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岛实验)鼓乐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主体报告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4346036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岛实验)鼓乐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主体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石岛实验)鼓乐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主体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石岛实验)鼓乐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主体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石岛实验)鼓乐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主体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石岛实验)鼓乐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主体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岛实验)鼓乐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主体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岛实验)鼓乐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主体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岛试验)鼓乐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争论一、问题的解读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制造力有着格外重要的作用,器乐应与唱歌、鉴赏、制造等教学内容亲热结合。我校是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校,艺术教育是我校的办学特色,所以始终以来,探究优 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艺术教育争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实践中,我们觉察,在 音乐课堂上,很多学生可以仿照演唱歌曲或旋律,可以感受作品的心情与风格,却无法正 确、流畅地读出一条节奏,即使是仿照,也缺乏流淌感。而在音乐中,节奏是音乐的骨架, 是音乐的灵魂,假设没有良好的节奏感,那么准确地识谱、流畅地演唱,深刻地赏析

2、就无 从谈起。课堂上,假设教师单纯地讲解音乐学问、机械地进展节奏练习,并不能到达培育 学生良好的节奏感的目的,学生的内心体验也不行能得到满足,久而久之,就会有厌倦的 心情产生。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打击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供给了独特而令人快活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学生们布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肯定能将这种可能性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一论述,道出了打击乐教学的价值与意义,也道出了它在音乐教育的器乐学习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拓展学生多元智能的重

3、要途径。基于以上理念,经过反复的思考, 乐观的探究与实践,我们打算把鼓乐带进音乐课堂,并进展教学争论。由于鼓乐被推为“八音之首领”,并且恰恰是最能表达节奏美的乐器。它简洁易行,便于操作;它音色丰富, 表现力强;多彩的“鼓文化”既开阔视野,又催人奋进。另外,当前各校都拥有了肯定的鼓乐设备、师资力气,使本课题的普及与推广更加易行。二、成果的意义与价值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吸引力的音乐课堂。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动力和根底。对于学生而言,学习鼓乐的演奏不仅是一门技能技巧,还是一种内心体验,通过念、打、敲等形式,激发他们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一种愉悦的审美体验。另外

4、,课堂上鼓乐作为一种音乐教学的关心手段,充分发挥其特有的魅力,使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使教与学的方式更加生动活泼,从而激发和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这种兴趣转化成长久的情感态度。2、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力量,打造有活力的音乐课堂。 课堂上,围绕鼓乐开展各种音乐创编活动,如:在歌曲教学中,设计即兴创作活动依据歌曲的心情或风格,编1配不同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知,激发学生的想象,并且通过沟通、展现,在进一步感受、体验音乐作品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培育了他们的创力量,并不同程度地得到成功的体验。3、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构建互惠学习的音乐课堂。鼓乐的演奏

5、形式很多, 除了独奏,还有合奏、重奏等,演奏过程中要留意倾听自己、同伴、集体的演奏,并努力使自己的演奏能听从于整体音响形象的塑造要求。如:在合奏中,每一个演奏成员都应当集中精力尽可能地做到在各个音乐细节上的统一,能够在演奏中各显其能,相辅相成,从而将作品演绎得完善而深刻。在这种相互敬重、高度默契的合奏练习及演出过程中,培育了学生的合作意识。4、有利于传承和探究鼓乐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鼓乐文化源远流长,形式多样,它们各自依存于各自国家、不同的地域文化、风俗,具有不同的演奏风格、颜色。课堂中,从识鼓、赏鼓、写鼓、绘鼓、击鼓、塑鼓入手,挖掘鼓乐艺术的精神内涵,激发学生传承和探究鼓乐文化的欲望

6、。三、解决问题的有效阅历和做法让鼓乐进课堂,与教学内容有机地整合,通过倾听、感受、创编、演奏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感受鼓乐文化的独特魅力,感悟音乐作品的内涵,创设高效课堂。我们制定“鼓乐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学”的整体目标是:通过学习鼓乐技巧,实现鼓乐与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初一:把握小军鼓的根本演奏要领;仿照与演奏简洁的节奏型;初二:把握小军鼓的滚奏技巧;了解与其它鼓乐演奏的共性与共性; 初三: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奏;学习其它鼓乐的简洁演奏;初四: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奏;班班都有鼓乐队。学问点各种音符的时值与演唱拍号的含义、强弱规律切分音与切分节奏弱起节奏休止符 附点

7、音符表情记号实际操作达成目标分组演奏,比照体会用铃鼓来表现初一:能 够 准确 地 视唱 简 单的旋律, 准 确 地模奏。初二:有 一 定的 识 谱力量,把握 不 同的节奏。初三:独 立 地演 唱 旋律,可以创 编 节奏型。分年级、分层次,由易到难,创设节奏型,用鼓乐演奏初四:有 感 情地 演 唱旋律,多声部、多技 巧 地演奏。通过鼓乐演奏力度、速度的变化表现一鼓乐与学问技能的整合鼓乐与学问技能整合图:21、运用鼓乐促进识谱教学在识谱教学中,学习鼓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正确地演奏出各种音符的时值,还能通过反复的演奏帮助到达听音训练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准确的音符

8、时值的概念,有效的增加学生识谱的力量和兴趣。如:我们在识谱教学中生疏音符我们展现这样的图示,大局部学生在理论上了解了各种单纯音符的时值与关系,但让他们准确的唱出来很难。这时,我们把学生分成五组同时演奏,教师设定速度。其中大鼓一组演奏全音符,大鼓二组演奏二分音符,小军鼓分三组,分别演奏四分、八分、十六分音符,这样学生就能准确地把握音符间的时值关系。2、运用鼓乐强化乐理学问的理解课堂上,通过鼓乐演奏,帮助学生理解枯燥的乐理学问。如:学习各种拍子的强弱规律。为了感受二拍子的强弱规律,我们引导学生右手击鼓面,左手击鼓边,马上让学生明白二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一强一弱交替地消灭,并且强弱的比照较强,让学生感受

9、到这种规律更简洁表现出音乐的律动感。而假设将这二者的强弱关系弄反了,就会使整个乐曲面目全非。而在生疏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时,我们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用军鼓演奏强拍,一组用铃鼓演奏弱拍,其强弱规律是一强二弱,在感知的根底上,协作三拍子音乐作品的赏识,学生会觉察与二拍子相比,三拍子多的是流畅和敏捷。乐理学问的学习是最令音乐教师头疼的事情,苦口婆心的讲解往往换来的是学生的一头雾水或者心不在焉,而鼓乐的适时参与,会带来令人满足的效果。3、运用鼓乐提升节奏训练的效能通过鼓乐创设良好节奏训练气氛,激发学生主动地参与,从而获得初步体验。依据不同的节奏型,我们选择不同类型的鼓训练。在切分音的教学中,我们用铃鼓来完

10、成。由于铃鼓有很多的技巧,如摇、搓、抖等。而切分音的中间音,要求发出长音,这样就用铃鼓的抖音均匀地把它表现出来。对于前八后十六,或是前十六后八、附点音符,切分节奏,三连音的音符时,学生承受起来很难,通过鼓的演奏,让学生在打击中体验和感知,使这些特别音符的教学变得更易于把握。二鼓乐与歌曲教学的整合我们把鼓乐渗透在歌曲的教学中,让学生快速地把握歌曲节奏,把歌曲唱得更有感染力,让声乐作品更饱满。31、运用鼓乐处理歌曲的难、重点有的歌曲节奏变换较多,学生很难把握。鼓乐的参与让以前教师反复教唱、学生重复仿照的现象得到改善。各年级局部曲目与鼓乐整合图:年级选编曲目校园的早晨初一唱歌祖国教、学重、难点选用鼓

11、乐难点:2/4、 4/4 变换拍子;准确演唱休止符、切分节奏,并把握声断气连 铃鼓或哑鼓的演唱方式。重点:切分音和附点八分音符小军鼓难点:把握弱起的唱法黄河船夫曲凤阳花鼓猎人进展曲咿呀呀噢咧噢初二踏雪寻梅夏日泛舟海上 重整河山待后生初三鼓浪屿之波啊,中国的土地重点:体会陕西民歌的韵味 重点:感受歌曲心情与风格 重点:歌曲演唱的强弱变化。难点:弱起节奏。难点:两种不同的切分节奏的演唱难点:二声部的演唱及强弱处理重点:体会八三拍的音乐特点难点:顿音、重音、延长音、三连音的演唱重点:初步把握京韵大鼓的演唱方法难点:弱起节奏难点:三连音、弱起节奏以及混合拍子安塞腰鼓凤阳花鼓小军鼓铃鼓铃鼓并可参加碰铃、

12、双响筒等铃鼓、三角铁等京韵大鼓或哑鼓哑鼓或小军鼓铃鼓、小军鼓如:在教授唱歌祖国时,弱起的节奏、切分音的演唱,是大家公认的难点,也是重点。在适当地讲解后,我们用小军鼓降低了演唱的难度,“遇到休止符时请击鼓”“遇到切分音时请击鼓”,在动口、动脑、动手中重点引起了学生的关注,难点也迎刃而解。2、运用鼓乐为歌曲进展二度创作在把握了歌曲的音乐心情和风格的根底上,我们鼓舞学生进展创编,为歌曲伴奏。各年级为歌曲二度创作的要求如图:4例如:*创编节奏型学习歌曲中国人民 军歌时,学生先用小军鼓单击旋律强拍的方式为歌曲伴奏,突显了进展曲的特点,并把军人形象刻画地更威猛。在此根底上,启发学生变换节奏型,如参加八分音

13、符或十六分音符,参加切分节奏或附点节奏。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尝试找出打节奏的方法,并将自己打节奏的方法与同学、教师沟通,然后总结并相互学习, 共同感受不同类型的伴奏对表现歌曲的影响,同时也感受到鼓乐丰富的表现力。*变换演奏形式为歌曲伴奏时,依据歌曲的不同心情与风格启发学生选择不同的演奏形式。如:合奏、重奏、独奏等。实践中,我们觉察在合奏时,学生在关注自己的同时,更要关注他人的演奏,以到达声音的和谐统一,培育了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合作协调力量。*选择伴奏乐器不同风格的歌曲选用不同的鼓伴奏。让音乐的风格更鲜亮,让作品形象更饱满。为中国人民 军歌伴奏时,用小军鼓和大军鼓来衬托作品坚决有力的心情; 在

14、演唱小鸟,小鸟这首歌曲时,结合欢快的旋律,让同学用铃鼓伴奏,并适当的加进了碰铃、三角铁等打击乐器,把歌曲的情感表达的很充分;在演唱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时,我们把腰鼓带进了课堂,感受了陕西民歌的风格特点。 三鼓乐与赏识教学的整合感受与赏识是音乐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赏识教学里,鼓乐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 地体验作品的内涵,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实践中,我们以“音乐”为主线,以“鼓”为 辅线,创立“课内赏识、外乡挖掘、回归课堂”的思路,坚持由易到难、由浅至深的原则, 通过听鼓、赏鼓、用鼓,拓展了学生音乐体验途径,提高了学生感知和赏识音乐力量。鼓乐与赏识教学整合的四个步骤: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5各年级不

15、同教学内容创设情景的模式:例如:在赏识马头琴曲万马奔腾时,运用了这样的导入:师:蒙古人宠爱马,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每年,他们都要进展赛马竞赛。你能用节奏仿照出马蹄声吗?生:思考并创作不同的音乐节奏来表现不同的马蹄声用四分音符的组合表现马的闲适拘束,用八分音符的组合表现马慢跑时的声音,用前八后十六表现马奔驰起来的声音教师引导学生用小军鼓演奏这些不同形态的马蹄声。师:我创设这样一个情境,看你能不能通过小军鼓的演奏把它表现出来。一匹马从远处跑来,越来越近,从我面前快速而过,越跑越远,直到消逝在远方生:分组练习,分组展现,全班合奏。在演奏中,学生分别用了渐强、渐快、渐弱、渐慢的速度和力度的变化,淋漓尽致地把情境表现了出来。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赏识乐曲万马奔腾。想想,作品是用什么样的音乐手法来表现万马奔腾的的场景的?导入中运用了鼓乐,通过思考、制造、体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并很快地进入主题,为赏识万马奔腾作好铺垫。2、参与体验,加深理解通过鼓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