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企业文化培训听后感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4341871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司企业文化培训听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公司企业文化培训听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公司企业文化培训听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公司企业文化培训听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公司企业文化培训听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司企业文化培训听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企业文化培训听后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司企业文化培训听后感-沟通,首先从人际交往开始公司企业文化培训听后感-沟通,首先从人际交往开始提 要:人际交往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 自我的发展、 心理的调适、信息的沟通、各种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沟通,首先从人际交往开始公司企业文化培训听后感人际交往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自我的发 展、心理的调适、信息的沟通、各种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 人际关系的协调,都离不开人际交往。每一个人,都希望善 于交往、都希望通过交往建立起和睦的家庭关系、亲属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同事关系而这些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使个人在温馨怡人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生活和 工作。但在实际的交往过程中,总是或多或

2、少地存在着一些 不尽如人意之处,影响了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疑问:”我怎样才能使别 人喜欢我? ”,或者”怎样才能消除自卑感? ”,还有”怎样才 能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等等。还有人会问:”我为什么体会 不到人际交往的快乐?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那些在人际交往中颇受好评, 很得”人缘”的人一般具以下特点:乐观、聪明、有个性、独 立性强、坦诚、有幽默感、能为他人着想、充满活力等等, 当然,不是说这些特点都具备才能有好的人际交往。而那些 在人际交往中不太受人欢迎的人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自 私、心眼小、斤斤计较、孤傲、依赖性、自我中心、虚伪自 卑、没有个性等等。有了以上的

3、参照标准,大家就可以对照 自己,扬长避短。当然,在人际交往中,最主要的是坦诚,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人,不能丧失掉自我。阿谀奉承,随声 附和并不能换来良好的人际交往。如何在人际交往中正确地估价自己和别人。古语说得好:”人贵有自知之明”何为”贵”为何”贵”贵,说明其 难。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的确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错误的 自我估价中,对交往妨碍最大的,莫过于自卑和自傲。自卑,即对自己的知识、能力、才华等作出过低的估价, 进而否定自我。自卑的人在交往中,虽有良好的愿望,但是 总是怕别人的轻视和拒绝,因而对自己没有信心,很想得到 别人的肯定,又常常很敏感地把别人的不快归为自己的不 当。有自卑感的人往往过

4、分地自尊,为了保护自己,常表现 得非常强硬,难以让人接近,在人际交往中变得格格入。自卑心理源于心理上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很多心理 学家指出,自卑感和本人的智力、受教育程度、所处的社会 地位等因素无关,而仅仅是对”自己不如他人”的确信。所以, 要克服和预防自卑心理,首先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人无 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对于一些不可改变的事实, 如相貌、身高等等,完全可以用别处的辉煌来弥补,大可不 必自渐形秽。其次,要正确地与人相比,自卑心重的人往往 很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这本身不是坏事,可是他老是用别 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比,不是激发起奋起直迫的勇气,而 是越比越泄气,从而贬低、否定自己

5、,以偏盖全。其实,人 各有所长,自己不可能事事都强过别人,反过来也一样。见 贤思齐应当鼓励,这其中还有一个量力而行的问题,所以, 要防止和克服自卑感,还要注意不可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 求,在选择目标时除考虑其价值和自身的愿望外,还要考虑 其实现的可能性。与其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还不如设 立一些较为现实的目标,采用 ”小步子”原则,不断地使自己 得到鼓励。最后一点,要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因 为一次失败而一蹶不振,或因自己某一方面的过失而全盘否 定自己。自傲与自卑相比,也源于错误的自我估价,自傲者喜欢 过高地估计自己,在交往中表现为妄自尊大、自吹自擂、盛 气凌人,而且不愿和自认为不如自己

6、的人交往。这样的人当 然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自傲者一旦受挫,往往会较为自卑C 自傲者要学会尊重别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这样才有利 于客观评价自己,还要学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否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他人,同 样关系到人际交际能否顺利进行。要走出对他人认知的心理 误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以第一印象作为取舍判断的标准。第一印象, 也就是第一次对人知觉时形成的形象,它往往最深刻,而且 常会成为一种基本印象而影响对他人各方面的评价。俗话 说,先入为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们很重视给别人的第 一印象,但也该看到,第一印象得之于较短时间的接触,又 无以往的经验作参照,主观性、片

7、面性较强。所以,一定要 注意其消极的一面既不能因第一印象不好而全盘否定,又要 防止被表面的堂皇所迷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要练就一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事,在长 期的相处中全面、正确认识和了解他人。第二,不因一时一事评价人。某人刚犯了一个大错误, 于是就有人发现,他从来就不是好人。这是近因效应在作怪。 在较为长期的交往中,最近的印象比最初的印象更占优势, 这是一种心理惯性。由于这种惯性的作用,人们往往会以最 近的印象来评价人。另外,还有所谓”光环”效应,某人的一种优点、优势放大变成了笼罩全身的”光环”,甚至原来的缺点也被掩盖或者蒙上了一层夺目的光彩。这种对他人认知的 最

8、大失误就在于以偏盖全。”借一班而窥全豹”并不总是适合 于一切人和事,个别和局部并不一定能反映全部和整体。在 人的诸多行为或性。格特征中抓住某个好的或不好的、就断 定他是好人、坏人,无疑是幼稚的。恰当地、全面地认知他 人,才是最重要的。第三,切莫先入为主,第一印象固然是一种先入为主, 除此之外,在我们的头脑中,总有一些先在的,得之于各种 途径的观念,并常常以此来评价和判断他人,因为这样做所 耗费的心理能量最少,也就是说,它最省事。但是,图省事 往往会造成一些认知偏差。什么美国人开放,英国人保守, 商人精明世故,农民老实本分 。这些说法虽与某些人的 特征相吻合,但绝不是个个如此,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人如其面,各各不同,不能用概念来衡量人,把人简单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