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4343526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础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础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基础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基础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措施(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1 基础工程质量预防措施 11.1 质量通病 11.2 原因分析: 11.3 预防措施: 22 杆塔工程质量预防措施 32.1 质量通病 32.2 原因分析 32.3 预防措施 33 架线工程质量预防措施 33.1 质量通病 33.2 原因分析 33.3 预防措施 44 接地工程质量预防措施 64.1 质量通病 64.2 原因分析 64.3 预防措施 6本工程的质量目标是“满足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390)及110500k V送变电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第一部分:送电工程Q/CSG 10017.1-2007, 实现达标投产、创精品示范工程的要求,确保实现一次

2、验收合格率100%,分项工程优良率100%。 满足国家电网公司达标投产(2000年版)的要求。工程确保实现达标投产,达到省部 优质工程标准,争创国家级优质工程”。为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除认真执行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保证措施外,还要对施 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进行分析,采取预防措施。1 基础工程质量预防措施1.1 质量通病1.1.1 基础表面有蜂窝麻面 .1.1.2 涨模、缩模.1.1.3 裂纹.1.1.4 同组地脚螺栓与立柱中心偏移1.1.5 基础回填土不合格。1.2 原因分析:1.2.1 基础表面有蜂窝麻面的原因:1.2.1.1砼搅拌时间没有达到规范要求,振捣方式不对。1.2.1.2

3、模板不干净,没刷脱模剂。 1.2.1.3模板陈旧,表面凹凸不平,混凝土和易性。1.2.2基础出现涨模、缩模的原因: 1.2.2.1基础模板选材没有达到规范要求,支撑方式不对。1.2.3 基础表面有裂纹的原因:1.2.3.1砼搅拌时间没有达到规范要求,养护方式不对。 1.2.3.2砼水灰比控制不当,振捣时间过长。1.2.4 同组地脚螺栓中心与立柱中心偏移1.2.4.1施工时基础模板未一次完成支模;1.2.4.2施工人员未按照根开、对角线尺寸对模板进行就位找正;1.2.4.3基础模板与地脚螺栓支架在砼浇筑过程中发生相对移位;1.2.4.4地脚螺栓支架尺寸不符合1.2.5基础回填土不合格的原因:1.

4、2.5.1施工人员在回填时未分层夯实;1.2.5.2防沉层不符合规范;1.2.5.3工程竣工前未再进行一次填土归方处理。1.3 预防措施:1.3.1预防基础表面出现蜂窝麻面及裂纹措施1.3.1.1严格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1.3.1.2使用搅拌机进行机械搅拌,保证搅拌时间,使混凝土有较好的和易性。1.3.1.3指定专人使用机械振捣,保证振捣距离及时间,并且有负责人检查。1.3.1.4加强养护工作,避免产生过大的温差,尽量采用带模养护。1.3.2 预防基础出现胀模、缩模措施1.3.2.1使用钢模板,模板表面平整、严密。1.3.2.2每基基础在支模找正前,必须将模板清理干净,并刷脱模剂,取缔陈旧模板

5、。1.3.2.3每步台阶边框用角模连接,模板必须加横木进行固定平直,并有可靠的支撑措 施。1.3.2.4支撑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1.3.2.5指定专人使用机械振捣,并且有负责人检查。1.3.3 预防同组地脚螺栓中心与立柱中心偏移措施1.3.3.1 基础浇筑前应完成一次支模,按根开对角线尺寸,对模板进行就位找正,用对 角线法或井字法控制立柱断面尺寸,用垂球法控制立柱倾斜;1.3.3.2 立柱模板找正之后,顶紧其顶部四周,以防移动,浇筑立柱前进行尺寸校核, 以防变形;1.3.3.3 地脚螺栓样板要有足够的刚度,保证地脚螺栓安装之后样板不变形;1.3.3.4 支架要和基础模板有可靠的连接,

6、浇筑过程中随时检查、控制,确保相对移动 在允许优良级范围内;1.3.3.5支架的尺寸要符合基础的要求,支架上4个地脚螺栓的位置要准确,其小根开和 对角线的误差不大于2mm。1.3.4预防回填土不合格措施1.3.4.1 基础回填作业以“挖出多少,回填多少”为原则,必须按规范要求每回填 300mm 夯实一次;1.3.4.2 石坑回填以石子与土 3:1掺合后夯实回填;1.3.4.3 湿陷土回填 2:8 灰土采用人工拌合,利用电动打夯机进行夯实,密实度用环刀 法检测,确保符合设计要求。1.3.4.4在坑面(接地沟)上筑防沉层,经过沉降后及时补填夯实,在工程移交时坑口回 填土不得低于地面;2 杆塔工程质

7、量预防措施2.1 质量通病2.1.1杆塔工程主要通病为螺栓紧固率不够。2.1.2保护帽工艺差2.2 原因分析2.2.1 扳手力臂短;螺栓无扣部分长。2.2.2 模板支得变形;未按要求配料;震捣不符合要求;过早拆模。2.3 预防措施2.3.1 螺栓紧固率不够预防措施2.3.1.1 螺栓紧固时配备的螺栓紧固扳手力臂加长,使螺栓达到规定的扭距;2.3.1.2 按图纸设计的规格使用安装螺栓,并在组立第一基前对螺栓加工尺寸按国家标 准校核,如螺栓无扣部分长,可按规程、规范规定数量加装垫片。2.3.2 保护帽工艺差预防措施2.3.2.1 使用标准模板,并按规定尺寸拼装;2.3.2.2 保护帽用的砼按设计要

8、求进行配比;2.3.2.3 打保护帽时按要求分层振捣,确保达到密实度;2.3.2.4 保护帽强度达到要求时,方可拆模。3 架线工程质量预防措施3.1 质量通病3.1.1 附件安装工艺差3.1.2 附件安装缺销针3.1.3 弧垂超标3.1.4 同相子导线间弧垂偏差超标3.1.5 导线磨损3.2 原因分析3.2.1 附件安装工艺差原因3.2.1.1 线夹歪、绝缘子歪;3.2.1.2 防震锤歪;3.2.1.3 绝缘子不干净;3.2.1.4 碗口不正。3.2.2 附件安装缺销针原因3.2.2.1 安装的销针规格小,震动脱落;3.2.2.2 应开口的销针未开口或开口小,震动脱落;3.2.2.3 施工人员

9、漏上销针。3.2.3 弧垂超标原因3.2.3.1 观测弛度人员计算出的观测档弛度未按图纸要求进行降温;3.2.3.2 弛度观测错误;3.2.3.3 附件安装时导线在滑车上的位置已串动,未校对弛度就进行安装。3.2.4 同相子导线及相间弧垂偏差超标原因3.2.4.1 观测人员技术能力较低或责任心不强;3.2.4.2 观测过程中滑车滑轮转动不同步;3.2.4.3 紧线调整未完全一致便进行了附件安装。3.2.5 导线磨损原因3.2.5.1 导线在运输、装卸及保管过程中磨损;3.2.5.2 导线落地采取保护不当磨损;3.2.5.3 临锚操作磨损;3.2.5.4 展放过程中磨损;3.2.5.5 附件安装

10、时磨损;3.2.5.6 飞车作业时磨损;3.2.5.7 导线鞭击磨损。3.3 预防措施3.3.1 附件安装工艺差预防措施3.3.1.1 附件安装前指定专人在地面看正后在导线上画印,安装完成后再次检查;3.3.1.2 防震锤在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防震锤安装位置准确,防震锤安装后不 得有锤头耷拉头现象;3.3.1.3 防震锤安装前绝缘子清洁无损伤、弹簧销完好,金具无锈蚀、螺栓应紧固且 穿向统一;3.3.1.4 附件安装后应马上检查绝缘子碗口朝向是否正确。3.3.2 附件安装却销针预防措施3.3.2.1 附件安装前检查附件所需销针是否齐全、规格是否正确;3.3.2.2 施工人员在附件安装时核对销

11、针规格,确保不以小代大;3.3.2.3 附件安装完成后对附件销针进行 100%检查,确保不发生缺销针及销针未开口 或开口小的现象。3.3.3 弧垂超标预防措施3.3.3.1 观测弛度必须由熟练掌握弛度观测方法的技术人员严格依据按照图纸要求进 行降温后计算出的正确观测档弛度值进行观测;3.3.3.2 观测弛度时,观测人员应多次对弛度进行校核,确保观测弛度的准确;3.3.3.3 附件安装时要校对弛度值,弛度值达到标准要求后进行附件安装。3.3.4 同相子导线及相间弧垂偏差超标预防措施3.3.4.1 选用技术能力和责任心强的人员负责子导线平衡控制工作,在作业前对人员进 行交底,明确要求;3.3.4.

12、2 架线前对使用的滑车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其转动灵活,在使用过程中对有问 题的进行更换;3.3.4.3 观测弛度时,观测人员应多次对同相子导线弛度进行校核,确保观测准确;3.3.4.4 附件安装时要逐档校核弛度值,弛度值达到标准要求后进行附件安装。3.3.5 导线磨损预防措施3.3.5.1 在装卸、运输和保管导线过程中,线轴立放在车辆中应适当绑扎稳固在车架上, 并支好掩木;3.3.5.2 用草袋、苫布、胶垫等做隔离保护,导线落地操作场设专人监护导线;3.3.5.3 所有的临锚可能与导线接触的部位均应进行包胶处理,卡线器安装前应核对型 号,槽口槽体是否圆滑;3.3.5.4 卡线器安装、拆除时,禁

13、止在导线上滑动和转动,并在卡线器后方导线上安装 胶管加以保护,应合理选择放线长度以减少导线过滑车次数;3.3.5.5 在满足导线安全通过距离的情况下,应选较小的张力放线值,在交叉跨越处采 取防磨措施,接续导线作业,将连接网套绕回线轴时应注意隔离保护,以防挤伤相邻导线;3.3.5.6 提线钩应包胶处理,拆除放线滑车时,应先在导线上安装保护胶管,严禁用钳子等铁器在导线上做记号;3.3.5.7 施工人员不得穿硬底鞋、带钉鞋上线作业,飞车轮槽和开口部分应包胶完好, 刹车可靠,飞车活门处铁件应进行隔离保护;3.3.5.8 减少导线在滑车中的停留时间,张力放线临锚时,将各子导线作不等高排列, 以防鞭击时损

14、伤相邻导线。4 接地工程质量预防措施4.1 质量通病4.1.1 接地沟深度不够;4.1.2 接头焊接长度不够;4.1.3 降阻剂没有按规范要求敷设;4.1.4 接地引下线工艺差;4.2 原因分析4.2.1 接地沟深度不够原因4.2.1.1 没有按照设计深度进行开挖;4.2.1.2 接地沟挖好后没有即时进行敷设,发生沟避坍塌;4.2.2 焊接接头长度不够、焊接质量差原因4.2.2.1 没有按规范要求进行焊接4.2.2.2 焊接人员为非专业人员4.2.3 降阻剂没有按规范要求敷设原因4.2.3.1 施工人员不懂规范要求4.2.4 接地引下线工艺差4.2.4 接地引上线材质硬,不易弯制,施工时无合适

15、的弯制工具,使接地引上线弯多 工艺不美观。4.3 预防措施4.3.1 接地沟深度不够预防措施4.3.1.1 开挖接地沟槽时,应根据设计图纸及地貌条件确定其深度;4.3.1.2 接地沟槽开挖深度宜比设计值大 10mm ,且不得小于设计深度;4.3.2 焊接接头长度不够、焊接质量差预防措施4.3.2.1 根据规范要求接地线采用圆钢时,应双面施焊且焊接长度应大于圆钢直径的6 倍。如为扁钢,应四周施焊焊接长度应不小于扁钢宽度的 2 倍。4.3.2.2 焊接工作应由专业焊工进行操作。4.3.2.3 接地线连接必须可靠,其焊接焊缝应五气孔、砂眼、咬边、裂纹等缺陷。4.3.3 降阻剂没有按规范要求敷设预防措施4.3.3.1 为确保接地体在降阻剂的包围之中,应每隔一米设一个接地体支架(用 8# 铁 丝制作)。降阻剂应均匀填充在接地体周围并压实。4.3.3.2 在埋设降阻剂之前应采用 2.5 :1 的比例将降阻剂拌和均匀,注入接地槽内的 接地体周围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