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命 (3)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433857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爱生命 (3)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热爱生命 (3)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热爱生命 (3)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热爱生命 (3)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热爱生命 (3)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爱生命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爱生命 (3)(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课例热爱生命一、教学设计 【教学依据】 热爱生命是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著名的短篇小说,这部小说以雄健、粗犷的笔触,描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抛弃了,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非常艰难地前行着。在他的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他遇到了一匹病狼,在与同样虚弱的野狼的较量中,他最终咬死了狼。最后,他被捕鲸船上的人发现救起。 这是一篇逼真的小说,作者把人物置于近乎残忍的恶劣环境之中,让主人公在与寒冷、饥饿、伤病和野兽的抗争中,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展示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奏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从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巨大潜能,这种潜量是无法诋毁的。它会让

2、你活下去,不管你面对的是会吞噬你的荒野,还是会吃掉你的野兽,或是饥饿、疲惫,生命都会帮助你战胜它们。它告诉我们:相信生命,和我们的生命紧紧相依,我们就会尽享生命的美丽与神奇、生命的剽悍与强大。 课程标准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篇小说的情节扣人心弦,但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阅读小说时不能仅停留在关注情节发展、关注人物命运上,而应上升到感受生命、关注人类、认识自我的新高度。在阅读中探察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心理活动,与人物一起去经历一次心灵之旅。【教学目

3、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杰克伦敦小说的创作特色。(2)识记、理解本课生僻难词。(3)把握小说的情节,弄清小说的主人公所面临的生死考验; (4)仔细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意志的作用; (5)理解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快速阅读整体感知内容(2)通过复述把握小说情节;(2)通过梳理情节体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3)运用寻读、精读的方法品味精彩片段,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且言之成理;(4)通过比较阅读,拓展阅读视野,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2)感知人热爱生命的本能,珍惜生命。(3)学习主人公

4、坚忍顽强、不畏艰难险阻的抗争精神;【教学重点】诵读,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体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体会小说的象征意义。【教学构思】 比较导入,先声夺人 了解背景,激发欲望 整体感知,进入角色 研读赏析,畅谈感受 掌握方法,学有所得深层领悟,砥砺思维适度延伸,体现德育【教学方式】 初读小说感知故事情节时,鼓励学生自主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把握情节的过程中,捕捉到最打动自己心灵的内容,获得初次审美体验,小说的主题也随之凸现出来。 营造交流的氛围,学生畅谈情节的动人之处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关注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内容,通过品读体会,学生再次经历心灵体验,开始思考关于“生命”的话题,自

5、然而然地贯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加大课堂的容量,挖掘教材的深度,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学生反复阅读、熟悉课文,查阅相关资料,自行学习疑难字词,分组解决下列问题:1.了解19世纪末的美国淘金热,以及杰克伦敦的有关作品;2.收集极地环境的地理、气候等方面知识;3.搜寻珍视生命的有关名言或故事。教师查阅作者、作品等相关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探究法、引申比较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 2课时。二、课堂实录与评价第一课时(一)、导入(由荒岛余生引入)大家还记得鲁滨孙吗?他在濒临绝境时的惊人毅力让我们难以忘怀。其实又何止一个鲁滨孙,杰克伦敦笔下那

6、位无名的淘金者所表现出来的求生的欲望,所展现的生命的潜能更让我们震撼。(多媒体展示课题、作者)(二)、作者及作品简介1.学生自主介绍搜集的有关资料。2.教师整理补充:(1)作者介绍杰克伦敦是一个自幼当童工、漂泊在海上、跋涉在雪原、而后半工半读才取得成功的美国著名小说家,他一生共创作了约50部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野性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和一系列优秀短篇小说。(多媒体展示杰克伦敦照片及热爱生命等书影)(2)时代背景19世纪末,在和美国北方领土阿拉斯加相毗邻的加拿大朗戴克一带发现了金矿。成千上万的人卷入了“淘金热”,可是幸运者毕竟是凤毛麟角,不知有多少人梦断在那冰天雪地的极地荒原里。有这样一个淘

7、金者,被同伴抛弃、没有食物、没有御寒设备,还伤了一只脚学习热爱生命,我们能感受到一场残酷的挣扎、求生之战! (3)名家品评高尔基曾称赞杰克伦敦“善于刻画毅力坚强的人们”。他的一组以阿拉斯加北方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都显示出这样的特色,其中受到列宁赞赏的热爱生命,是最具光彩的一篇。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对这篇小说非常喜爱赞赏,克鲁普斯卡娅曾经在回忆列宁时说过:“在伊里奇逝世的前两天,我在晚上给他读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这本小说还放在他房间里的桌上。这是一篇很有力的作品。伊里奇非常喜欢这篇小说。第二天他要我继续读杰克伦敦的小说。”(三)、整体感知(多媒体展示)1.标出生字、词语,查工具书注音释义

8、:狼嚎(ho):大声叫。转瞬(shn)即逝:转眼就消逝了。咀嚼(jje):用牙齿磨碎食物。半身不遂(su):原指身体一侧发生瘫痪,不能动弹。2.复述故事,把握情节梗概:极度饥饿,以驯鹿剩骨维生。历尽艰辛,发现海边大船。努力爬行,遭遇病狼跟踪。殊死搏斗,最终战胜病狼。 (多媒体展示问题)3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主人公在这茫茫荒原上经历着哪些生死考验?他靠什么顽强地生存下来? (老师总结:极地恶劣的地理环境、气候、食物的匮乏、体力近乎衰竭、野兽出没等。但主人公靠着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求生欲望,一面同自然抗争,一面努力地克服自身弱点不断磨炼自己,最终战胜这一切,顽强的生存下来。 )(四)、研读赏析师:在

9、这篇小说中最打动你的情节是哪一个?过一会请你朗读出来,并说说它为什么打动了你?(每个学生都会有让自己感动的片段,如此设计,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学生纷纷举手朗读,朗读后交流) 生1:(朗读课文第25、26自然段)最打动我的是主人公躺着等待病狼来舐他这一个情节。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悲壮,两个同样虚弱的生命,为了那一线生机,消耗着各自的耐心,渴望生存,到了最后已演变成了拼搏的本能。我体会到了生命的无限伟大,又体会到了生命的无限渺小。 师:人,在自然中是渺小的,渺小得如同满地的荒草。但渺小的“人”因为拥有强大的生命和坚定的信念而从远古走来、创造了异彩纷呈的文明和财富。 生2:(朗读课文第4

10、自然段)在这篇小说中,主人公为了生存,吮吸骨头以及把骨头砸成酱吃的这一情节最能打动我,尤其是“衔”“残余”“使劲”“吞”这几个词深深的使我震撼了,我感到,虽然他只是在维持一个随时都可能丢失的生命,但这样的举动表现了主人公无比顽强的生存意志和对生命的热爱。 师:你说得很对!同学们的体会都很深入,也把握住了小说的主题。这是一篇弘扬热爱生命的赞歌,我们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到生命本身蕴含着巨大的潜在能量,生命有时是极其脆弱的:瞬间,它可能就会化为乌有;可是生命有时又强大得让你惊叹。不管面对会吞噬你的荒野、野兽,还是饥饿、疾病的折磨,这种能量都会支撑着你勇敢地战胜它。 生3:我想谈谈第三自然段写主人公

11、见到驯鹿骨头时的心理描写。(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朗读后评价:即使生肉、碎骨也让他感到欣喜,可见对生命的热爱,对生的渴求。同时他不觉得痛则说明身体的虚弱,反应开始迟钝了。他联想到生命是如此脆弱,这说明即使意志坚强的人也有内心的矛盾和痛苦,真实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师:是啊,人在同环境和困难斗争的时候也有自身的灰心和软弱,他是否消沉,退缩呢?行动就是最好的证明,生命如此脆弱时还在执著求生,维持一个自己也知道随时可能丢失的生命。 生4:这一段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感动的心理描写是“生命就是这样吗?真是一种空虚的转瞬即逝的东西。只有活着才是痛苦。死并没有什么难过。死就等于睡觉。它意味着结束,休

12、息。”这是主人公看到已死的生灵而由彼及此的哲思。主人公是极度矛盾的,对死与生的选择,只在一念之间,过了这心理的难关,之后的目标便是为生存下来而奋斗,这更突出他锲而不舍的精神,着实让人心里为之一震。 生5:(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课文写到他已靠近那希望之船,却可望而不可即,“那条船离他不过四英里路无论如何他也爬不完这四英里路。这一点,他是知道的,而且知道以后,他还非常镇静”“他仍要活下去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即使到了死神的铁掌里,他仍然要反抗它,不肯死”。这是多么坚强有力的生命意志和求生的精神!生6:人和病狼最后较量的情节很精彩。(朗读课文第27自然段)牙咬手,手抓牙,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13、的搏斗方式。牙和手都无力了,可是人终于用另一只手慢慢摸过来,“一下把狼抓住”了。几分钟后,人把全身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可惜他的双手已无力把狼掐死。可是他还要用嘴咬住狼的咽喉终于,狼死掉了,像“铅液”一样的狼血灌入人的胃里。人战胜了狼,杀死了狼,喝了狼的血,而不是相反。师:主人公在同自然和自身弱点的斗争中不断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和求生的信念,培养了顽强的生命意志和勇敢精神,成为顽强不屈、具有超人勇气的强者。这段描写就是他这种精神的最真实、最精彩的写照。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学生齐读)第二课时(五)掌握方法师:小说之所以产生了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课文通过“他”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

14、一幅幅生命垂危者求生的画面。在塑造这一人物时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交流,最后形成共识。)(教师总结:我们之所以被这篇小说的许多情节打动,不仅是因为它带有浓厚的传奇色彩,还因为我们在故事情节中很难找到人为编造的痕迹,这得归因于作者对主人公在特定境遇中运用的大量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师:一般人读小说,最爱看的是故事情节,往往容易忽略甚至跳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小说中大量并且细腻地描写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重读小说,人物的哪些心理活动打动了你?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阅读、体会,然后交流) 生1:在这篇小说中,有一段写主人公醒来看到身边的事物,看到河流、小山、大海

15、和船,但他以为这些都只是自己的幻想。透过这一段,可以想像到主人公当时早已麻痹的心态和绝望的情绪,由此又可见,主人公明明知道自己是在做不可做到的事,却不轻言放弃,执著顽强地求得生存! 生2::对,我也有同感.作家紧接着用比喻,用动作烘托心理,形象地描述了主人公精力殆尽但仍不屈服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鲜明地把他奋力抗争的感人动态烘托出来。 师:文中说,他的疲倦就像大海的涨潮,“一涨再涨,一点一点地淹没他的意志”,但是他还“用无力的双手划着,凭着一种奇怪的心灵作用”,也就是对生命的热爱和执著,“找到一丝毅力,比较坚强地划着”。出色的描写让我们深刻领会到人物虽虚弱到极点而心灵执著的情态。它揭示了主人公战胜病狼的主观原因,衬托出他坚强不屈的性格。我们来齐读这一自然段。 (学生齐读) 师:通过品读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和力量,思想上有了深刻的感悟,获得了丰富的心灵体验和成长。师:接着请同学们找一找文中的细节描写。过一会请你站起来给同学们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