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沁园春雪的情感表达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4403806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沁园春雪的情感表达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析沁园春雪的情感表达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析沁园春雪的情感表达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析沁园春雪的情感表达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析沁园春雪的情感表达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沁园春雪的情感表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沁园春雪的情感表达(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浅析沁园春.雪的情感表达摘要20世纪60-70年代,诗词歌曲脱颖而出,因独具超时代艺术特色而成为注入“红色经典”文艺的新鲜血液,至今仍能给人以经典的审美感受与体验。可以说在近现代艺术歌曲宝库中许多优秀作品都经过了再度创作而以不同形式演绎,作曲家唐诃、生茂挥洒技能将沁园春雪以歌曲形式演绎出来,不论是前半部分的景物描写还是后期的人物描绘,纵论历代英雄都精心地编制,成为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歌曲,本文以歌曲沁园春.雪作为主要题材,以词沁园春.雪为辅助理解文献,浅析本曲蕴含的情感表达,进而能学习总结运用声乐再现历史辉煌的经验方法,希望能得出一些可鉴材料与声乐专业同学们共勉。关键词诗词歌曲 情感表达

2、 红色经典 沁园春.雪1、 小引:沁园春.雪曾凝聚了中国几代人的精神鼓舞、激励等情感,作为传承下来的优秀作品,现已收录于各大高校声乐教材之中。其诗赋选段已经多次成为新课标、全国大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考纲要求必选背诵诗词。后经唐诃、生茂为该词谱曲,全曲布局较为缜密,节奏变化弛有度,情绪起伏变化表达巧妙,与所要表现容相符,结合的较为和谐,演唱时需具备高超的技巧和灵活的艺术表现手法才能很好的诠释这首曲目的艺术体征。一首精妙绝伦的曲子总有它创作过程的努力和钻研,下面我们就一起分析一下该曲的一些相关简介和情感表达。2、 简介沁园春.雪2.1曲目创作背景沁园春.雪初期在1936年2月以诗词形式问世,继会

3、议确立全党领导地位后,长征部队在陕北地区开始了抗日反侵略的伟大抗争,清涧县视察时,在大雪后登拔几千米塬上,眼前忽现“北国风光”,心情瞬时开阔,挥笔书写其词,直到45年才流传开来,而后唐诃、生茂为词作曲,一曲著名的沁园春.雪由此诞生。2.2词曲作者简介词作者,作为中国优秀的革命家、理论家、诗人的他,创立了伟大的思想,在军事政治领域凸显出了精湛的领导能力,同时在文学领域也颇有地位,文学方面代表作品有文集、诗集等;曲作者唐诃、生茂来自军区战友文工团,他们是优秀的作曲家,创作的曲目贴近百姓生活,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备受追捧。词曲作者均在当时代享有名誉,可见这部作品作为优秀词曲作家的精华之作,也一定有它出

4、色之处。2.3沁园春.雪曲式结构先从诗词角度来看,沁园春.雪可分为上下两阕,上阙极写北国雪景,尽情挥洒描绘祖国山河的壮丽之景。而下阙笔锋一转,借景抒情,逐步引出英雄人物,抒发作者的伟大抱负。若以专业角度来看此曲结构,该曲式应隶属“复二部”,全曲87小节分为A、B两段,两乐段运用节奏处理均有不同,又相互照应、衔接使结构完整,在每一段中又各自分为两小乐段,旨在更细腻的表达这首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其中A、B两段结构大致如下:A乐段(可分为两个乐段)B乐段(可分为两个乐段)1-53小节54-87小节第一乐段第二乐段第一乐段第二乐段1-26小节27-53小节54-77小节77-87小节2.4艺术表现分析

5、沁园春.雪作为一个艺术性很强的歌曲,唱腔灵活程度要求很高,在舞台上的表现是没有思考时间的,一般为男中音,也有少部分是女高音,演唱出来风格就不尽一样。因为作品本身气势磅礴,在男中音演绎中,乐队与合唱团的配合更能将曲目艺术表达的淋漓尽致,一发声就会让观众大吃一惊,深受感染于具有强穿透性的声音,而对于女高音则是侧重于吐字,以与声音巅峰的一个爆发点,这便是作品独特的艺术表现,也为构建作品的情感表达构架提供了重要借鉴。3、 分析情感表达的几个方面3.1演绎中塑造英雄人物形象学习过声乐的人都知道,歌曲作品的精神特征即是“情感表达”,不论什么类型的音乐,注入了情感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此曲在演绎时紧

6、扣了词赋里诗人的情感和当时的情形情景,从而很好的塑造了英雄人物的形象。诗人借景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无限的热爱之情,其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重复三遍,意在强调体现只有当代无产阶级才能扼住时代命运的咽喉,掌控时代大局所向。驰骋江山。综上所述,演绎时,此曲塑造的伟人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未来一切都会好的坚定信念,同时也暗含了作者对无产阶级领导群众的支持。3.2具体词容情感蕴含分析“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前三句综述雪景,进而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白色世界在欣赏者眼前浮现。“北国风光”总领上阙。“千里”“万里”两句纵横交错,并为分写,就是说千万里都是雪飘冰封之景。作者此时登高远望,视野虽极为开

7、阔但“千里”“万里”意蕴较为夸,这并不矛盾,可以理解为诗人的视野在冥想之中扩展延伸,苍茫万物,纯然一色。 “雪飘”舞姿曼妙轻盈,“冰封”凝然意存安谧,动静结合,以静谧点缀灵活舞步之中,更增添了其中的魅力。在“望长城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中一个“望”字极具画龙点睛之特色,总领下文,一直连续到“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望”极写登高远眺,恰当描绘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很自然的感受到他那豪迈的凌云壮志。“望”字笔尖未收,尽情书写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独具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它们也正描绘了祖国的形象。“长城外”意为从南到北,“大河上下”即为自西向东,两句极写地域广袤,并与前面“千里”“万

8、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磅礴,体现了诗人雄伟的气魄与宽广的胸怀。而后的“惟余莽莽”、“顿失滔滔”两小句分别照应前面的“雪飘”与“冰封”。“惟余”使白茫茫的景象得到了升华。“顿失”则描绘了变化之疾,穷风之烈,也以此能使人联想起未冰封时大河滚滚的波滔,气势雄伟,震撼人心。视觉映像的手法点缀这四句,赋予雪飘冰封更为直观的视觉感受,更能凸显奇伟雄浑的意象。 接下来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其中活泼奔放的气势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描绘的天山相连,极境之景,使词赋更具一种奋发向上的姿态和无限的活力。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斟酌此句,句中“山

9、”、“原”皆为静物,作者却以“舞”、“驰”灌注其身,化静为动。这样的描绘方法超越现实但并不浮夸,因在大雪飘飞之际,山势丘陵绵延不绝,此起彼伏,远观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态变化,同时也更能表现诗人情感的律动感,也使眼前的大自然顿时变得生机勃勃,活力尽显。“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笔锋转为虚景,与前十句形成反差,应为转折之处,作者想像雪后暖阳当空的景象,形成一派新的气象。若把雪中的景象形容为苍茫中带有雄伟,雪后的景象则是清新中点缀娇艳。“看”字与“望”字形成照应;“红装素裹”一句以少女的衣装喻写祖国盛景, 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如此纷呈在诗人的眼前。“分外妖娆”总绘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10、“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两句是写景与议论之间的过渡金句。以“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阙景象描写并对“北国风光”做出总结评价;紧接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论述,结构严丝合缝,诗词浑然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点睛之字为“竞”,古今多少英雄为祖国美好河山而倾其所有,竞相为其繁荣昌盛而奋斗。只一个“竞”字就将此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再观“惜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总领七个短句,展开史实论述,句中举出5位较为典型的人物,使论述更为具体形象。“惜”字奠定了论述的基调,饱含惋惜之情又带有批判意味,措辞极具分寸,“略”、

11、“稍”二字意在突出并非全否。描写成吉思汗部分,欲抑先扬,“只识”二字略带嘲讽。“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会武力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句中的“俱往矣”三字,以简洁明快的基调快速结束对封建社会的历史描述,进而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 “今朝”作为一个新的时代,意在指出崭新的时代需要新的“英雄人物”来为祖国大好河山的建设作出努力。4、作品中情感层次变换4.1上阙 注祖国山河情怀歌曲结构类比词赋来看,也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片着力写景,铺满全篇的是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字里行间描绘北国风光之美丽多姿,生机盎然,气势宏

12、伟,通过描绘长城、黄河积淀了浓厚的历史风采。在此基础上,为下文论述古今人物做铺垫,使文章更有紧凑感,结构更为完整。4.2下阙 俯仰古今英雄后半部分着重论述历史史事,通过论述历史人物来赞颂无产阶级。明代著作随园诗话其中也说过“凡作诗,写景异,言情难。”继上片描绘北国风光壮美雄奇之景后,诗人很自然的转入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描述,构思极为精巧,在阶级和时代的双重限制下,他们并不完美,但诗人一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绝佳的表现了伟人宽广胸怀和英雄气概。4.3词与曲的衔接一部好的作品不论要经历多少次升华都要忠于一度创作,一度创作作为一部作品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具有很重要的基础功能,声乐作品正确的传

13、达都要靠它,二度创作便要紧紧切合这部作品的一度创作,进而进行升华,修饰亦或是渲染,针对给诗词谱曲来说,曲风一定要切合原诗的情感表达,所有音符变化的设置,包括强弱、休止符等等都要为原始的情感表达服务,这样便能很好的实现这首诗的风格,从美学的角度来说,歌唱技巧只不是华丽的修边,而其中的情感才是最能体现充实的核。在沁园春.雪中,以诗人登高望远俯瞰江山之景为例,在曲中以高亢豪迈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体现了作曲者超强的谱曲能力和精湛的编曲技巧。5、情感与歌唱的关系情感,在诸多解释中无不突出一个“精神状态”,而在情感前面冠上“歌唱”二字后,所谓“歌唱情感”即是说歌唱艺术家对自己的作品持有的一种情感,抑

14、或说是歌唱者从作品中获得生理或心理上的体验。在一部重要的文献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中说到:“结合实际来讲,在演绎曲目中,歌唱并不能将很深的印记纂刻在演唱者所表达的情感,一切的一切在于歌唱者把自己作为一个传播的媒介,心灵中一定要具备或喜或悲的情绪,至于艺术效果,则要通过词句表达出来。”如整曲的前半部分都在大力描绘北国风光,曲风应充满深深的喜爱和赞美,采用较为缓慢但不低沉的方式便能很好的演绎作者所要表达的那份感情。这便是情感对于曲子的一种较好的融入。5.1相互依附存在情感是歌唱的起源,歌唱活动终可归结为人们表达情感的需要,汉代著作毛泽序中“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衷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也正能表

15、达此类情感,情感作为一种原始动力不但使歌唱依此诞生,还催化了一个时代的精彩纷呈的声乐艺术的发展、传承。沁园春.雪曲中或舒缓或高亢的节奏都是配合着诗人或喜或悲的表达情感,可以说,如果脱离了这种情感表达,整曲便失去了活力,而独到的情感只有通过起伏变化的音符才能更为直接的展现出来,所以说,它们是相互依附而存在。5.2相互铺发展歌唱可以说是一种以抒发感情为主,也把其他艺术形式融合表达的一种表演艺术,但与其他艺术形式还颇有不同,因为它具有双重特性:语言化、音乐化。它能运用美妙的词藻,和极为精巧的音符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乐记中曾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歌唱的表达通过音乐化的语言直

16、抒胸臆,激起听者心中的共鸣,揭示人最原本的精神状态,可以说是一门深入表达情感的艺术。值得艺术家们细细研究。5.3存异碰撞现精彩曲调虽然在原词的情感表达基础上创立,但表现形式得到了升华,不仅仅局限于视觉上文字的盘旋,又增添了极富吸引力的听觉盛宴,在这些升华后的演绎下,情感表达将会更加贴切,在演奏中,音符在各种乐器上弹跳间也有可能出现微妙变化,每一次升华的编曲都赋予曲目新的意义,在原有情感基础上曲风的微妙变化作为“存异”的状态更突出整曲特色,实现在存异碰撞中显现出别样的精彩。6、总结回想全曲,抑或揣摩诗赋,沁园春.雪中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远远眺望长城,白茫茫的一片映入眼帘,宽广的黄河波涛一涌,其他河水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连绵不绝的群山像一条蛇一样蜿蜒而走,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