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岳阳楼记国学常识唐宋古文运动着名的贬谪文学作品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4401780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0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课岳阳楼记国学常识唐宋古文运动着名的贬谪文学作品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七课岳阳楼记国学常识唐宋古文运动着名的贬谪文学作品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七课岳阳楼记国学常识唐宋古文运动着名的贬谪文学作品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七课岳阳楼记国学常识唐宋古文运动着名的贬谪文学作品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七课岳阳楼记国学常识唐宋古文运动着名的贬谪文学作品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课岳阳楼记国学常识唐宋古文运动着名的贬谪文学作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课岳阳楼记国学常识唐宋古文运动着名的贬谪文学作品(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電子講義詳盡版165第七課岳陽樓記 國學常識164一、唐宋古文運動164二、著名的貶謫文學作品164三、滕宗諒致書范仲淹求記165四、描寫岳陽樓的詩詞166五、岳陽樓記寫作章法167六、臺閣名勝記名作比較表167七、記體文章分類表168 作者面面觀168一、范仲淹簡歷168二、生平與政績169三、文學成就170 段落大意171 形音義彙整172一、義近詞語172二、同義成語172三、一字多義173 修辭纂要177一、對偶177二、借代178三、轉化178四、設問178五、互文178 延伸閱讀179v義田記錢公輔179 考題觀摩181 第七課岳陽樓記 國學常識一、唐宋古文運動朝代古文運動唐初唐陳

2、子昂、柳冕等人,開始有宗經復古的主張。中唐韓愈、柳宗元等,反對駢文,展開提倡先秦、兩漢文的古文運動,認為文章必須文以載道、文以明道。晚唐 五代駢文復起。宋1. 歐陽脩登高一呼,加上門人弟子的推行,當時便有遠宗韓愈,近法歐陽的口號,古文遂成為文章的正統。2. 歐文平易清新,主明道致用。3. 王安石文簡勁鋒利,結構謹嚴,氣勢遒健。4. 曾鞏之文,議論文字質樸,說理曲折盡意,記敘條理分明;風格與其業師歐陽脩相近,並稱歐、曾。5. 蘇洵為文取法戰國策、史記,長於議論,古勁簡樸,有先秦之風。6. 蘇軾之文題材廣泛,作文如行雲流水。策論之文,受孟子、戰國策影響,筆勢縱橫,汪洋宏肆,詞理精確。7. 蘇轍擅長

3、政論和史論,記遊之作亦極精妙。二、著名的貶謫文學作品篇名時代作者寫作背景離騷戰國屈原第一次放逐漢北時弔屈原賦漢賈誼貶官長沙王太傅時永州八記唐柳宗元貶官永州司馬時捕蛇者說琵琶行并序唐白居易貶官江州司馬時與元微之書黃岡竹樓記宋王禹偁貶官黃州知州時岳陽樓記宋范仲淹貶官鄧州知州時醉翁亭記宋歐陽脩貶官滁州知州時赤壁賦宋蘇軾貶官黃州團練副使時超然臺記貶官密州知州時黃州快哉亭記宋蘇轍貶官筠州時三、滕宗諒致書范仲淹求記范仲淹寫作岳陽樓記,緣起於滕宗諒致書向范氏求記。滕氏重修岳陽樓之際,曾編有岳陽樓詩集,並作有序文。今將滕宗諒所作求記書載錄於後,有助於對范仲淹作記原委始末的了解。求記書滕宗諒六月十五日,尚書祠部

4、員外郎、天章閣待制、知岳州軍州事滕宗諒謹馳介致書,恭投邠府四路經略安撫資政諫議節下:竊以為天下郡國,非有山水瓌(同瑰字)異者不為勝,山水非有樓觀登覽者不為顯,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為久,文字非出於雄才鉅卿者不成著。今古東南郡邑,當山水間者比比,而名與天壤同者則有豫章之滕閣,九江之庾樓,吳興之消暑,宣城之疊嶂,此外無過二三所而已。雖寖(音,漸漸)歷於歲月,撓剝於風雨,潛消於兵火,圮毀於難患,必須崇復而不使墮圮者,蓋由韓吏部(韓愈)、白宮傅(白居易)以下,當時名賢輩各有紀述,而取重於千古者也。巴陵西,跨城闉(音,城門),揭飛觀,署之曰岳陽樓,不知俶(音,作)落於何人。自有唐以來,文士編集中無不載其聲

5、詩賦詠,與洞庭、君山率相表裡。宗諒初誦其言而疑且未信,謂作者誇說過矣。去秋以罪得茲郡,入境而疑與信俱釋。及登樓,而恨向之作者所得僅毫末爾,惟有呂衡州詩云:襟帶三千里,盡在岳陽樓。此粗標其大致。自是日思以宏大隆顯之,亦欲使久而不可廢,則莫如文字。乃分命僚屬,於韓、柳、劉、白、二張、二杜逮諸大人集中摘出登臨寄詠,或古或律,歌詠並賦七十八首,暨本朝大筆如太師呂公,侍郎丁公、尚書夏公之作,榜於梁棟間。又明年春,鳩材僝(音,具)工,稍增其舊制。古今諸公於篇咏外,率無文字稱紀,所謂岳陽樓者,徒見夫屹然(高聳挺立的樣子)而踞(蹲據),岈然(山勢隆起的樣子。岈,音)而負(憑靠),軒然(高舉的樣子)而竦(音,直

6、立、矗立),傴然(曲身的樣子。傴,音)而顧,曾不若人具肢體而精神未見也,寧堪久焉?恭惟執事文章器業,凜凜然為天下之時望,又雅意在山水之好。每觀送行還遠之什(音,篇章),未嘗不神遊物外,而心與景接。矧(音,況且)茲君山、洞庭,傑然為天下之最勝,切度風旨,豈不攄(音,抒發)遐想於素尚,寄大名於清賞者哉!冀戎務尠(音,同鮮,少)退,經略暇日,少吐金石之論,發揮此景之美,庶漱芳潤於異時,知我朝高位輔臣有能淡味而遠託思於湖山數千里外,不其勝與!謹以洞庭秋晚圖一本隨書贄獻,涉毫之際或有所助。干冒清嚴,伏惟惶灼。(雍正湖廣通志卷九六,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又見岳陽紀勝彙編卷四、全宋文卷三九六)四、描寫岳陽樓的詩

7、詞作者篇名內容杜甫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 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語譯】從前曾聽聞洞庭湖如何的廣闊,今天才真正登臨岳陽樓。上樓遠眺,春秋時吳、楚兩國的土地,在東南方被湖水隔開;日月好似都浮在廣闊的湖面之上。親戚朋友一點音訊也沒有,只有一隻孤舟陪伴著我這個又病又老的人。西北邊境戰亂依舊,我靠著岳陽樓,想起國難,忍不住淚如雨下。孟浩然臨洞庭湖上張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語譯】洞庭湖水漲得幾乎與岸齊平,遠遠望去,水天相連顯得無比的廣闊。水氣蒸騰而上,在這個古代雲夢

8、澤的地區,滾滾的波濤撼動著岳陽城。我想要渡湖到對岸,可惜沒有船可以乘載;賦閒在家,實在對不起神聖英明的君主。坐著觀看那些釣魚的人,空自懷抱獲得魚的心願。竇垿岳陽樓對聯上聯: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具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下聯: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 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陽城東道崖疆。瀦(音,水流停聚處)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五、岳陽樓記寫作章法(一)寫作技巧晴喜之景白天遠景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近景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夜晚無人之境仰觀長煙一空

9、,皓月千里俯瞰浮光躍金(動態),靜影沉璧(靜態)有人之境客觀漁歌互答,此樂何極主觀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雨悲之景遠景日星隱耀,山岳潛形近景商旅不行、檣傾楫摧(二)對比技巧對比項目憂(雨悲)喜(晴喜)天氣霪雨霏霏,連月不開春和景明,波瀾不驚風景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上下天光,一碧萬頃。長煙一空,皓月千里動物虎嘯猿啼沙鷗翔集,錦鱗游泳人物商旅不行漁歌互答情懷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心曠神怡,寵辱偕忘,其喜洋洋六、臺閣名勝記名作比較表篇名共同點敘寫次序篇旨岳陽樓記三篇皆未流露遭受貶謫的感傷,反能用不同的角度、心境來面對現實的困阨。作記緣由眼前景色雨悲晴喜自身懷

10、抱藉貶謫一事激勵自己和友人,抒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態度,及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認為儘管仕途受挫,知識分子仍當以百姓安樂為念。醉翁亭記交待位置四時景色滁人之樂樂民之樂描述滁州山水之美,寫其曠達的心境,以及與民同樂的情景。黃州快哉亭記建亭名亭眼前之景快哉由來抒寫懷抱闡揚命名快哉的用意,讚嘆張夢得在謫居中坦然自得,藉以勉勵人們心胸坦然,才能超越人生的缺憾,擁有自在的生命。七、記體文章分類表類別說明代表作臺閣名勝記1. 古人修築亭臺樓觀或遊覽名勝古蹟所作。2. 記敘修建經過、風物景觀、歷史沿革等內容,並抒發思古幽情和個人感慨。3. 記事之外,亦可發揮議論、抒發感慨。4. 作者可不用

11、親臨現場。1. 范仲淹岳陽樓記2. 歐陽脩醉翁亭記3. 蘇轍黃州快哉亭記山水遊記1. 以描寫山川風物為題材的遊記文章。2. 往往用輕快的筆調和生動的描寫,記敘旅途中的見聞、某地的政治、山川風物、名勝古蹟和風土人情等。3. 必須是作者親身遊歷的紀錄。1. 柳宗元永州八記2.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3. 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4. 歐陽脩醉翁亭記(此篇可跨兩類)書畫雜物記1. 記敘該書或該畫的內容、物件的形狀、形制或藝術的特色、收藏的情況等。2. 有時也署序某、某序,有的畫記稱書某畫後。1. 韓愈畫記2. 白居易荔枝圖序人事雜記專指以記人敘事為內容的文章,也有以志名篇的。1. 歸有光項脊軒志2. 全祖望梅

12、花嶺記3. 錢公輔義田記 作者面面觀一、范仲淹簡歷1. 字希文,卒諡文正。北宋 蘇州 吳縣人。2. 年少時在長白山上的醴泉寺讀書,每天只煮一鍋粥,涼了以後劃成四塊,早晚各取食兩塊,刻苦求學。這就是成語斷虀畫粥的典故。3. 宋仁宗時期擔任右司諫,西夏 李元昊叛亂時,與韓琦共同擔任陝西經略,協助平定叛亂。慶曆三年升為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副宰相),治軍嚴明。西夏軍私相告誡:小范老子(范仲俺)胸中自有數萬甲兵,相約不敢犯境。4. 慶曆三年,與富弼、韓琦等人組成政治改革集團,是慶曆之治的推動者之一。後因為遭到嫉恨朋黨的反對,被貶為地方官,輾轉於鄧州、杭州、青州之間,病逝於徐州。5. 一生為官清正,獎掖儒

13、學,南宋 朱熹譽之為天下第一流人物。6. 范仲淹反對西崑派、駢體文,主張用質樸、有實際社會內容的作品矯正文弊。7. 詞作意境開闊,如漁家傲、蘇幕遮等,蒼涼豪放、感情強烈,為豪放詞派之先驅。著有范文正公集。二、生平與政績范仲淹十世祖履冰,曾任唐朝丞相。曾祖、祖、父,相繼擔任吳、越官職。父范墉於范仲淹二歲時去世,於是家道中落,貧苦無依。母親謝氏為生活所迫,遂改嫁長山(今山東省 淄博市)朱文翰,范仲淹於是改姓名為朱說。范仲淹幼年求學,刻苦自勵,夙夜匪懈。讀書長白山(今山東省 濱州市)僧舍,早晚取二塊凝粥果腹,此種苦心勞筋的歷練,對其一生品格的塑造、志向的形成、學識的積累,皆有重大的影響。皇天不負苦心

14、人,范仲淹於真宗 大中祥符八年(西元一一五年)考中進士,出任廣德(今安徽省 宣城市)軍司理參軍。於是復姓范,改為今名,迎母歸養。范仲淹從小志向遠大,為秀才時,即以天下國家為己任。天聖六年(西元一二八年),丞相晏殊荐為祕閣校理(負責皇家圖書典籍的校勘和整理)。宋史本傳稱:每感激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一時士大夫矯厲尚風節,自仲淹倡之。因此,往往得罪當道。呂夷簡因誣范仲淹勾結朋黨,離間君臣,宋仁宗一怒,於是被貶饒州(今江西省 上饒市),徙知潤州(今江蘇省 鎮江市)、越州(今浙江省 紹興市)。宋仁宗 康定元年(西元一四年),西夏 元昊攻延州、保安,召范仲淹為龍圖閣直學士,與韓琦並為陝西經略安撫副使,兼知延州,防禦西夏進攻。范仲淹為轉變敵強我弱的態勢,乃採取堅壁清野的防守策略,運用持久消耗戰以對付西夏速戰速決的戰略。同時,更致力選拔將領、整頓軍隊、訓練士兵、修復保塞、加強防務。而且大興屯田、發展生產、招撫熟羌、爭取認同等等。這些,對提高軍隊戰力、防止西夏侵擾,增加生產、安定民生,都有實質貢獻。由於治軍有方,安邊有法,贏得軍民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