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文流派知识讲解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436107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代诗文流派知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明代诗文流派知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代诗文流派知识讲解(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明代诗文流派诗文流派代表人物因何得名主要特点台阁体杨士奇、杨溥、杨荣因其主要代表“二杨”(杨士奇、杨荣、杨溥)都是台阁重臣而得名。诗文多应制、题赠、颂圣内容,貌似雍容典雅,安闲和易,实则陈陈相因,空虚浮泛,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茶陵派李东阳、谢铎、张泰、邵宝等指明前期成化、弘治年间以湖南茶陵人李东阳为首的一个诗歌流派,称茶陵派强调宗唐法杜,着眼于音调、法度,具有从“台阁体”向“前后七子”转化时期的过渡特点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大力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旨在为诗文创作指明一条新路子,以

2、拯救萎靡不振的诗风。他们都怀着强烈的改造文风的历史使命,却走上了一条以复古为革新的老路。贡等七人组成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为区别后来嘉靖、隆庆年间出现相j的李攀龙、王世贞等七子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等后七子,也叫嘉靖七子,是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继前七子之后重新倡导复古的文学流派,称后七子继承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冋样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汉魏、盛唐为楷模,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更浩大,从而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咼潮。唐宋派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因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的主张而得名对前后七子“文

3、必秦汉”的提法不满,极力推崇唐宋文风,强调自然流畅、直抒胸臆、反对艰深为文、模拟剽窃,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论调童心说李贽因主张而得名在文中提出了“童心”的文学观念以“异端“自居人的自然情性,不依傍他人的独立见解和表现自我的纯真之情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晚明时期受李贽影响而出现的一个反复古的文学流派,因其代表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艰深古奥,诘屈聱牙。表现了一定的变古创新精神。艺术上多能流露个性,清新洒脱,意达词畅。但也有境界狭窄、俚俗空疏的流弊。竟陵派钟惺、谭元春以湖北竟陵人钟惺、谭兀春为首的一个文学流派,因此称竟陵派主张“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表现出“幽深孤峭”的风格,显示了激进活跃精神的衰落。复社张溥、张采主张“兴复古学,将使异日者务为有用”,因名曰“复社”“兴复古学,务为有用”。文学上反对公安派、竟陵派末流空谈性灵、不问时事倾向,重新标举“复古”,为现实斗争服务。几社陈子龙、夏完淳他们鼓吹”绝学有再兴之几,而得知几神之义”(杜春登社事始末),故名”几社II。既是文学团体,又是政治斗争的组织。政治态度、文学主张都与复社相冋。表达刚烈的民族气节和激越的爱国精神精品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