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2动植物代谢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4348597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2动植物代谢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复习2动植物代谢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复习2动植物代谢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复习2动植物代谢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复习2动植物代谢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习2动植物代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2动植物代谢(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12讲 新陈代谢与酶和ATP1.新陈代谢是 内全部有序的 的总称,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新陈代谢的进行离不开 和 这两类物质。一、酶的发现及概念1.酶的发现(了解)2.酶的概念:酶是 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 ,其中绝大多数是 ,少数是 ,故其合成场所为 。二、酶的性质1.酶与其它催化剂共有的性质是 。2.酶的特性有:(1)高效性:酶的高效性是指酶与 相比,其 更高。在教材实验中注意的事项有 。(思考:怎样验证淀粉酶、蛋白酶等的高效性?)(2)专一性:酶的专一性是指 ,实验原理是 做比较均可进行探究。(注意:教材实验所选用

2、的蔗糖淀粉放置时间不能太久,原因是 。)(同酶不同底或同底不同酶)(3) :酶的活性与温度和PH值的关系可在直角图中表示为:(右图)结论:在一定的温度和PH值范围呢,随着 的升高,酶的活性 ,超过 。 (温度) (PH值) 会破坏酶的分子结构而使酶失去活性,并且不可逆转, 也会抑制酶的活性,但条件恢复到适宜的范围内,其活性可恢复。注意:1.探究温度和PH值对酶的活性的影响实验中的关键操作是要使酶和底物先分别达到相应的环境后,再让酶与反底混合。探究温度对淀粉酶的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检验的试剂应该用 而不能用 ,其原因是 。2.强酸、中性、强碱条件下的代表酶:酸性 中性 碱性 三、酶的催化速率与底物浓

3、度、酶浓度的关系可分别表示为(右图)四、几种特殊的酶:DNA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DNA聚合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DNA解旋酶作用于氢键。(图解)五、ATP的结构简式1.直接能源物质 主要能源物质 储能物质 最终能源 。2.ATP的结构简式为 ,A表示 ,T表示 ,P表示 ,“”表示 ,“”表示 ,远离腺苷的“”的特点是 。3.ATP与ADP的转化关系:(右下图1)4.人体内ATP与ADP的特点 。5.形成ATP时能量来源有: :(只能用于 ,不能用于其他生命活动;) 图1 图2 :(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磷酸肌酸(了解)6.ATP含量与氧气浓度关系(右

4、上图2),区别于与细胞呼吸的关系补充:(实验题解答思路)1.读清题意,弄清实验类型、目的,找出变量2.理解实验原理(处理的方法、手段,处理后出现的现象及出现现象的原因)3.步骤:第一步.选材(大小、年龄、重量、生长状态等)、取材、材料的处理及分组编号;第二步.控制自变量(引起实验结果差异的因素),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注意:各组所处无关变量应相同即等量原则且适宜);第三步.找出因变量(即观察、检测指标),对实验结果或现象进行观察记录(注意观察、检测时间的确定)。4.结果预测及分析:一定弄清是探究型还是验证型实验,对于探究性实验在草稿纸上按可能结果实验现象,而答卷时则按实验现象结果书写第13讲

5、细胞呼吸1.细胞呼吸(生物氧化):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 ,最终生成 ,并且释放出 的总过程。包括 和 。一、有氧呼吸1.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 的参与下,通过 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 氧化分解,产生出 ,同时释放出 的过程;是高等动植物细胞呼吸的 。2.有氧呼吸的过程:(理解教材过程图解)总反应式为 。阶 段场 所过 程反 应 物生 成 物条件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3.在生物体内,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后,共释放 kj的能量,其中有 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绝大部分的能量( kj)都以 的形式释放了。二、无氧呼吸1.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 条件下,通过 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

6、有机物分解成 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 的过程,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 。2.无氧呼吸由于生物体内酶的差异有两种类型代表生物 ,总反应式 ;代表生物 ,总反应式 。3.无氧呼吸过程葡萄糖中能量去向 。4.长期进行无氧呼吸对生物可能造成的危害 。四、生物呼吸作用的意义: 。五、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温度 ,氧气 ,(低高有无)水 ,二氧化碳(氮气等) 。六、呼吸类型的判断:(测定装置)不消耗O2,释放CO2 只进行 ;酒精量等于CO2量 只进行 ;CO2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只进行 ;CO2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 ;多余CO2来自 ;酒精量小于CO2量 ,多余的CO2来自 。七、呼吸作用相关应用:

7、种子萌发:有机物总量 种类 幼苗重量 ;水分的吸收(未萌发 萌发后 ); 土豆发芽(洋葱、蒜)有机物总量 有机物种类 ;胚胎发育(卵裂期):有机物总量 DNA总量 单个细胞体积 细胞总体积 ;将鲜奶制成酸奶(发面):总能量 ,有机物种类 ,营养价值 ; 贮存干种子:低温、低氧(避免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低水;水果、蔬菜、花的保鲜:低温、低氧、高CO2/N2; (都是从降低 ,减少 的消耗方面考虑);酸菜密封 ,酿酒先通气后密封 ;吐鲁番葡萄(哈密瓜)甜的原因: 。 提高农作物产量可采取的措施:增强 强度,降低 强度;种子含水量高霉变失去活力的原因 。八、重要图解:(分别作图于下图1图3)植物非绿

8、色器官(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CO2)与氧气浓度关系植物(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CO2、酒精)与氧气浓度关系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及有机物重量随时间的变化 第14讲 新陈代谢的类型1.新陈代谢可分为 或者 ,这些过程在生物体内都是同时进行的。一、同化作用类型(1)自养型:(CO2+H2O有机物)光合作用,代表生物 ;化能合成作用,代表生物 ;(2)异养型:(利用现成有机物)代表生物 。(注意:红螺菌同化作用类型 ;共生固氮微生物根瘤菌与自生固氮微生物圆褐固氮菌都是异养型生物。)二、异化作用类型(1)需氧型:代表生物 ;(2)厌氧型:代表生物 ;(3)兼性厌氧型:代表生物 。三、新陈代谢类型的表述:同化作用类型 + 异化作用类型(如:自养需氧,异养厌氧等)例如:玉米 ;硝化细菌 ;蓝藻 ;蘑菇 ;乳酸菌 ;根瘤菌 ;蛔虫 ;酵母菌 ;圆褐固氮菌 ;破伤风杆菌 ;反硝化细菌 。第15、16讲 光合作用、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一、光合作用的发现(理解相关实验)1.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并不主要来自于土壤,而是空气。(思考:为什么?)。2.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3.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并且需要光照。4.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5.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故光合作用的方程式应表示为 。6.光合作用需要CO2。7.光合作用需要H2O。二、叶绿体中的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