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练好形意拳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4345513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练好形意拳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怎样练好形意拳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怎样练好形意拳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怎样练好形意拳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怎样练好形意拳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练好形意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练好形意拳(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练好形意拳形意拳是中国武术中传播较久、习者较多的著名拳种之一。它具有体用兼优, 内外兼修、老幼皆宜,刚柔相济的技法特色。它的理论深湛,尤多隐讳,但它动 作简朴无华,效果显著,故为广大武术爱好者所喜爱。由于它传播年久,不可避 免的会产生多种多样地衍变,广大形意拳爱好者只有循理务实采长补短,才能在 学练中得到认识以鉴别良莠,继而持之以恒地锻炼,就可以达到祛病强身和实战 中应用的效果。对形意拳衍变渊源的探索学练形意拳能够事先对它的技法源流和衍变有所了解,有利于了解探索它的 不同理论和技法特点,从而利于识别其理论和练法的优劣并其技术精华的学练掌 握。对形意拳的创始人以及前几代传人上有过争议的,就形

2、意拳谱,武术史料记 载和现代人考证,此拳为中国明朝末年清朝初期山西姬际可(1602-1680 年) 所创。姬传曹继武,曹传戴龙邦,戴传李洛能,李传河北郭云深、刘奇兰等及山 西宋世荣、车毅斋等。这一传习关系得到大多数武林界史学界人士的承认。拳名历经六合拳、心意六合拳、心意拳、意拳(不同于王芗斋先生所传的意 拳)的衍变,最后才定为形意拳。就拳技的衍变情况看,姬际可传的拳法和现在 的形意拳大不相同。从少林寺秘不外传的心意把,十二大势及河南马学礼所传的 心意拳十大形等明显看出与形意拳的不同特点。例如步型上,他们所传都有是侧 身弓箭步,而形意拳则是三体式桩步;在拳法上虽多是着重单势动作磨砺,利于 实战,

3、但在动作要求、名称的技法上经多番衍变与现在的形意拳不仅实质不同, 而且面貌亦大不一样。戴龙邦在中国山西祁县一带所传的称为六合拳或心意六合拳,虽用的是侧身 弓箭步,尚未形成现代形意拳所用的鸡腿和槐虫步,但在技法上强调了内外合一, 开始着重体会内在意识和呼吸及劲力和动作的内外结合;强调了以丹田为本,以 意领气,手脚相合,攻防一体。从这些技法要领来看戴龙邦先生开始从动作,招 法的传统习练中突出了内意、内劲以及神气的运用。这一飞跃的转变是技法上的 升华,无疑是对形意拳衍变的一大贡献。而李洛能(1808-1890)学自山西戴 龙邦,传入河北,曾叫意拳,后改名叫形意拳。他用似斧、似闪(似电)、似箭 似炮、

4、似弹之形来提炼的精华动作,形成劈、钻、崩、炮、横这一形意五行拳的 形和意。按五行生克制化之理排序,以达到强身治病,增进功力的目的。又把戴 龙邦的十大形七小形以象形取意精化成为十二形,这就是改名为形意拳的由来, 实际上也丰富了该拳种拳法内涵。特别是改掉侧身弓箭步练法,而代之以两腿弯 曲,前三后七的三体式桩步和具有夹剪劲的鸡腿及进步跟后脚的槐虫步,使形意 拳打破武术都有以弓、马、仆、虚、歇为主要步型的惯例,形成独具一格的“行 如槐虫”的独特步型和步法。这是继戴龙邦之后,李洛能先生的一大创新,他无 疑是形意拳的鼻祖。正因为李洛能先生深入精微,穷其奥秘才在技法达到“拳无 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

5、造诣,不愧人称“神拳”。李洛能先生还能破 除保守,广开艺门,传播广泛,门下名家辈出。现已传及海内外,实为后代造福 非浅。李洛能一源的形意拳以宋世荣、车毅斋等为主在山西广泛传播,现代人称“山 西派”,而以郭云深、刘奇兰等为首发展衍变成“河北派”,繁衍近百年,传人 已遍及中国大江南北及国外。形意拳从李洛能开创至今年已传八、九代人,浑朴的拳法风格深受习练者的 喜爱。就河北山西两大支拳技风格的练法来讲不能说没有差异,甚至一门弟子亦 有刚柔、长短、活实等等。不同的练法和风格,可谓各有千秋。正是由于师承和 个人条件的不同,各传人所学难免有深浅对错之别,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形意拳 爱好者以科学的客观态度进行比

6、较与鉴别,择善而从之,否则将贻误自己并涉 及后人。形意拳经心意拳、心意六合拳、六合拳以至意拳名称上的衍变,使之动作名 称,动作要求,技法含义,拳法理论上都发生变化,就给我们识别是否是形意动 作、理论带来困难。一些衍变前的老拳谱可不象古玩,秘笺越老越可贵。如果我 们练形意拳的按心意拳谱或心意六合拳谱、岳武穆九要论的理论指 导我们练形意拳,就会发现对不上号,理论不给指导训练,只有附有戴龙邦于乾 隆十五年作六合拳序有叫六合拳谱的,有写形意拳谱的,也有迳写 为岳武穆之拳谱的手抄拳谱适用于形意拳。其拳谱名称的不同系后人手抄者 个人理解不同擅改标题所致。其内容除尚保留戴家六合拳谱部分内容外,又 增加了尚云

7、祥先生从师中华武士会的创办人李存义先生。得李先生真传,以 及诸前辈指教,尤得郭云深老先生厚爱,倾囊相授,深得形意拳术之三昧。尚云 祥先生虽博通武林各门技艺,却倾一生精力专攻形意,以致深得郭云深老先生三 项绝技:崩拳、腹打、大杆子,并享有“铁脚佛”美号。尚先生平生耿直不事权 贵,生平轶事甚多,晚年尤闭门简出,但英名远扬,声贯武坛。尚先生对形意提 炼升华,有许多独特之处,在本篇文章里将有阐述。概论形意拳与形意器械的构成及特点形意拳是体用务实,简赅无华的武术拳种之一。它的五行、十二形多以一种 技法反复操练的形式来练功、找劲,以适应实战的需要。当练功找劲有了一定基 础,为了进一步适应在动态中能连续不断

8、地变化动作和发劲,以提高实战素质和 表演效果,才有了传统套路的形成。器械是拳脚的引长,只要了解和掌握好各种武术器械的性能与形意拳中神意及功 夫结合起来,自会相辅相成,互增技巧,在演练和实战中反映独特劲力和风采。 形意拳各支所传尽管有别,但基本上大同小异各有所长。因下面将阐述套路、劲 力等技术问题,故作者将知者较少的尚派形意与众不同的练法和理论介绍给广大 武术爱好者。揭人不揭之秘,言人不言之言,以利于后人学练提高。1、形意五行拳是以内经阴阳五行之说为理论根据,按五行的“生克制化”之理加以运用的。经云:“劈拳之形似斧属金,钻拳之形似电(似闪)属水,崩 拳之形似箭属木,炮拳之形似炮属火,横拳之形似弹

9、属土。”五行拳是锻炼形意 拳的根本,是以祛病健身,变化人的气质,培养技法,加深功力为目的的。既然 是按五行之说练五行拳,就不能不讲究“生克制化”,应按金生水,水生木,木 生火,火生土的道理,在五行拳中按劈生钻,钻生崩,崩生炮,炮生横的顺序来 锻炼,才会加功增益少走弯路。如按多数练形意习惯顺序,则是金、木、水、火、 土,反映到练拳上则成了劈、崩、钻、炮、横,顺序一颠倒则出现问题:一是金 克木,一是水克火。内经云:“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本为增益而练, 非要“过亢”而用,这种既有相生又有相克的练法,不但按五行之理说不通,而 且在练功找劲上效果肯定不理想。尚派形意五行拳的动作技法和运动形式,也是别

10、特色的。其劈拳和钻拳就与 一般练法有显著差别。经云:“劈拳之形似斧属金,”既叫“拳”就不是掌;既 讲“劈”就该有似斧之形,似斧之劲。有些人把鹰捉当成劈拳是不对的。而尚云 祥先生所教的劈拳与鹰捉在形式上虽仅是拳与掌的区别,而实质上却有极大的差 异。鹰捉用掌声,是梢节发劲,劈拳用肘,是中节发劲。劈拳最可贵的是超出武 术一般技法惯例,不用关节处打人,发劲。其劈劲的着力点在拳与肘之间的前小 臂,故有“劈关肘打”之说。因之在技法上,它是别具特殊效用和涵义,成为形 意拳知者甚少的精华之一。经云:“钻拳之形似电(似闪)属水,内通于肾。”这一象形取意的要求, 既有实用技法,又有健身秦用,缺一就失去了钻拳的真正

11、价值。尚派形意所练的 钻拳,既有甩臂搂掌似闪之形,又有抖腰、助肾之功。故不论是外形和内意都含 有练功健身和实战作用,效益比其它练法较为显著。2、形意拳传统套路当通对五行拳练功找劲有了一定基础后,为进一步适应在动态中能连续不断 地变化动作和发劲,以提高实战素质和表演效果,才逐步衍变形成了套路拳。形意拳各支所传套路在名称和套路结构上基本相同,但因师承和个人悟性差 异,在传授拳法时各有偏重,就会在身法劲力,刚柔,快慢等方面反映不一样。形意拳每趟传统套路都有各自独具的特色,所以我们在练每趟传统套路时, 必须充分理解其动作编排内含和技法特色,才能找出它特有的“劲”,才算有了 练好这趟拳的基础。套路拳的锻

12、炼会使神与威、气与力,以致素质耐力,技巧方 法的理解和运用得到高度的反映。所以练同一传统套路就具有全面的技术鉴定 性,通过相互观摩研讨达到相互促进和提高作用。所以前辈们创造了一些套路被 公认,流传下来成为传统套路。形意拳第一趟传统套路是连环拳,除它以外还有 六合拳、八式拳、十二洪锤和杂式锤拳,此外还有五行对练套路五行炮,十二形 对练套路安身炮。十二形拳中的猴形拳、鸡形撕把(一般称四把)和燕形拳因其 技法动作变化多样,故也属套路拳。现代人为武术表演比赛或为教学却又苦于所 会不多,需要自行编造一些套路,这样做是无可非议的,但应实事求是向学生们 讲明这是自编套路。如果自编套路确有长处可取,自会广为传

13、习,不必伪称哪位 前辈所传;也不能因某一形意前辈曾教过一些长拳传统的徒手套路和器械套路, 就把它们做为形意传统套路传习下来。倘若蓄意混淆视听,则属于武德问题,愿 为人师者戒。3、在十二形的名称和特能上应去伪存真李洛能学自山西戴龙邦,学得心意拳十大形,即龙、虎、猴、马、鸡、燕、 鹞、蛇、鹰、熊。为使象形取意的内容和劲力更趋全面,又增加了 “鮀”(tu。) 和“鸟台”(tai )两形,使之成为流传至今的形意十二形拳。顺序排列为龙、 虎、猴、马、鮀、鸡、燕、鹞、蛇、(tai )、鹰、熊。现代形意拳的各支派在学练原戴龙邦的十大形时,虽练法和要求略有不同, 但象形取意所追求的目的是一致的。唯在李洛能新增

14、两形上,即鮀形、tai (鸟 台)形的取物象形上,练法要求上出现分歧。现以尚派形意观点分述如下:鮀(依传统用原字)形拳是十二形拳之一。“鮀”字是前人自造的形声字, 一般字典无此字。辞源辞海中指一种吹沙小鱼,与形意拳中之鮀毫无关 系。老拳谱中注明即“剪子股”。人们俗称它“香油”,“卖油郎”。是灰褐色, 长不过寸,六只长腿的昆虽,雨后的积水面上常见到它。动物世界称它为“水上 游客”,是一种水生蝽类,学名“黾蝽”,是昆虫纲半翅目的昆虫。它才上我们 所要学的浮游在水面上做左右曲线前进,既轻灵又快速具有“浮水之精”的小昆 虫。尚派形意练鮀形的手型是拇指与食指撑开,其它三指卷曲,这个掌型是学昆 虫轻灵的爪

15、儿。鮀形拳左右曲线向前进的方式乃效仿“鮀”浮游于水面上前进时 的快速轻灵的运动特色,再通过左右转身回头的发力训练来达到“若遇人多,三 摇两旋”这一拳谱要求的实战技法。因武术前辈有文化的较少,全凭心传口授, 致使近代人在著书查字典音(tu。)动物时,只有“鼍”是会水的,而且还很凶 猛,便误认为学的是它。其实“鼍”是扬子鳄,它并不是水族中身体最灵的,而 是很重很笨的。它的爪子是在巴掌型的,运动起来不轻灵,较贪睡,但又很凶猛。 它大水中仅头,颈部稍露水面,只是直线向前游水,不能浮于水面,更不会轻灵 地左右曲线前进。所以我们所学所练的应是“剪子股”,俗名“香油”的昆虫“鮀”, 而非扬子鳄的“鼍”。之所

16、以产生一些错误的说法和练法,都是因不了解象形取 意的目的,人云亦云,以讹传讹造成的。(鸟台)(tai)形拳是十二形拳之一。(tai )字也是前人自造的形声字,一般字典无此字,从们又不知其物,武断 臆测,才误为“骀”、“鸽”、“鲐”等错误。有人虽写出“鸟台”字,却不知 是何物。或谓之类似鸵鸟只善直,何来竖尾之能?或谓之中国渤海湾里的一种回 游和“鲐”鱼,有“护尾之能”。这些错误应该清除,道理应该弄个明白。其实 “鸟台”是一种隼科尾短的小鹰,平时人称“兔鹘”,又叫“秃尾巴鹰”,猎户 养其雏儿,磨去爪锋,专用来捕捉野兔。而野生的“鸟台”,多站高枝上,头常 朝下,尾朝上倒竖着,便于俯窥狡兔野鸟,见之能疾扑捉(中国华东、华丽北一 带农村能看到),这就是“鸟台”所独有的特异习性和技巧-竖尾之能。我们 学它是用两臂上分后下来象其尾,向前上方借肋腹发劲,以学它的竖尾之能。这 就弥补了原十大形所没有的“肋腹打”这一特殊技法。形意拳经所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