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虹吸施工组织修改本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4345123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63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倒虹吸施工组织修改本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倒虹吸施工组织修改本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倒虹吸施工组织修改本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倒虹吸施工组织修改本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倒虹吸施工组织修改本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倒虹吸施工组织修改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倒虹吸施工组织修改本(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濮阳市渠村引黄闸改建工程天然文岩渠倒虹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 工程概况第二章 施工总平面布置第三章 施工总计划第四章 施工管理及总体部署第五章 施工测量与控制李大岭负责编写:第六章 施工导流、降排水及防汛措施第七章 水泥土搅拌桩地基处理第八章 土方工程朱智勇负责编写:第九章 钢筋混凝土工程第十章 砌体工程王金海负责编写:第十一章 观测工程第十二章 建筑与装修工程第十三章 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第十四章 电气设备安装工程第十五章 质量保证体系第十六章 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 1第二章 施工总平面布置 4第三章 施工总计划 5第四章 施工管理及总体部署10第五章 施工测量与控制12第

2、六章 施工导流、降排水及防汛措施15第七章 水泥土搅拌桩地基处理25第八章 土方工程27第九章 钢筋混凝土工程30第十章 砌体工程48第十一章 观测工程52第十二章 建筑与装修工程56第十三章 金属结构安装工程60第十四章 电气设备安装工程66第十五章 质量保证体系72第十六章 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79 濮阳市渠村引黄闸改建工程倒虹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 工程概况1.1 工程概述濮阳市渠村闸改建工程天然文岩渠倒虹吸及第二段渠道工程位于渠村分洪闸上游,濮阳市濮阳县境内,相应黄河大堤桩号47+120。天然文岩渠倒虹吸及第二段渠道工程是渠村引黄闸改建项目中的关键工程之一。倒虹吸是“濮阳市渠村闸改建工

3、程”穿越天然文岩渠的重要建筑物,其上游通过渐变段接输水干渠,下游通过渠道与穿堤闸相连,倒虹吸进、出口段起止桩号0+8661+035。工程分上游渐变段、进出口节制闸段、虹吸管段。上游渐变段长42m,进、出口闸室段各长10 m,虹吸管长149m。进口闸室上游为17m长铺盖,然后通过25m扭曲渐变段与上游渠道连接。设计灌区引水流量为Q=90 m3/s,供水流量Q=10m3/s,进、出口节制闸布置为5孔钢筋混凝土箱型涵洞,其中灌溉闸孔数4孔,单孔净宽3.9m,供水闸孔数1孔,单孔净宽1.9m,孔净高均为2.6m,进出口闸室段均长10m。两节制闸之间设计为15节地下虹吸管,长149m(其中13节10 m

4、,2节9.5m)。闸室墩顶部设钢筋混凝土排架,其上布置启闭机室。 倒虹吸设置为一联5孔隧洞,总宽度在闸室段为23.5m,涵洞段为20.7m。左侧4孔为灌溉用,净宽3.9m;右侧边孔为城市供水用,净宽1.9m,孔口高度均为2.6m。闸室段中边墩厚度均为1.0m,涵洞段边墙厚0.6m,隔墙厚0.5m,上下底板厚度均为0.6m。进口处顶板设计高程为60.44m,底板高程57.24m。涵洞段底板高程进口55.53m,出口55.27m,沿线设1/500的纵坡。1.2 水文气象条件1.2.1 水文天然文岩渠属黄河一级支流,是豫北平原的一条主要排涝河道,涉及新乡、濮阳两市八县,流域面积2514km2,天然文

5、岩渠干流分南北两支,南为天然渠,北为文岩渠,在长垣县大车集汇合为天然文岩渠。干流流经原阳、延津、封丘、长垣四县,全长160km,在濮阳县三合村后入黄河。濮阳境内干流长5.0km,右岸渠堤长4.6km。天然文岩渠下段三年一遇设计排涝流量155m3/s,设计水深2.8m,十年一遇设计防洪流量385m 3/s,设计水深3.68m,排涝渠底比降1/33567,主槽底宽90m。勘测区位于黄河冲积平原上,紧临黄河主河道,含水层岩性主要为极细砂、砂壤土,地下水类型属孔隙型潜水。地下水位受黄河水位和天然文岩渠水位控制。勘测期测得地下水位约为61.2m(2005年8月测)。根据黄河水质现状资料分析,对水生生物、

6、工农业用水和生活饮用水均无害,水质状况良好。地下水PH值7.3,对混凝土无侵蚀性。1.2.2 气象本地区属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量大,秋季晴和日照长,冬季干冷少雨雪。年平均气温13.4,年极端最高气温达43.1,极端最低气温为-21。年平均风速为2.7m/s,夏季多南风、冬季多北风。年日照时数2585小时,无霜期206天。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84mm,且雨热同季。1.3 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区属于黄河下游冲积扇的中下部,三合村控导工程背河滩地地面自然高程61.0062.50。通过工程对倒虹吸工程轴线和进水口南岸河堤轴线两侧钻孔勘探,在27m地层深度内根据岩性和物理力学

7、特性可分为8层,涉及工程深度内的4层如下:第层(Q4ml)为填土。属天然文岩渠堤身土,黄色,可塑,主要以沙壤土、壤土为主,局部夹粘土块团,土质不均,含植物根系。层厚1.203.80m,平均厚3.13m。底层高程61.0061.20m,平均层底高程61.07m。第层(Q4al)为壤土。黄色或浅灰色,软塑可塑,以种粉质壤土为主,局部为砂壤土。层厚2.804.50m,平均厚3.78m。底层高程56.6058.40m,平均底层高程57.38m。第层(Q4al)为粉质粘土。黄色,软塑可塑,局部夹砂壤土薄层。厚度1.002.50m,平均厚度1.68m。层底高程54.4056.85m,平均层底高程55.70m。第层(Q4al)为沙壤土。黄色,软塑可塑,局部呈轻粉质壤土,有层理。层厚1.302.95m,平均厚2.18m。层底高程52.3054.40m,平均层底高程53.52m。各土层工程地质特性底层编号岩土名称压缩系数MPn-1承载力fak(kPa)渗透系数cm/s壤 土0.2911208.5510-5粉质粘土0.452851.710-6砂壤土0.1001009.8210-5本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性周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