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项目设计书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4346913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项目设计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测量项目设计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测量项目设计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测量项目设计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测量项目设计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量项目设计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项目设计书(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1 任务概述11.1 项目来源11.2 测区概况11.3 已有资料情况21.4 采用的基准21.5 技术依据21.6 作业流程及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的识别 32 设计方案32.1 制定工作计划32.2 生产组织42.3 精度要求 42.4 控制测量52.5 地形测量73 提交资料114 质量控制125 存在问题和建议 125.1 存在的问题 125.2 建议12xx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2011xxxx 项目区勘测技术设计书1 任务概述1.1 项目来源为了保证XX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2011年度xxxxxx项目的 设计编制工作,确保xx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2011

2、年度xx项目 顺利实施,依据xx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2010年度实施指南 【宁土整办发(2010)29号】的通知要求,受xxxxxx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 大工程项目指挥部的委托,XX遥感测绘勘查院承担了 xxxxxx项目的勘测任务。1.2 测区概况1.2.1 地理位置项目区地处xx县,位于xxxxxx,北以xx路和xx沟为界,南至合并渠, 东起黄河防洪堤,西至包兰铁路,涉及 xxxx 农 2 队、农 3 队、农 4 队、园 3 队。地理坐标为:东经 105 49/ 48 一105 53/ 38 北纬 37 40/ 04 37 45 / 03,面积 39km2。1.2.2 工作内容本次

3、测图面积为39km2,计划其主要工作内容是:a在整个测区内埋设E级GPS控制标石76块b利用测区周边最新的xxGPS B级控制点和国家三角点与测区埋设的 GPS控制点进行E级布网联测,平差后进行GPS大地高到正常高的高程转换。 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c水利工程及地形碎部测量:以GPS (RTK)数据采集为主,进行水利 工程及地形碎歩测量,经数字化编辑成图。d 内业数字化: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同时勾绘现状草图,利用南方 CASS6.1 数字成图软件进行数字化成图。1.3 已有资料情况1.3.1 收集到测区及周边1:10000、1:50000 地形图用于设计测区交通路线和控 制资料的实地找点。1.3.

4、2 收集到的测区卫星遥感影像图作为测区控制点布设的参考资料。1.3.3经过实地寻找,共找到3个国家B级点3个GPS E级点1.4 采用的基准1.4.1 坐标系统测区内数字化测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3 度分带, 1980 西安坐标 系,中央子午线为 105。1.4.2 高程基准测区内数字化测图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等高距1m。1.4.3 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地形图图幅尺寸为50cmX50cm。地形图编号采用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法, x 坐标在前, y 坐标在后。1.5 技术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3、

5、xx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2010年度实施指南x 土整办发201029 号;4、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 SL19797;5、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1:5000 1:10000 GB/T20257.22006;1.6 作业流程及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的识别特殊过程:埋石关键过程:野外数字化采集作业流程图:2 设计方案2.1 制定工作计划在开展工作之前,项目负责人拟定生产计划;技术负责人组织测绘人员讨 论学习规范和技术设计书,达到认识统一、思路清晰、解除疑难之目 的。2.2 生产组织221本工程计划投入:根据任务需要,配备南方灵锐S86 (RTK)全球 定位仪两套(1+4);南方CASS6.1地

6、形地籍成图软件4 套,台式计算机4 台, 笔记本 5台,生产车辆3 辆。2.2.2 作业时间2010年 10 月 25 日前完成作业人员进场,后勤准备工作;2010年 10 月 25 日 11 月 3 日完成首级控制测量;2010年 11 月 4 日 12 月 5 日完成全部水利工程测量及地形测量;2010年 12 月6 日 12 月 30 日进行内业数字化整图;2.3 精度要求2.3.1 GPS 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平均距离(k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四等21/40000一级11/20000四等1X10-6一级 1 X 10-6二级 1 X 10-6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6.09.09.0环线全长相

7、对闭合差10.015.015.0232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2.3.3图上地物点相对于临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5mm, 于临近地物点点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土 0.4mm。2.3.4 灌区及其他地势平坦区域高程注记点相对于临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 差不得大于土0.15m,其他区域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临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 得大于 1/3 等高距。2.4 控制测量2.4.1 选点及埋石a全测区设计共埋设E级GPS控制点标石76块,均需按标准要求埋设砼 标石及道钉。b埋石点要选在通视良好,宜保存的地方。按照

8、布网原则,将E级控制点 埋设在控制网形最佳且通视良好的空旷,相对较高点,并且保证至少两点间的 通视。c E级GPS控制点在观测的同时需填写观测记录,观测记录的填写要按 附图所示规格及样式填写。d E级GPS控制点要绘制点之记。点之记的填写要附图所示规格及式样 填写,要求填写项目齐全、完整、准确且路线清楚,详细位置图需现场绘制, 必须标注3个以上明显地物的方位及距离。2.4.2 平面控制测量 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逐级加密的原则。242.1、以实地保存完好3个国家B级点B020, B025, B026为起算点,在测 区布设E级GPS首级控制网。同时考虑后续使用常

9、规仪器进行加密测量的需 要,所布设的E级GPS控制点必须保证有2个以上方向通视,并参照卫星定 位四等网的要求进行施测,精度要求见表1 、表 2。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 1等级平均边长(km)固定误差A比例误差系数B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约束平差后最弱边相对中四等2W10W10W1/100000W1/40000级1W10W20W1/40000W1/20000GPS各等级网的基本技术要求表2等级E平均距离(km)0.2 5a (mm)W10b (1x10-6)W20接收机类型双频或单频标称精度W(10mm+5x10-6xd)观测量至有L1载波相位同步观测接收机数2最简独立环或附合路线的

10、边数W10卫星截止高度角$15() 有效观测卫星总数24观测时段数$1.6时段长度min (静态)$40时间采样间隔s (静态)10 30时段内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15min2.422、将采集的静态GPS观测数据导入计算机,采用GPS处理软件进 行解算和严密平差。2.4.3 高程控制测量 本次测量,采用国家四等水准进行高程控制测,全测区共布设控制75 个全测区水准长度总共为52.8KM,共分为四个闭合环进行往返四等水准观测, 从已知点x出发,最终闭合到x.按国家四等水准要求进行平差,以便满足项目 区测图的高程要求。2.5地形测量2.5.1 图根控制测量2.5.1.1 为了满足测图及今后施工要

11、求,根据工程测量规范5.2.11 规 定,可在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上,在距基站半径 5km 范围内采用 GPS 动态 RTK 技术,在测区布设GPS图根控制点,每点要求采集180秒,每点采集间隔5 秒钟,进行检核比较,取较差较小,在误差范围内的其中一个数据作为该点的 成果。2.5.1.2 图根控制点主要以每个灌区的制高点和主要渠系的显要位置布 设,且保证两点间通视。图根点点位标志为标石或在稳固的地方刻画交叉十字 漆标。2.5.2GPS-RTK 测图2.5.2.1 基准站点位选择根据测区面积、地形地貌和数据链的通信覆盖范围,均匀布设基准 站。基准站布设在地势相对较高,周围无高度角超过15 度的障碍物

12、和强烈干 扰接受卫星信号或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且基准站的作业半径不超过5km。2.5.2.2流动站作业a 流动站作业的有效卫星数不宜少于6 个, PDOP值应小于3.并采用固定解 成果。b 流动站在测量模式、基准参数、转换参数和数据链的通信频率必须和基准 站一致。c 作业前,检测3 个图根点及以上的已知点。检测结果与已知成果的平面交 叉不应大于图上0.2mm,高程较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5。d 作业工程中,如果出现卫星信号失锁,应重新初始化,并重新进行已知点 校正。2.5. 3 地形图测绘的内容和要求地形图测量根据设计需要,按照1:5000 比例尺要求,严格执行技术规范 测绘。根据第二次土

13、地调查及实地踏勘,设计人员根据工程设计要求,需对施 测区域内的未利用草地、沙地、裸地等区域进行1:2000 地形测量,以便满足 进行平田整地,计算土方量的要求。对已开发为耕地的区域,按照农渠的灌水 方向测量,田面平整的区域只需反映出田面的坡度变化。对田面高程变化较大 及渠道布置较乱区域按照1:2000 地形测量进行,以便进行条田的重新规划。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a 各类建(构)筑物及其主要附属设施均应进行测绘。居民区可根据用 图需要,对测绘内容和取舍范围适当加以综合,连片集中的居民地以外围边界 拐点进行测量。零散的庄点依户分别进行测量。临时性建筑物不测绘;建筑物 用其外轮廓表示,房屋外廓以墙角为

14、准,建筑物凸凹部分小于图上 0.5mm 时, 可用直线连接。b 独立地物能按比例尺表示的,实测外廓,填绘符号;图上明显、重要 而又不能按比例尺表示的,准确表示其定位点或定位线。c 居民区或线路密集处的低压线和通信线,可选择主干线测绘;管线直 线部分的支架、线杆和附属设施密集时,可适当取舍;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柱上 时,选择主要表示。d 交通、渠道及其附属设施,按实际形状测绘。道路分硬化路面和砂砾 石路面,硬化路面按照等级分别采用对应的双线条表示。田间道路在本测区一 般为砂砾石路面,对宽度$5m的采用对应的双线条表示,V5m的单线条表示。渠道按照$5m的双线表示,V5m的单线条表示。并准确表示渠道建

15、筑的定位 点,丈量渠到建筑物的尺寸并进行记录。e 植被的测绘按面积大小适当取舍,不同的地类要区分并配置相应的符 号。地类界与线状地物重合时,只绘线状地物符号;水浇地测出田间的代表性 高程,高程点稀少时,按密度及相邻高程点的关系,适当内插加密部分高程点; 各种名称注记采用现有的法定名称。2.5.4 工程测量断面测量数据是土地整理开发设计的关键基础资料,测量过程中严格执行 规范要求和设计部门要求;积极与设计人员沟通协作,发现不合理或不准确的 地方及时检查和补测,保证了设计数据的准确完整。本次测量,根据设计部门 提供的技术要求,对以下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测量,以保证设计与施工顺利进行。1、渠道纵断面测量以渠道取水口为起点,从上游向下游测绘,按照50 米 一个点测量渠底高程;横断面测量以渠底中线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