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残疾孩子品德教育促进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4414048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抓好残疾孩子品德教育促进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抓好残疾孩子品德教育促进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抓好残疾孩子品德教育促进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抓好残疾孩子品德教育促进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抓好残疾孩子品德教育促进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抓好残疾孩子品德教育促进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抓好残疾孩子品德教育促进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 接手现在这个班时,心理总不是滋味。班上留守孩子多,独生子女多,大都任性淘气,加上班上有三个全校“闻明的弱智孩子,弱智孩子在生理和心理方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和障碍,比起正常儿童更显得智力缓慢,思想刻板,短少是非区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与同龄儿童的比拟中,又会感到自卑和忧虑。为了改变现状,促进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从残疾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开展和需要出发,着重抓好思想品德教育,发展生动活跃、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孩子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就我们班三年来对残疾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一、注重行为标准养成教育,使孩子更好的适应

2、校园生活1.抓好新入学孩子的常规教育。学校招收的残疾儿童相当局部没有进过幼儿园,加上家长过分溺爱,教育不得法,使他们对家庭有种依附心理,不易适应校园生活。因此,要坚持对新生进行入学训练。首先,让新生熟悉校园环境,由班主任带着孩子参观校园,认识教室、男女厕所等,学习简单的生活自理技能;接着带孩子观看高年级的上课、课间活动,了解教学的常规要求等,让孩子初步体验校园生活,为正式上课做好准备。2、学校以?小学生日常行为标准和?小学生守那么为德育的根本内容,从小事抓起,从小事做起,注重日常行为训练,狠抓班级管理。制定班规,对上课特别是电脑课,体育课等综合学科、课间、午间、下午放学、高低楼、游戏等提出明确

3、的要求,把标准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如:发展文艺表演、朗读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等。把文明礼貌用语、课堂常规、平安知识编成童谣,教会孩子背诵、吟唱、理解内容,并教育他们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教育孩子还东西要说谢谢,弄坏别人东西说对不起;发放书本时,主动把好的让给同学等。对做得好的孩子,及时进行褒扬和激励,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其积极的行为得到稳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建立卫生检查、纪律评比制度,促使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由班主任对教室的卫生和纪律进行检查催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每日颁布检查情况和成绩,每周进行“勤学守纪流动红旗评比。期末再根据平时成绩

4、进行“文明小组“卫生先进小组、“文明个人评比。同时,班内发展“看谁的进步大“谁的小红花多的评比,利用师生一句话褒扬栏、墙报、褒扬稿件等褒扬优秀孩子的先进事迹。通过?行为标准的学习,强化训练,检查评比,孩子们组织纪律性加强了,课内外建立了良好的秩序,养成讲卫生、讲礼貌、讲平安、守纪律的行为习惯。二、加强劳动教育,增强残疾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劳动观念学校孩子大局部是正常孩子,本应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一切本应让孩子自己动手的事,但他们多为独生子女,全由家长包揽下来,以至劳动观念淡薄,生活依赖性强。因此,学校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制定细致的训练方案,从自我效劳性的劳动训练入手,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以适

5、应校园生活。班主任教师手把手、不厌其烦的训练孩子扫地、擦玻璃等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为了提高训练效果,班级定期发展一些如整理书包、穿衣等比赛,孩子参与积极性很高,效果很好,并买来简单的劳开工具,由班主任带着孩子,在校园内的花坛里学习种花养花等栽培知识;经常组织孩子到花坛里拔草、施肥等活动。教会孩子做一些日常家务,如放桌子、扫院子、洗碗、拖地等,通过长期的训练,残疾孩子生活能自理,学会了简单的劳动技能,赢得了家长的广泛赞誉。三、采取课内外结合、学校和家庭教育同步,全面渗透思想教育1、注重抓好课堂教学的渗透。各科教材都有很强的德育功能,课堂既是传授知识的阵地,又是育人的主要

6、渠道。学校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自觉地渗透思想教育,引导孩子由课本知识向行动、涵养方面的转化,形成良好的道德标准。如语文学科?过桥、?蓝树叶、?老实的孩子的课文教学中,引导孩子向书中的人物学习,培养孩子老实、助人为乐、团结友爱的高尚品德。同时,还可以把渗透思想教育工作作为课堂量化评分力求做到有意、有的、有机、有效。2、走出去,请进来。发展这种形式的活动,不仅深受孩子喜爱,也收到课堂上收不到的效果。让孩子多了解家乡的自然风貌,激发孩子爱国爱家的感情。与附近几所学校建立友谊,经常举行联谊活动。每年“六一儿童节,组织局部孩子加入文艺会演。让孩子感受到社会的关心

7、,勉励孩子努力学习,让孩子不仅知道社会关怀他们,他们也要学会关怀别人。发展这些活动不仅有利于开阔孩子视野,开展智力,还可以培养交际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3、教育工作不仅要立足于校内工作,还要着眼于搞好家庭教育,使校内外教育形成一股合力。我们的做法是:1每学期召开全校孩子家长会,向家长通报学校教育情况,提出家庭教育的要求,并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共同探讨教育办法。2班主任通过家校联系手册、通讯、家访及家长来接送孩子时的交流,让双方了解孩子在校在家的学习情况,做到家庭和学校教育目标一致.3发展教学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教育活动,增进家长对师生的教与学的了解。通过以上三方面工作,大多数家长能正确认

8、识接纳自己的孩子,配合学校积极进行讲行教育,受到良好的效果。四、多渠道、多角度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1、通过班、校的集体生活认识集体,从活动中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观念、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自觉遵守纪律、团结友爱、互相帮忙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他们理解什么叫集体利益,怎么样做才叫关怀集体。示例,告诉他们拔河比赛,大家一起用力,赢了其他班,使集体受到褒扬就是给集体增光;告诉他们谁不守纪律,使班集体受到批评就是给集体抹黑。结合教育,各班分别发展“我为集体争光荣、“民主选干部,进一步稳固孩子集体主义思想。2、坚持正面引导、树立典范。教师们选择?新三字经中一些小故事、寓言故事、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

9、等绘声绘色的讲给孩子听,把一些小故事如?孔融让梨、?过桥、?司马光编成小品表演,启发孩子尊重他人、关怀他人、乐于助人。并及时褒扬各班涌现的好人好事,树立典范,号召大家学习,使孩子学习有典范、行动有方向。3、坚持每周国旗下演讲,陶冶孩子爱国情操。升国旗是学校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又是孩子热爱祖国的一种实际行动。升旗后,由值周领导、值周教师、优秀孩子进行国旗下演讲,对孩子进行国情、形势及行为标准方面的教育。4、结合低年级认识特点,发展对祖国的感性认识,初步萌发孩子的爱国心。通过宣传画廊、黑板报、科室宣传阵地,结合教师的教育,让孩子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国名、国歌、首都、重大节日、党和国

10、家主要领导人和老一辈杰出革命家;知道台湾是中国的一局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国人民的心愿;认识国旗、国徽、党旗、队旗等。结合教育,发展“我爱国旗、国庆贺卡比赛,拼祖国幅员比赛、观看革命教育故事片等活动,不断加深孩子的爱国主义情感。五、逐步形成教育网,树立全员育人意识为了保证德育工作的贯彻落实,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力求做到组织严密、管理细致,从上到下形成一个由校长管全面,德育专职干部具体领导,团结组织、班主任、科任老师以及后勤人员互相配合的教育网络。加强教职工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端正思想统一认识,定期碰头,共同讨论对孩子怎样教育的问题,向孩子提出坚持一致的要求,特别对孩子中反映出来的不良倾向和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和教育。围绕“一切工作都效劳于育人这个中心,每个教职工都牢固树立“育人意识,并自觉地结合本职工作进行岗位育人。如厨工、值班教师发现孩子浪费水电,乱倒剩饭剩菜时,及时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向班主任反映这一情况,共同做好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并进行检查和催促。由于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到经常性、长期性,孩子的整体素质有了显着提高。各方面都有了可喜的变化,初步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个性逐步得到了开展。参考文献:1,刘道玉着2.,朴永馨着,华夏出版社1999年4月3张福娟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