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叙事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440736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教育叙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的教育叙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的教育叙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教育叙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教育叙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教育叙事在每一个教师的日常教育实践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充满情感色彩的故事。而在教师叙事中恢复“故事”的合法性地位,能够促使教师在自己深描的教学生活故事中积极地呈现与有效地表达自我,并在论述的过程 中逐步找到 自我的恰 当位置。可以说,教师身份认 同的 自我构建也就是在叙事过程中得以追寻与落实的。一、自我呈现是一种基本存在方式因为有我们自己的生活故事,这些故事使我们能够解释我们是什么,以及我们被引向何方” 。 通过对自己生活故事与经验的描述和言说,教师能够弄清楚“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呈现出“教师自己是如何看待 自己”的现实 图景,并为自己的教学生活提供一种行动的可

2、能方向和归属感。当教师能够以一种非学术性 的、质朴的、自然的可能语言来表达 自己的想法、思考与行为时,他们就会找到一种让 自己熟悉的、可以畅所欲言的方式来发声,也就不必过于担心那些“生涩”而又“难懂” 的概念术语。当然,教师在叙事中的发声,应该是具有积极性的、激励性的、专业性的声音,而不是消极性的抱怨或否定。真实的教师 自我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与形成之中的。教师叙事的过程就是“主我” 对“宾我”的不断发掘、澄清与重构的过程,它使教师个人的内在经验保持一贯和连续,不仅在故事中认识和发现自己,而且也向他人展示自己。在自传叙事中,“和时间保持对话”是自我实现的真实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己需要有意识

3、地将某些生活事件积极有效地组织起来,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间维度上对自我保持一种内在连续性和相对完整性。因而,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方式来思考时问,能够更有效地把握 自我生命 的发生历程 , 在 自己的发声中不断地认识和诠释自己。 二、自我理解自我理解是在过去经验与未来规范之间保持的一种诠释学张力。强调:“重要的估价立足于 自我理解的语境。人们如何看待自己,不仅取决于人们如何描述自己,而且也取决于人们追寻的榜样。”可见,教师的自我理解需要对自己过去的生活历史有较为深入、全面地把握, 亦要对自己未来成为“什么样子”有清晰地自我筹划和安排。这种自我理解总是在“自己的生活史”与“自我的理想规范性”之间的交

4、互作用中,或者说是在过去经验与未来规范之间保持的一种诠释学张力,而教师自我的当下性则成为维系过去性与未来性的一种 中间状态。其中,如何摆正自己独特的个性与公共的评判标准之间的内在关系,实现个性我与社会我的交融性整合,就成为贯穿于教师叙事过程的焦点所在。自我理解是在对话的基础上突出地强调自我的“独白”。教师叙事主要是一种关涉自我的叙事,它并不是一种简单地“自恋式的自说自话”,因为具有自恋式倾向的叙事在实践中并不一定能够唤起教师自身的意识觉醒 ,甚至还可能将教师带入种自我经验封闭的“死胡同”。叙事需要与他者之间保持一种适当的有效对话,因为对话本身就是一种主体性的解放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向他者敞开

5、真实的自我,但教师具有怎样的“独白”意识和品质却决定了教师的发声和个性展现的效果如何,以及与他者间真正对话是否可能发生。教师“参与他人的对话 时总是需要 以教师个人平等地提出自己的意见为前提,即对话 总是以独 白为基本的前提。没有独白就意味着教师个人可能被历史、被他人的话语所淹没,意味着教师没有自己的声音,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自己的个性”。因此,教师在对 自己生活 中的经验故事进行清理与叙说的时候,需要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视角”。只有形成 属于自己的观点,教师自我才不会成为虚假的主体” 。 自我理解是在自己的论述中逼近与阐释真实的自我。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一个有待我们 去发现或“去蔽”的自我,

6、存在着的只是在当下与过去的时间中经常加以谈论的自我,并在谈论中对未来始终保持一种开放性。其中 ,“如何谈论自我”与“自我如何被理论化”都关涉到自我理解的根本问题。只有当教师自己开始思索“我是谁? ”“我为什么要作为一个教师?”等存在论问题的时候,教师的“自我”才可能被真正地发掘与呈现,并具有自我超“越的“新的可能性”。 三、情境片断或经验的组织与选择 叙事本身并不是一些零碎情节、信息的简单堆积与拼凑,而是需要以“主题”的形式进行结构化组织与选择事件,引起教师对自己身处其中的“情境片断”的自觉关注与积极思考,从而逐步逼近与揭示常教育实践中的真相。教师在“面向事实本身”的过程中,叙述什么内容、回避

7、什么内容、又以什么方式进行叙述体现了不 同教师对自身经历与经验的意义之自我诠释。也就是说,某些情节或事件是否能够进入教师关注的视域之内,取决于教师对事件本身包含的意义与价值的自我理解。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重组教育事件背后的个人化知识与经验,能够强化教师个人的自我感与身份感 ,为教师自我改变带来更多的创造性空间。然而在复杂多样 的教育情境中,冲突的或矛盾的个人化经验却会不 同程度地撕扯着教师自我的身份认同,促使教师对各种相互交织、缠绕在一起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恰当选择。四、在故事重构中导向自我改变 在教师叙事中,一种深入的自我理解不仅能够明晰自己的身份或位置,并且能够调整或改变已有的立场

8、,进行新的自我筹划。导向教师的自我改变以及实现身份认同的积极构建是叙事追求的根本目标,因为故事的力量,不仅在于表述与反省,更在于发声与实践,并导向改变。事实上,教师自我是栖身于自己生活过的故事之中的,但又在故事的持续重构中敞开并指向未来。在这个环节中发生的故事重构,意味着对事件中已经被接受和采纳的各种因素进行批判认识和重新组合,在行动中作出新的选择与决定。它为教师 自我发展找到了“新的可能 性”,并成为一种“指 向未来”的促进教师自我理解与自我更新 的有效方式。 总之,教师叙事作为一种“活在当下的艺术”,作为一种“过程事件”的分析方法,使得教师身处具体的教育情境脉络中不断地展开自我反思与选择,明晰自我的身份,并最终导向自我发生改变。然而,叙事对教学事件背后意义的探究总是存在于特定的情境脉络之中。所以教师叙事的过程和事件本身都是渗透着某种特定的理论或话语体系,只有置身于这些理论或话语体系之中,才能比较清晰地“看见”一些东西。而教师置身于什么样的理论或话语体系之中,也就只能看到什么样的生活景观,并呈现出特定的自我意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