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超限超载工作的管理制度样本(3篇).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4414114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理超限超载工作的管理制度样本(3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治理超限超载工作的管理制度样本(3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治理超限超载工作的管理制度样本(3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治理超限超载工作的管理制度样本(3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治理超限超载工作的管理制度样本(3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治理超限超载工作的管理制度样本(3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理超限超载工作的管理制度样本(3篇).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治理超限超载工作的管理制度样本_年,为有效遏制超限超载交通违法行为引发的恶性道路交通事故,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按照省、市、县治理超限超载“立足源头、依法严管、标本兼治、长效治理”工作要求,今年上半年我中队在政府、运管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扎实开展超限超载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措施如下:一、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整治宣传氛围。在加强对车辆超限超载的路面执法的同时,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制作广告牌以及利用报刊、电视台等媒体的方式大力开展宣传活动,要求货车驾驶人严格按照规定装载,安全驾驶。同时派出执法人员到客运站、场教育运输企业人员和客车驾驶员,强化安全意识,杜绝

2、客车超员的交通违法行为。广泛宣传超速、超员、超载的交通违法行为导致严重后果及危害性,使治理超限超载的重大意义日益深入人心。二、加强管理,从严治理超限超载工作。为保障广大合法运输业户的利益,认真按照工作要求,对超限超载较为集中的砂石料场、砖厂的负责人从源头宣传,对超限超载车辆都实行依法严管,严厉打击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出现的暴力抗法、野蛮闯关等行为,坚决查处打击抗拒治超的不法分子,对超限运输的车辆必须责令当事人自行卸货,达到国家标准方可驶离。从而进一步规范整治行为,完善治超的执法环境。在执法程中严格认真落实执法人员的“五不准”和“十条禁令”规定,并认真接受舆论和社会的监督检查。三、部门协调,整治工作

3、取得阶段性成效。在治理超限超载过程中,我中队、运管部门都派出执法人员和车辆组建成立超限超载整治工作联合执法队伍,有针对性地开展整治车辆超限超载、载物飘散遗洒、公路交通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等一系列活动。今年_至_月,在治理超限超载工作中,查处超限超载车辆_辆,出动_人次。通过整治运输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全县境内未发生因超限超载车辆堵车和因超限超载造成桥梁倒塌及恶性交通事故,治超工作的开展使全县境内公路安全畅通。_年_月_日治理超限超载工作的管理制度样本(二)为全面贯彻落实秦皇岛市重点区域、重点源头超限超载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从源头上治理道路货物运输超限超载行为,保护公路完好、畅通,维护道路货

4、物运输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具体内容以下:一、治超工作要求治理超载领导组成员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领导组的统一指挥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切实把治理超限超载工作做好。二、治超领导组的责任1、明确领导组成员的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2、对货物装载开票、计重等相关人员培训;3、明确对装载货物车辆驾驶员出示的道路运输证和从业资格证进行登记的责任人;4、明确建立健全货运源头治超登记、统计制度和档案,向运管机构报送相关信息的责任人;5、接受货运源头治超执法人员实施治超监督检查,并如实提供相关资料。三、治超领导组成员职责:1、不为无牌无证的车辆装载、配载;2

5、、不为证照不全的车辆装载、配载;3、不为非法改装的车辆装载、配载;4、不为车辆超标装载、配载;5、不为超限超载车辆提供虚假装载证明;6、应当按规定装货、计重、开票,不得放行超限超载车辆;7、应当按规定检查车辆驾驶员的道路运输证和从业资格证;8、按规定认真填写治超销售台帐。治超领导组全体人员要认真执行公路安全保护条例,抓好治理非法超限超载源头管理工作,如果发现领导组成员不按本管理制度执行,违规人员除在本公司进行处罚外,还将按照政府令移交上级相关部门进行处理。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工作的实施办法为配合上级主管部门从货运源头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工作,杜绝我公司出现超限超载车辆。特制定以下工作实施办法:

6、一、人员安排:开票员。负责车辆证件的审核,填写货运源头车辆装载登记表。计重员。负责车辆过磅计重、兼管开票。:负责对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工作人员的检查工作、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指示精神。:负责全面指导工作。二、工作原则:认真按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车辆暂行办法及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车辆责任追究办法的规定执行。开票员应认真执行“单票限开、单车限装、票吨相符”的原则,不准为非法车辆、无证车辆开票。工作人员应本着对工作高度负责的原则,做好治理非法超限超载工作。三、责任追究:为确保治超工作责任到人,实行责任倒查制度。实行谁放行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进行责任追究。上级主管部门的罚款由个人承担。治理车辆非法超限超

7、载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为贯彻落实货运源头治理政策,确保本单位对运输车辆“每车一票,单票限开,单车限装,单吨相符”做到零超装,对相关责任人有下列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处罚。一、未执行车辆查验登记制度,一次罚款_元。二、未执行车辆装载制度,一次罚款_元。三、对屡犯不改罚款在二次以上的调整岗位。治理超限超载工作的管理制度样本(三)为全面贯彻落实秦皇岛市重点区域、重点源头超限超载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从源头上治理道路货物运输超限超载行为,保护公路完好、畅通,维护道路货物运输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具体内容以下:一、治超工作要求治理超载领导组成员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8、,在领导组的统一指挥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切实把治理超限超载工作做好。二、治超领导组的责任1、明确领导组成员的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2、对货物装载开票、计重等相关人员培训;3、明确对装载货物车辆驾驶员出示的道路运输证和从业资格证进行登记的责任人;4、明确建立健全货运源头治超登记、统计制度和档案,向运管机构报送相关信息的责任人;5、接受货运源头治超执法人员实施治超监督检查,并如实提供相关资料。三、治超领导组成员职责:1、不为无牌无证的车辆装载、配载;2、不为证照不全的车辆装载、配载;3、不为非法改装的车辆装载、配载;4、不为车辆超标装载、配载;5、不为超限超载车辆提供虚假装载证明;6、应当按

9、规定装货、计重、开票,不得放行超限超载车辆;7、应当按规定检查车辆驾驶员的道路运输证和从业资格证;8、按规定认真填写治超销售台帐。治超领导组全体人员要认真执行公路安全保护条例,抓好治理非法超限超载源头管理工作,如果发现领导组成员不按本管理制度执行,违规人员除在本公司进行处罚外,还将按照政府令移交上级相关部门进行处理。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工作的实施办法为配合上级主管部门从货运源头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工作,杜绝我公司出现超限超载车辆。特制定以下工作实施办法:一、人员安排:开票员。负责车辆证件的审核,填写货运源头车辆装载登记表。计重员。负责车辆过磅计重、兼管开票。负责对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工作人员的

10、检查工作、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指示精神。负责全面指导工作。二、工作原则:认真按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车辆暂行办法及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车辆责任追究办法的规定执行。开票员应认真执行“单票限开、单车限装、票吨相符”的原则,不准为非法车辆、无证车辆开票。工作人员应本着对工作高度负责的原则,做好治理非法超限超载工作。三、责任追究:为确保治超工作责任到人,实行责任倒查制度。实行谁放行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进行责任追究。上级主管部门的罚款由个人承担。治理车辆非法超限超载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为贯彻落实货运源头治理政策,确保本单位对运输车辆“每车一票,单票限开,单车限装,单吨相符”做到零超装,对相关责任人有下列行为进行

11、责任追究处罚。一、未执行车辆查验登记制度,一次罚款_元。二、未执行车辆装载制度,一次罚款_元。三、对屡犯不改罚款在二次以上的调整岗位。超限超载治理管理工作制度1.0目的:根据_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为防止油品、化工品罐车超限超载运输,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决定在东港公司开展油品、化工品罐车(以下简称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2.0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_东港石油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来车提货环节。3.0定义:超限超载。这里主要指二轴车辆,其车货总重超过_吨的;三轴车辆,其车货总重超过_吨的(双联轴按照二个轴计算,三联轴按照三个轴计算,下同);四轴车辆,其车货总重超过_吨的;五轴车辆,其车货总重超过_吨的;六轴及六轴以上车辆,其车货总重超过_吨的;虽未超过上述五种标准,但车辆装载质量超过_核定载质量的。4.0管理要求:4.1_部二轴车辆,其车货总重超过_吨的;三轴车辆,其车货总重超过_吨的(双联轴按照二个轴计算,三联轴按照三个轴计算,下同);四轴车辆,其车货总重超过_吨的;五轴车辆,其车货总重超过_吨的;六轴及六轴以上车辆,其车货总重超过_吨的;虽未超过上述五种标准,但车辆装载质量超过_核定载质量的。4.2运营部5.0对于不严格执行超限超载治理管理工作制度的,造成油品、化工品罐车超限超载运输的,将按照东港公司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罚。第2页共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