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4372759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蚌埠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安徽省蚌埠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安徽省蚌埠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安徽省蚌埠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安徽省蚌埠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蚌埠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蚌埠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蚌埠市 2017-2018 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 90 分钟试卷分值: 100 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 得分一、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填入表格内,每题两分,共 40 分)1“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丽丽江,人在路上。”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 元谋人 B. 山顶洞人 C. 北京人 D. 河姆渡人2“上古之世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上古时候 圣人出现后,用钻木取火的方法使民众能吃到熟食。”下列

2、最早学会用火让自己吃到熟食的古人类是( )A. 圣人 B. 元谋人 C. 北京人 D. 河姆渡人3在历史专题片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应该出现的场景是( )A. 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 B. 使用骨耜等工具耕种水稻C.饲养了猪狗等家畜 D. 用木头制成简陋的小船4周顷王继位时,王室财政拮据,竟无法办理襄王的丧事,他只得向鲁国要钱才安葬了襄王,这时已经是襄王死后第二年的二月了。这个故事说明( )A. 周王室地位一落千丈 B.鲁国比较尊重周天子C. 周天子平时比较注重节俭 D.诸侯定期向周天子纳贡5有学者认为,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该时代的主要特征是( )A. 大变革 B. 大一统

3、C. 民族政权并立 D.专制皇权加强6学完“百家争鸣” 后,某班几名同学将本班各科老师“对号入座” ,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 ( )A.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的风范B. 英语老师着装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C.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D. 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学期初他就制定了班规,并严格执行7晚清思想家谭嗣同在仁学中阐述道: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那么关于“秦政”的准确含义是( )A.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C. 中央设三公九卿制 D.废分封设置郡县8电视剧芈月传曾在卫视热映,该剧的开篇便提到了在秦国发生的一场

4、变革 商鞅变法。据史书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这突出地说明,商鞅变法( )A. 没有改变土地制度 B. 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C.严重缺乏群众基础D.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9“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该诗“将相本无种”引用的历史典故与下列秦末农民战争中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A. 刘邦项羽起义B. 巨鹿之战C.陈胜吴广起义D. 楚汉之争10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 ( )A. 秦朝统一全国,生活安定 B. 秦朝法律残暴C. 当时市场竞争激烈 D. 日常生活提倡文明礼貌11正在收看汉字听写大赛的肖强妈妈

5、问肖强:“隶书、金文、小篆、甲骨文四种字体最先和最后出现的是哪两种?”其正确的回答应是 ( )A. 甲骨文、隶书B. 甲骨文、金文C. 金文、篆书D. 金文、隶书12研究中国古代史多有“传说时代”的概念,传说主要是神话和祖先传说,这些内容被后人用文字记录下来,描绘的就是远古传说时代。下列关于远古传说有误的是( )A.尧舜 “禅让” B. 炎帝尝百草发明医药C. 黄帝在“阪泉之野”大战中打败蚩尤 D. 大禹治水13新来的历史老师自我介绍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据此,他的姓应该是( )A. 夏 B. 商 C. 周 D. 秦14. 古代中国, 朝代更替, 江山改名换姓, 是

6、常有的事。 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朝代更替的是 ( )A.盘庚迁殷 B. 武王伐纣C. 周平王迁都 D. 国人暴动15如图所示西周制度中,属于被统治阶层的有 ( )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2A. B. C. D. 16. 国语 晋语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是( )A耜耕 B. 牛耕 C. 耧车 D. 机耕17学习了夏、商、西周的兴亡、春秋战国的纷争、大变革的时代,请你确定一个学习主题( )A. 中华文化的起源 B.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民族融合18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在我国广泛流传。秦朝修建长城

7、的主要目的是( )A. 防御匈奴的进攻 B. 传扬后世C.显示秦朝的强大 D.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19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 他都将不请自来, 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 主要是基于他 ( )A. 统一度量衡、文字,对后世影响深远B. 结束长期的分裂割据,完成国家的统一C.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D. 确定的中央集权管理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深刻影响20. 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形式, 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智慧和价值观。 在一代代中国人心中,不断明确着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在下列成语典

8、故中不应该做的是( )A. 卧薪尝胆 B. 退避三舍 C. 纸上谈兵 D. 毛遂自荐评卷人 得分二、组合列举(每空一分,共 8 分)21(1)原始农业产生后,中国黄河流域率先栽培的主要农作物是 _,长江流域率先栽培的主要农作物是 _。(2)半坡遗址的先民住 _房屋,河姆渡遗址的先民住 _房屋。22假若时光倒流到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孙武、老子、孔子四人到某电视台应聘节目主持人,招聘的栏目有:教育观察、法制园地、军事天地、自然与环境,按照他们的各自主张,你认为他们分别应当去应聘哪个栏目,请将相应的人物写在对应的栏目里。(1) 教育观察: _(2) 法制园地: _(3) 军事天地: _(4) 人与自

9、然: _3评卷人 得分三辨析改错( 12 分)23. (判断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并加以改正。每小题 2 分)【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夏朝的甲骨文开始的。错误: _改正: _【 】2. 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红山遗址, 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错误: _改正: _【 】3四羊方尊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错误: _改正: _【 】4. 战国时期,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了灵渠。 它消除了岷江水患, 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错误: _改正: _【 】5. 项羽骁勇善战,在牧

10、野一战中以少胜多,击败秦军主力。错误: _改正: _【 】6. 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错误: _改正: _评卷人 得分四、材料分析(第 24 题 14 分,第 25 题 14 分;共 28 分)24. 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政治 . 经济和管理等制度的革新,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新性和积极性,最终推进社会的进步。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1)文中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2 分)我国西周的众多诸侯又是通过什么制度产生的 ?

11、 (2 分)4材料二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司马迁史记 商鞅列传(2)“变则兴,不变则亡”,材料中的“卫鞅”是谁 ?(1 分)他变法的内容是什么?( 2 分)这次变法有何作用 ?(2 分)(3)秦统一六国后,在制度方面进行了创新,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在中央设立哪三个主要官职?(3 分)根据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来判断,“秦王”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 2 分)25. 央视百家讲坛节目的著名主讲人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曾经说过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 在孟子那里我读

12、到一股正气 ; 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 ; 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1)结合所学知识 , 谈谈孔子的“爱心”、韩非的“冷眼”各体现在什么地方 ?(4 分)(2)孟子有哪些主张 ?(2 分)(3)春秋战国是一段诸侯割据争霸、战争硝烟频发的时期 , 关于战争 , 各家观点不一 , 浅谈儒家和墨家的看法。( 4 分)5(4)有人认为 , 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应该完全抛弃孔子的思想 , 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 ?(4 分)五看图话历史( 12 分)26识读下图并回答问题。()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位于东南西北的四个诸侯国的名称。( 4 分)(2)据图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 2 分)

13、(3)最后完成统一的是哪个诸侯国?能够完成统一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 分)6(4)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 800 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下 170 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 221 年,实现了四海一统,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2 分)历史(闭卷)考试时间: 90 分钟 试卷分值: 100 分参考答案1.A 2.C 3.A 4.A 5.A 6.B 7.A 8.B 9.C 10.B11.A 12.C 13.A 14.B 15.C 16.B 17.B 18.A 19.D 20.C21. (1)粟 水稻(2)半地穴式 干栏式22(3)孔子 韩非 孙武 老子23

14、. (1)“夏朝”改为“商朝”(2)“红山遗址”改为“二里头遗址”(3)“四羊方尊”改为“司母戊鼎”(4)“灵渠”改为“都江堰”(5)“牧野”改为“巨鹿”(6)24(1)禅让制,分封制(2)商鞅。 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 建立县制。作用: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制725. (1)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 , 他提出“仁者爱人” , 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 ; 主张以德治国 , 要求统治者要爱惜民力 , 体察民意 ; 反对苛政 , 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 , 使人民心悦诚服 , 社会才会稳定。 韩非反对空谈仁义 , 强调以法治国 , 树立君主的权威 , 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2) 孟子将孔子“仁”的学说进一步发展成“仁政” , 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 ; 提出“民为贵 ,社稷次之 , 君为轻”的思想 , 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