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穷人》课堂实录1(教育精品)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4403831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穷人》课堂实录1(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穷人》课堂实录1(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穷人》课堂实录1(教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穷人》课堂实录1(教育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穷人》课堂实录1(教育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穷人》课堂实录1(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穷人》课堂实录1(教育精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发现财富 穷人课堂实录 张祖庆 (课前,老师分别出示莫言和张艺谋头像,让学生谈谈对两人的了解,并指出两者的关系张艺谋将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改编成了电影红高粱,他们的作品,都成为了我们的精神财富。) 第一板块 穷人溯源师:(出示雨果头像)他是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大家对他有所了解吗?生:我知道他的代表作有笑面人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师:(出示列夫托尔斯泰头像)这又是谁? 生:他是列夫托尔斯泰。师:这两人有什么联系?生:我知道我们今天要上的穷人就是列夫托尔斯泰根据雨果的一首诗改编的。师:你预习得充很分!是的,法国大文豪雨果写了一首叙事诗可怜的人们,列夫托尔斯泰读到了这首诗,深受感动,于是,把诗改编成

2、了小说,题为穷人。小说发表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大家被深深感动了。今天这两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个问题:列夫托尔斯泰为什么要把这首诗改写成小说?他是怎么把这首诗改写得那么精彩的?师:大家都预习过课文,我来检查一下。穷人这篇文章写了几个穷人? 生:西蒙、渔夫、桑娜。师:同学,你把很重要很重要的人给忘了呀!生:桑娜家五个孩子和西蒙家两个孩子。师:是啊,七个小生命,也是穷人啊!大家能用上屏幕上这几个词语,把穷人这篇小说讲了什么事说下来吗?(自由说指名说)生:桑娜和渔夫有五个孩子。一天深夜,丈夫打渔没有回来,桑那去探望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她抱回了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渔夫得知后同

3、意领养孤儿。师:说得很好!读一篇小说,一般来说,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小说里有哪些主要人物,然后想一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用简单的情节图,就把握了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第二板块 穷人真穷师:老师读完了整篇小说,字里行间找不到一个“穷”字,这些穷人真的很穷吗?(生点头)那你是从什么地方读到的? 请大家细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捕捉“穷人”的“穷”(生静读、圈画、标序、批注,大约7分钟)。师:好,现在谁愿意和大家分享,说说从哪些地方读到了穷人的“穷”?接下来,我们请一个同学到讲台上来当老师。(生拿书上台,师在其耳边悄悄话十几秒后,坐到该生位置。)生(小老师以下简称小老师):请问同学们,大家从哪里读出来了“

4、穷”?请这位同学来回答一下。生:我从第二段的第三句看出他们很穷,因为课文说“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的风暴出去打渔。她自己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他们很辛苦,但是也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小老师:还有补充吗?生:课文中说“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光着脚”说明他们连买鞋子的钱都没有,而且吃的是“黑面包”,黑面包我从课外了解到,不像白面包那样很软很好吃,是很硬的,没有水的话,根本吃不下去的。而且说“菜只有鱼”,渔夫天天去打渔的,因为没钱买菜,只能去打一点鱼来,看出他们很穷。师:老师,我想抢话筒!有鱼的生活还穷吗?我家餐桌上经常见不到鱼。生:课文中说“只有”,说明只能吃鱼,没有其他的菜

5、,天天都得吃鱼。师:每天都吃鱼,吃得都要吐为止,而且只能吃那些卖不出去的小鱼,是不是?我想请教小老师,课文第一段说“冒着寒冷的风暴出去打渔”,我觉得可能是偶尔出去的吧?生:谁来解答这位“同学”的问题?(全场爆笑)小老师:据我这位沈老师的了解,在海上不是经常起风暴的,而不是偶尔。师:何以为证不是经常起风暴的?你把课文语句找出来。小老师:嗯,第一段就有。师:我们回到第一段,好不好?你是继续上课还是把机会让给别的同学?(小老师示意让)好,谢谢沈老师!谁愿意当老师?小老师:我是郑老师,我希望下面找到的“穷”隐藏在环境描写中,而且要在那位沈老师提出的第一段的基础上面,能找到吗?(众笑)生:第一段第二句,

6、从“寒风呼啸、汹涌澎湃”能体现出外面环境很恶劣。小老师:我说的是穷,不是环境恶劣,再想一下吧!师:老师,我有意见!环境恶劣难道跟穷没有关系吗?小老师:当然有关系啦!那个张祖庆同学啊,(众笑)我没有说这个不跟穷有关系,我希望他能理解得更深一点。师:谁能理解得更深一点?生:请问郑老师,环境恶劣就代表丈夫可能冒着生命危险,请你就这个地方讲解一下,郑老师。小老师:我要的就是这个答案(众笑)。师:好,郑老师,我想做你的助教可以吗?请大家关注一下,这段对环境描写当中有很多四个字的词语(或词组),你找到了吗?请你把它圈起来。(生圈画)小老师:找到了吗?生:寒风呼啸、汹涌澎湃、又黑又冷、干干净净、心惊肉跳。师

7、:我把这些词语(或词组)摘录到屏幕上。【课件出示】:寒风呼啸 又黑又冷汹涌澎湃 波涛轰鸣起着风暴 狂风怒吼小老师:同学们先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师:(问小老师)接下来的这段教学,我来好不好?如果你有新的补充,你可以上来。谢谢郑老师。(小老师回位置)同学们,再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浮现出这些词语所描写的画面。(生读)你分明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看到了生:海浪拍击着礁石,溅起的浪花非常寒冷;我仿佛看到了海浪打在沙滩上,溅起的浪花比人还要高;我看到了黑压压的天空中时不时地闪过几道闪电师:同学们,这样的天气随时都有吞没生命的危险,而渔夫此时此刻正驾着一叶小舟在这样的惊涛巨浪当中颠簸着

8、,这不正写出了穷人的“穷”吗?带着这样的画面,带着这样的体会,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师生深情朗读第一自然段)。师:今天的我们,读着这样的文字,也会感到心惊肉跳。“穷”字藏在环境描写中啊!“穷”字还藏在什么地方?(生继续交流文本中的“穷”,从渔夫和桑娜对话中的“熬”字、桑娜忐忑不安地想的一段话、孩子们的穿着、西蒙一家睡的稻草铺等角度发现穷人的“穷”,7位学生发言略。)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从环境描写、心理描写、以及对话描写中,感受到了穷人的“穷”。可能有一个句子,大家都没发现,这个句子,只有短短的四个字,能深刻地表现穷人的“穷”,很容易被我们忽略。它在文章的前四个自然段,谁找出来了?(生举手陆续多

9、起来)生:睡觉还早。师:找到“睡觉还早”这四个字的同学,举手!(众多学生举手)同学们,从“睡觉还早”中,你发现了什么?生:第二段说“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证明已经都十一点多钟了,睡觉其实不早了。师:只是十一点钟吗?生:可能还会到十二点多,因为后面有一个省略号。师:是啊,这一个个省略号仿佛就是一记记钟声在敲打着我们,表明时间至少晚上十一点以后了。生:这个时候,她还觉得“睡觉还早”,这就证明她可能每天都是十一点以后睡觉的。师:可能到凌晨才睡觉。“睡觉还早”还让你想到什么?生:从第二段也可以看出他从早到晚地干活,也就说明了“睡觉还早”。师:从早到晚?我要说是“从早到早”,从今天早晨到第二

10、天的凌晨,是不是“从早到早”?睡觉真的还早吗?(生摇头) 师:同学们,桑娜只是这一天“睡觉还早”吗?(生摇头)她长年累月都是这样的!一起再读这四个字。(生读)“睡觉还早”,背后藏着多少意味深长的东西呀!这就是阅读,这就是发现!第三板块 穷人不穷师:同学们,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从字里行间充分感受了穷人的“穷”。(板书:穷人真穷)穷人真穷,一起读!(生读)但是,如果这篇文章只让你读出了一个“穷”字,那就是托尔斯泰改写的失败。穷人身上不只有穷啊!请大家拿出作业纸,看到第一题。【课件出示】:穷人虽然很穷很穷,但他们拥有( )。师:阅读就是发现。静静默读,用心发现,也许你会读到以前没有留意到的东西。

11、请大家边读边做批注(生默读、批注,时间约5分钟)师:好,开始交流!最好按照课文顺序来交流。当然也可以先说你觉得最有感触的地方。生:我找到的是第八自然段,文中说“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觉得非要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两个孩子放在床上,让他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我觉得穷人虽穷,但是他们却拥有富人都没有的善良。因为她说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她的直觉告诉她应该要这样做。师:“直觉”也就是一种“本能”,是不是?(生点头)请你把“善良”这个词写到黑板上“穷人”的下面。生:课文中说“她把两

12、个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和自己的两个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上”,我觉得虽然这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但是她把她和西蒙的两个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放在一起,感觉她就是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决定用心来养他们。她觉得作为邻居,拯救两个生命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因为在桑娜看来,两个孩子,也毕竟是生命里盛开的花。师:说得真好!同学们,桑娜把孩子抱回来之后,经历了一番久久的内心挣扎。请你们自己读一读这番话,让我们试着用朗读来走近桑娜的内心世界(生自由读桑娜“忐忑不安”地想的那段话,然后指名两位同学朗读)。师:这位同学刚才的朗读,跟刚才那位同学的朗读,有哪些细微区别?生:第二个同学省略号的地方停顿比较长。因为这是

13、桑娜在思考,在思考把邻居家的孩子抱来会怎么样。师:嗯,内心挣扎着。内心里也许有自责,也许还会有什么?生:也许会有自责,也许会有担忧。生:欣慰、害怕、恐惧。师:是的。同学们,桑娜内心非常纠结。(对第一个朗读的孩子)如果你刚才把声音放得低一些,也许会更好一些。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生齐读)从这番内心独白当中,我们读出了穷人的善良。请大家再回到课文,把目光聚焦到第一课时读过的对环境描写的句子,从这里,你又读到了穷人身上什么样的可贵精神?生:我知道了这段话写出了桑娜非常勤劳;我读出了桑娜一家对生活充满着希望,虽然贫穷,但一家把家打理得这么温馨;我读出了穷人懂得感恩师:同学们,桑穷人的美好品质都体现在这

14、一个又一个细小的地方,托尔斯泰抓住了“温暖而舒适”这关键词语,细细写来,没有一句多余的话,非常简洁地写出了穷人的美好品质。读着读着,我们又仿佛把这段话读成了这样一串词语【课件出示】:温暖舒适 寒风呼啸 又黑又冷干干净净 汹涌澎湃 波涛轰鸣炉火没熄 海浪拍岸 狂风怒吼食具发亮 起着风暴 心惊肉跳安静睡着(课件屏幕左边一列红底黄字,温馨热烈;右边两列黑底白字,冰冷凄惨。左右对比强烈)师(指着屏幕,深情地):外面是那么冷,那么黑;小屋里是那么暖,那么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又是托尔斯泰写文章的高明之处。请大家再把这两幅画面还原到文字当中去,一起好好读读。(生有感情读第一段)师:继续交流,说说,你还从

15、哪里读到了穷人身上很多可贵的东西。生:都从对西蒙死后的这段描写中,读到了很多。师:好,请同学们们再次把目光投注到西蒙死去后的场景描写,你一定会发现穷人身上更多的东西。默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当中的哪些细节深深地触动了你的心灵?拿起笔画出来。师:通过重读,现在又发现哪些细节深深地触动着你的心生:“显然母亲在临时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们的呼吸均匀而平静,他们睡得正香正甜。”这里“显然母亲在临时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说明母亲还是很爱他们的孩子的,这里看出了伟大的母爱。还有后面“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他们睡得正香正甜。”他们睡在稻草铺上,又盖着旧衣服,他们竟然还能睡得正香甜。师:让你感到吃惊了!来,请在黑板上写下“伟大的母爱”的字样。这个伟大的母亲临死前的一个小动作,也许会带给你很多感动。生:我也发现他们的屋子里非常小,“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