形成能力;确立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二)教学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手段等。(三)教学能力结构 1、基本素养;2、学科知识背景;3、对所教知识结构的认知;4、对学生认知发展的认知;5、学科教学能力。(四)遵循教学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学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掌握知识

3、是发展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传授科学的规律性知识;科学组织教学过程;重视操作与活动)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结合。两种师生观:教师中心论与学生中心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建立合作、友爱、平等的师生关系。4、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处理好知识学习与思想、情感、意志和个性培养的关系问题。(五)贯彻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员观察所学事物,形成所学事物的清晰表象,丰富感性认识

4、,从而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直观分为三类:一是实物直观;二是模象直观;三是言语直观。 2、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要重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问题情境是启发的首要因素;独立思考是启发的关键;发扬教学民主是启发的条件。 3、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孔子提出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的观点。 4、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

5、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知识基础、学习风格、动机兴趣等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获得最佳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重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六)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如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 2感知学习材料。客观事物正确表象有利于学生

6、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一直接感知;二间接感知。 3理解学习材料(中心)。所谓理解,就是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新概念在头脑中纳入已知概念的系统,由已知概念向新概念转化即形成新概念。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1)关于概念: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细胞)。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即其涵义和适用范围。概念形成途径抽象与概括是指从具体共同性的事物中揭示其本质意义的两种思维活动。抽象是指抽取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属性的思维方法;概括是指把抽象出来的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连接起来,推及到其它同类事物上去,从而归结全类事物的共性的思维方法。概

7、念形成方法:归纳就是从个别到一般,演绎则是从一般到个别。归纳法亦称例规法,呈现概念实例属性探索发现概念。演绎法亦称规例法,呈现概念属性探索举例说明。(2)概念的教学(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教育心理学认为,科学的概念教学有以下途径准确的语言,揭示概念本质属性(思维的过程)。突出关键特征,控制无关特征(会飞不是鸟的关键特征)。正例(肯定例证)和反例(否定例证,防止泛化,概念不清)的利用(杯子、瓶子、缸都是容器的正例,但其本身又互为反例)。变式和比较(举一反三不应是简单重复,有比较才有鉴别)。具体化(举例说明、深入浅出)和系统化(层次和体系)。(3)非本质属性变式教学:变式是通过变更对象的非本质特征

8、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在变式中思维,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巩固知识经验。就是指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验,牢固地保存在记忆中。要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理解记忆的能力。加强复习和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经验的目的。 5、运用知识经验。教师引导学生练习作业、实验、实习、职业劳动、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 6、教学效果的检查、测量和评价。获取反馈信息的重要来源。(1)相对性评价是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优劣。绝对性评价依据教学目标编制试题来测量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2)诊断性

9、评价是教学活动开始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为使教学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中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最终的活动成果而进行的评价。例如学期末或学年末各门学科的考核考试,目的是验明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七)常用的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为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所采取的行为方式、手段、途径、步骤的总称,是一定教学理念(教师思维)影响下的教授法与学习法的统一。 2、教学方法的五分类:以语言传递信

10、息为主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演示法、参观法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以体验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情境法、陶冶法、角色扮演、模拟等;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发现法、探究法等。 3、教学基本方法的含义及应用要求(1)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种方式。讲述是教师向学生描绘学习的对象、介绍学习材料、叙述事物产生变化的过程。讲解是教师对概念、原理、规律、公式等进行解释说明和论证。讲演是系统全面的描述事实,深入分析和论证事实,并归纳、概括科学的结论。讲授法应用的基本要求: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

11、系统性、思想性。注意启发。讲究语言艺术。(2)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谈话法可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谈话法的应用基本要求: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即富有挑战性。要善于启发诱导。要做好归纳小结。(3)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个问题而进行讨论、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讨论法的应用基本要求是: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做好讨论小结。(4)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

12、行示范性实验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演示法的应用基本要求:做好演示前的准备。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投入观察与思考。通过演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看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5)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练习法的基本要求: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与方法。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严格要求。(6)实习作业法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事一定的实际工作,借以

13、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关的直接知识,验证间接知识,或综合运用知识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因实习场所不同,实习法可分为:课堂实习,校内外工厂实习,农场和实验园地实习等。实习法的应用基本要求:实习开始,教师提出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并根据实习的场所和工作情况做好组织工作。实习进行中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实习。结束时对实习活动进行评定和小结,事后评阅实习作业报告。(八)教学组织形式1、定义。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2、类型。(1)班级授课即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进行教学的制度。(2

14、)个别教学个别教学就是教师在同一时间以特定内容面向一个或几个学生进行教学。(3)现场教学在自然和社会现实活动中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的补充。(4)分组教学按学生的学习程度分成不同的组进行教学,主要有能力分组和作业分组两种类型。二、教学工作基本环节(一)备课 1、备教材(内容、目标);2、备学生;3、备教法;4、备教学过程安排;5、备教案(单元或课时计划)和讲稿;6、备课件。(二)上课 1、上课的基本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旧内容、讲授新内容、作业练习、辅导与答疑、小结巩固、考试反馈等。 2、一堂好课的标准:目标明确,完成任务内容正确、充实;抓住重点、难点、关键;方法适合,善启”善导”

15、;引发学生兴趣组织合理;教学机智;语言清晰,富于感染;学习积极,配合默契;媒体的运用得当有效等。 3、两种典型的教学模式:以教为主的五段教学法”和以学为主的教学五步教学法”。 4、教学模式的心理学依据:(1)行为主义的教学模式:刺激反应,学习是反应的强化,教学就是操练,动力定型。(2)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5、不同类型知识的教学策略:(1)陈述性知识(概念和事实)的教学策略激发动机,促进知识理解与保持;(2)程序性知识(技能)的教学策略分析学习任务,找出必备技能,加强理解,进行有效的练习,产生式系统;(3)策略性知识(方法)的教学策略教思路和方法,进行具体的训练。6、课堂主要教学方式优势与不足 7、培训目标与课堂教学方式选择 8、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内容目标媒体三维选择模型 9、教学艺术的分门别类(三)课后反思1、定义。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教师专业成长=经验+反思。2、反思的内容:(1)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包括知识、技能的掌握度;(2)教材处理是否得当,如概念与知识的联系等;(3)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调动起来,学生是否在积极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