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4340731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谈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谈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谈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谈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姜堰市叶甸中学颜荣海【提要】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所提倡的积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是要求我们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师生平等互动,可以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关键词】平等互动 合作探究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一个双边的脑力劳动过程。教学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教学的精彩,不在于教师讲的精彩,而在于学生学有所得,在于学生学的精彩。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最终的不教。在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

2、把精彩留给学生”的今天,语文教学中如果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其实只是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这是语文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根据新课标的基本教学理念,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互动的过程中进行,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只有实现师生的平等

3、交往与互动,才可能提高教学效率,获取最佳教学效益。一、 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1、单向的填鸭式教学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管理者和控制者,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处于教师的监控下,课堂教学是一种“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给我存”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庄严神圣、高高在上的权威角色使学生不敢与其平等对话。笔者曾对学校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敢于向教师提问的仅占2 0,敢于当面指出教师错误的学生更是微乎其微。可见,不是我们的学生没有疑问,而是因为学生“太守纪律”根本就不敢问,也就根本谈不上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权利。对此,我们要呼吁,教师和学生应当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师与学生应

4、该是平等的,教师讲课要以学生为对象,学生并非局外人。因此,我们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应对学生有太多的限制,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质疑,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不少教学仍然是注重言传口授,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说,学生被动的接受,课堂上所有的知识全凭教师的一张嘴,学生呆若木鸡的听。这种缺乏生机,僵化死板的教学方式常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压抑的状态,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要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提高语文能力。也许有人要问:知识不靠教师传授怎么能变为学生的知识?我就这样传授效果不是很好吗?对此,笔者不感苟同。讲授法在

5、教学中的作用当然不可否认,但是不顾学生的实际而一味的讲授,那不是“对牛弹琴”吗?其效果当然是可想而知的。学生大脑接受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学生对所要接受的知识要加工、消化、吸收,光吃不消化肯定是不行的,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学生能接受得了吗?不是有教师经常埋怨学生,讲过的东西老掌握不住吗?问题是你讲多了,所有的知识你都包办代替了。这是你能包办代替的吗?要知道,教师是指导学生学习,和学生一起探讨,起主导作用的,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以“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讲授新课巩固新知布置作业”为形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同样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如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容易陷入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误区,忽视

6、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强调了知识性教学,却忽视了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发展。2、单一的知识性传授我们知道,在人所拥有的知识结构中,有显性的知识,也有隐性的知识。前者以概念、命题、原理、原则、事实来表现;后者以情感、态度、价值、信念、习惯等来表现。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说,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体现在“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上,也就是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人文性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培养。要知道,离开了人文内涵,语言的躯壳则衣不附体;离开了语言的外壳,人文内涵则无衣附体。我们的教

7、学往往只是把知识的传授当作唯一追求的目标,把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教学重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单一的知识传授,学生的综合素质势必下降。说句实在话,我们在取得成绩的背后,是否有过忧虑和悲哀呢?老师们不是普遍的埋怨学生素质低吗?说得夸张一点,这都是追求单一的知识传授而导致的恶果。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本不是矛盾对立的,应该辨证地来看待。不管是那种教育,学生的知识全面了,各种素养提高了,他当然就会考好。一提应试教育似乎就背离素质教育的轨道,一提素质教育就否定应试教育的成绩,这两种倾向都是不对的。新课程特别强调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

8、相统一,正是重视三维目标的具体体现。这就要求学科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关注知识目标的完成情况,而且还要重视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完成情况。要做到三维目标齐重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3、 把学生看成机器,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多年的教学实践,课堂教学一直提倡教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教师也常用一种固定的、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强调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课堂上强调纪律,惟恐学生因做小动作、开小差等影响知识的掌握,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严格控制和监督。师生关系过于严肃,缺少亲和力,教师对于学生过于挑剔,生怕学生被表扬多了而翘尾巴,常常针对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大加指责、批评。教师对学生采取不

9、信任态度,对学生的行为实行全程监控,有时连细节都不放过,惟恐“照顾不周”。教师在这种专制式的教育中获得权力感,评定学生的好坏,也以分数作为衡量的唯一砝码,有些教师甚而觉得,幸亏还有考试可以让那些不知天高地厚、自以为是的学生有挫败感,否则,真不知道该用什么法宝镇住他们。这种情况下的师生关系紧张,而学生对教师抱有恐惧心理,从而循规蹈矩,消极应付,没有了个性。这样的课堂像法院,教师俨然是一个大法官,在用自己手中的权力给每个学生量刑。小学生成了小大人,缺乏童真,缺少活力,从小学会了伪装。这样的课堂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如果当领导者,一定是独断专行者;如果当下属,一定是唯唯诺诺,没有主见的,或者说不敢有主见

10、的;等等。从而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学生是有棱有角的,他们有各自的独特的个性,我们怎能用同一个模式来教育学生呢?学生参差不齐,这是难以改变的事实。我们知道人无全才,但应该坚信人人是才,我们只有在人格上尊重学生,因材施教,使他们扬长避短,人人成才。所以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4)评价手段单一,大搞题海战术过去教学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砝码,从而培养出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甚或一些成绩优异道德败坏的学生,等等,这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因为各个学生的潜能优势面各有侧重,如果不考虑

11、这一点,一味的从某一方面要求学生,势必会扼杀学生的潜能。“差生”与其他学生相比,更容易被忽视。当然,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考试,这无可非议;适当的题目要做而且必须做好。但是题海战术能够代替得了知识和能力吗?题目做得完吗?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我们在讲题的过程中要讲出规律和方法,应多开展一些讲座,从理性方面给学生以指导。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评价方式,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重视学生情感的发展,关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当然,这也带来操作方面的问题,因为没有了分数,或者说多了一些其它有弹性的、可能带有主观色彩的评价因素,操作起来不是很客观、公平,这

12、会不会助长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或者一些自负的学生在本来很公正的评价下因自我感觉比别人强而大加怀疑。所以,笔者觉得评价制度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其评价的公平、公正,以及怎样放手让老师自主的选择适合本班及各个学生的评价方式,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充分发展。那么,从国家对地方,地方对学校,学校领导对教师,都应形成与新课程标准相符的评价体系,否则势必会形成:上面说上面的,下面根本未落实新课改精神,使新课改精神永远只是理想化的东西,而没办法实现,成为一纸空谈。二、 语文教学中师生平等互动的意义1、“互动”可以营造课堂民主、和谐的氛围。 “互动”促使师生的角色都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

13、的管理者,他们抛开教参所限制的条条框框,摘下了师道尊严、神圣不可侵犯的严肃面具,俯下身子,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成为发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也不再只是无奈的听众,教师的配角,被动的学习者,而是地位相同、人格相等的对话者,学习的伙伴。师生形成了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中,敞开心扉,平等交往,达到互动互学的目的。2、“互动”可以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实现由重“教”向重“学”的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由重“传授”向重“指导”的转变,由重“模式化”向重“个性化”的转变。如此

14、说来,学生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权,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在教师营造的有巨大吸引力的情感场中,主动动脑、动口、动手,探究自然的奥秘,思考人生的真谛,感悟事物的本质,认识生活的道路。3、“互动”可以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具有爱生尊师、心理相容、教学相长等特点。教师对课文的情感影响着学生,学生对课文的感受感染着教师。师生心意相通,互帮互学,投入了热情,投入了个性,投入了情感,投入了整个生命。他们一起赏美景同陶醉,与英雄共悲欢,为美文齐击节。教师、学生、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互动中彼此交融。4、“互动”可以让课堂生动起来。没有了课桌椅的羁绊,没有了课堂里的正襟危坐,没有

15、了一问一答式“绳索”的牵引,学生活动在自由的时空里,飞扬着自主学习的激情,享受着自我表现的喜悦,创造着五彩缤纷的生活。在对话、讨论、操作、质疑、表演、诵读、辩答等师生共同的活动中,人人各抒己见,既可认同,也可争辩,共同体验着学语文、用语文的快乐,感受着生命成长的意义,享受着自我实现的满足,分享着彼此的知识、思考、见解、情趣。三、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构建语文教学整个过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结果三个部分。它们与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主导) (主体)学 生教 师教 什 么怎 样 教及时反馈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结果学 什 么怎 样 学及时补救目标教学理论也强调教学过程应以师生的共同活动为基础,教师知道怎样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懂得怎样学,注重师生双边的“互动”。语文教学要实现师生互动,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就应该充分了解教学对象,明了学生的实际“学情”,因人善诱,向着教学目标,共同进行,互动变化。具体说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转变角色,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生生生命互动的过程。”师生在互动交往的过程中,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有这样一个故事:在英国南部的一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