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限时规范特训:第4部分 区域地理 第1章 世界地理 411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4348343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修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限时规范特训:第4部分 区域地理 第1章 世界地理 411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修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限时规范特训:第4部分 区域地理 第1章 世界地理 411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修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限时规范特训:第4部分 区域地理 第1章 世界地理 411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修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限时规范特训:第4部分 区域地理 第1章 世界地理 411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修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限时规范特训:第4部分 区域地理 第1章 世界地理 411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修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限时规范特训:第4部分 区域地理 第1章 世界地理 411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限时规范特训:第4部分 区域地理 第1章 世界地理 411 Word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地理学习资料【精修版】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下图是我国编制的竖版世界地图。读图回答13题。1图中甲所在大洋是()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答案B解析注意图中两个极点的位置,通过大陆轮廓可判断甲位于欧洲与北美洲之间,为大西洋。2乙大陆的环境特征与纬度位置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A暴雪 B烈风 C酷寒 D冰原答案C解析乙大陆为南极洲大陆,因纬度高而气温低,故酷寒是其典型的由纬度位置带来的特征。3一艘海轮航行到丙地时,晚霞照映船舷。此时北京可能()A红日东照 B烈日当头 C太阳西挂 D满天星斗答

2、案A解析依据图中信息,可判断丙地经度为105W、且在赤道上,此时为18时左右,则北京时间为9时左右,正是红日东照。随着T海峡海底隧道开通,国家间和大洲间的流通进一步加大。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图示铁路连通了()A非洲和亚洲 B北美和南美C欧洲和亚洲 D亚洲和北美答案C解析依据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判断该海峡为土耳其海峡,是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5开凿T海峡海底隧道面临的最大的自然威胁最可能为()A寒潮 B地震 C潮汐 D飓风答案B解析海底隧道一般不会受海洋表面的风、水的威胁,但易受地质因素影响,该处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附近,故地震是最大的自然威胁。海峡是连接两大海域的狭窄通道,

3、地理位置特别重要,不仅是交通要道、航运枢纽,还是“兵家”必争之地。据此完成67题。6关于a、b、c、d海峡作为两大洲洲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a是两大洲的洲界线B只有a、b是两大洲的洲界线C只有a、b、c是两大洲的洲界线Da、b、c、d都是两大洲的洲界线7关于a、b、c、d海峡所在位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位于东半球 Bb位于南寒带Cc位于中纬度地区 Dd位于上海所在的时区答案6.C7.C解析据图中海峡轮廓等信息,可以判断a、b、c、d分别是白令海峡(北美洲和亚洲的界线,位于西半球)、德雷克海峡(南美洲和南极洲的界线,位于南温带)、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的界线,40N位于中纬度)、马六甲

4、海峡(亚洲内部,为东七区,不在上海所在的东八区)。读图,回答89题。8某两洲面积之和与某大洋面积十分接近,它们是()A亚洲、北美洲与大西洋 B亚洲、非洲与印度洋C欧洲、北美洲与大西洋 D欧洲、非洲与印度洋答案B解析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再根据甲图可知字母代表的大洲:A大洋洲,B欧洲,C南极洲,D南美洲,E北美洲,F非洲,G亚洲;据乙图可知字母代表的大洋:H北冰洋,I大西洋,J印度洋,K太平洋。9从B大洲最大港口至G大洲最大港口,沿最短海上航线所经过的海峡依次是下图中的()A B C D答案D解析欧洲的最大港口是鹿特丹,亚洲的最大港口是上海,

5、四个海峡从左到右依次为: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台湾海峡和马六甲海峡。下图为沿某大陆80经线7月气温分布曲线图。读图回答1011题。10有关地所在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南部濒临太平洋B气候干旱,以种植玉米为主C旱涝灾害频发,对农业影响大D畜牧业和工矿业发达答案C解析根据图中气温随纬度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该经线是80E经线,地为青藏高原,气温低;地所在国家为印度,东南部濒临印度洋,以种植水稻为主,该国为热带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发,对农业影响大。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至地气温逐渐降低B导致地至地气温变化大的主要因素是纬度C地是谷地,气温偏低D地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答案D解析读图可

6、知,地至地气温并不是逐渐降低的;导致地至地气温变化大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为青藏高原,气温偏低,热量不足,所以该地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二、综合题(共2题,56分)12下图为按连续五日平均气温划分的“世界四季类型分布图”,据此回答问题。(28分)(1)简析世界四季类型分布的特点。(6分)(2)A、B两地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四季类型有何不同?简析主要原因。(6分)(3)分析图中“四季如春”型的主要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8分)(4)举例说明为什么“春城”往往形成于低纬高原上?(8分)答案(1)大致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四季类型东西延伸,南北更替。(2)A、B两地为“全年皆冬”型,其他地区为

7、“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型。因为A地受到千岛寒流的影响,B地受到拉布拉多寒流的影响,气温低。(3)图中“四季如春”型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海洋上。因为海水热容量大,夏季升温慢,气温偏低,冬季降温慢,气温偏高,形成四季如春的气候。(4)例如:云南昆明(或者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等)。原因:由于海拔高,夏季平均气温不高,冬季冷空气不易爬升到高原面上,气温不低;地处低纬,太阳辐射强,冬季气温不低,因而四季如春,形成“春城”。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季类型东西延伸,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2)A、B为“全年皆冬”型,是受寒流影响。(3)从图中可知“四季如春”型主要分布在海洋上。(4)低纬地区冬季不太

8、冷,高原夏季不太热,四季如春。13读下面某区域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1)比较甲、乙两地在图示季节气温和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10分)(2)描述南回归线以南区域地形的主要特征。(6分)(3)图中R区域的两片沼泽地在不同季节会呈现离合变化的现象,请予以说明。(12分)答案(1)甲地降水量大于乙地;甲地气温高于乙地。甲沿岸有暖流经过;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地处迎风坡);海拔比乙地低。(或乙地沿岸有寒流经过;为离岸风;海拔比甲地高。)(2)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起伏和缓;海岸线较平直或沿海分布狭窄平原。(3)两片沼泽之间地势较高;沼泽的补给水源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湿季时,水源补给量大

9、,使沼泽水位上涨而聚合;干季时,水源补给量小且蒸发量大,导致沼泽水位下降而分离。解析(1)两地降水多少受风向和洋流影响,该季节盛行东南风,甲地处在由海洋吹向陆地的迎风坡,且沿岸有暖流经过,所以降水多,而乙地受从陆地吹向海洋风的影响,且沿岸有寒流经过,所以降水少。两地位于同纬度地区,影响两地气温的因素主要是洋流和地势,甲地受暖流影响,且地势低,所以气温高,而乙地受寒流影响,且地势高,所以气温低。(2)从图中等高线数值和分布分析,南回归线以南区域海拔高,四周地势陡,可判断该地地形以高原为主,高原面地势起伏和缓;海岸线较平直,岸边等高线分布密集,表明沿岸平原狭窄。(3)由图中等高线分析,两片沼泽地之间地势较高,且该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有干湿两季,湿季时,降水多,地表积水多,使沼泽水位上涨而聚合;干季时,降水少,地表积水少,且蒸发量大,导致沼泽水位下降而分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