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高考历史三轮:“立德树人”的历史价值观 训练4 含答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4359622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修版高考历史三轮:“立德树人”的历史价值观 训练4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三轮:“立德树人”的历史价值观 训练4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三轮:“立德树人”的历史价值观 训练4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三轮:“立德树人”的历史价值观 训练4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修版高考历史三轮:“立德树人”的历史价值观 训练4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高考历史三轮:“立德树人”的历史价值观 训练4 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备考精品资料【精校版】训练4科学创新“工匠精神”1.(2017广东广州二模,25)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刘徽在九章算术注提出“以盈补虚”与“出入相补”原理贯通各公式间的关联,从而将九章算术中的几何知识构成一个理论体系;南朝祖冲之父子推算圆周率获得巨大成功。这表明此时期()A.科学研究注重总结B.科学研究重心南移C.科技指导农业生产D.科学研究有非实用的趋向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理论知识的逻辑性和创新性,故A项错误;仅凭借个例,不足以认定科研重心南移,故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科技与农业的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以盈补虚”“出入相补”“几何理论”“圆周率”,都具有一定的非实用倾向,故D项正确。2.

2、(2017山东烟台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6)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A.国家实行奖励对外贸易的政策B.创立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C.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答案C解析国家实行奖励对外贸易的政策即重商主义,在1418世纪欧洲各国均推行,故A项错误;荷兰通过发展商业资本主义崛起,创立了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故B项错误;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资本主义飞速发展,自由主义思潮在

3、英国兴起,极力主张自由贸易、自由经营、自由竞争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故C项正确;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是美国罗斯福新政时开创的,故D项错误。3.(2017山西大同二模,28)“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共有100多种科技期刊问世、创刊,其中大多是自然科学期刊。”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宣传科学的推动B.中国科技事业全面发展的影响C.辛亥革命后西方科技的引入D.五四运动促进了国民思想解放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19年”“大多是自然科学期刊”,结合所学,1915年新文化运动大力倡导“科学”,故A项正确;“1919年”中国科技事业全面发展,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辛亥革

4、命主要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故D项错误。4.(2017湖南怀化高三第一学期期中, 20)钱乘旦的世界现代化历程 对美国的创新进行了评说,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20世纪20年代末,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材料中“美国的创新”在经济上体现为()A.允许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B.首创了福利国家制度C.政府对经济领域加强干预D.实行了计划经济模式答案C解析允许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并不是美国的创新,故A项错误;材

5、料未提及福利国家制度,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可知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美国未实行计划经济模式,只是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故D项错误。5.(2016四川资阳三模,1)关于蜀锦的一组史料。丹阳记曰:“江东(吴国)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故三国时,魏则资于蜀,而吴亦资西道。”益州记:“锦城在益州南筰桥东流江南岸,蜀时故锦宫也,其处号锦里。”诸葛亮集:“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丝织品收入是蜀国财政重要组成部分B.蜀国织锦业属官营手工业的范畴C.蜀地丝织技艺在三国中居领先地位D.蜀锦质优价廉

6、,其时已销海内外答案D解析据材料“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可知丝织品收入是蜀国财政重要组成部分,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锦城在益州南筰桥东流江南岸,蜀时故锦宫也,其处号锦里”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蜀国织锦业属官营手工业的范畴,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江东(吴国)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故三国时,魏则资于蜀,而吴亦资西道”可知蜀地丝织技艺在三国中居领先地位,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蜀锦质优价廉,其时已销海内外,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6.(2017山西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1)作家王蒙曾说:“1956年双百方针刚刚提出时便立见成效,很快就出现了新的各种各样的作品和

7、新的艺术探索。”这表明“双百”方针()A.开创了文艺创作新思路B.树立了新艺术创作方式C.鼓舞了人们的创新精神D.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宗旨答案C解析材料未涉及开创了文艺创作新思路,且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树立了新艺术创作方式,故B项错误;据材料“1956年双百方针刚刚提出时便立见成效,很快就出现了新的各种各样的作品和新的艺术探索”可知鼓舞了人们的创新精神,故C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故D项错误。7.(2017广东惠州四模,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工匠是指具有专业技艺特长的手工业劳动者。古籍记载很多工匠来自于奴隶、罪犯刑徒。在清初废除“匠籍”制度以前,工匠

8、都受政府户籍制度的严格限制,职业世袭,一业终生。但中国古代工匠以道德精神为中心,强调“以德为先”“德艺兼求”,通过“心传身授”和“体知躬行”的教育过程,“尊师重教”的求学态度,陶铸了中国匠师“强力而行”的敬业奉献精神、“切磋琢磨”的精益求精精神、“不断超越”的创新改造精神和“兴利除害”的爱国为民精神,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古代技术文明。 摘编自余同元传统工匠及其现代转型界说 材料二德国在中世纪末期以来逐渐培育出了现代工匠精神。在工业化时期,德国工匠的技能技艺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他们追求完美和极致,在使用的材料、设计环节、生产工艺流程等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完善。德国人认为各种职业对社会的贡献可能大

9、小不同,但性质与地位没有尊卑之分。德国工匠精神的产生和传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德国人思辨能力强,喜欢探究世界底蕴、寻求终极真理。同时,工作勤勉、遵守纪律、讲究效率、质量意识等工作观在中世纪的行会里已经形成。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提出的“天职观”赋予每一项世俗的工作以神圣的、宗教的、道德的意义。最后,德国的现代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的培育基地和摇篮。然而,仅把“工匠精神”归因于民族特性和文化基础有失偏颇,国家的管理体制、工业化以及经济和文化发展是决定“工匠精神”的更重要因素。 摘编自钱宇虹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工匠和近代德国工匠的异同。(2)根

10、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工匠精神产生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培育中国现代工匠精神的认识。答案(1)异:中国工匠以手工劳动为基础,德国工匠以机器生产为主;中国工匠多来源于奴隶罪犯,地位很低,德国工匠地位与其他职业平等;中国工匠通过心传身授的学徒制方式加以培养,德国工匠通过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方式培养。(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如果考生把中国工匠和德国工匠分别作答同样得分) 同:都有精湛的技艺且精益求精;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匠精神;都受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都推动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原因:德意志民族文化底蕴和德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中世纪城市行会工作观的推动;宗教改革的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对工匠的培养;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工业革命以来科技的发展;德国政府对科技和教育的重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认识:加大职业教育力度,注重教育与实践的结合,完善工匠的培养机制;结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创造尊重技能人才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提高工匠的地位;形成正确健康的工作观念;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国家管理体制。(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