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4335560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高考考纲明确要求的有以下八种:比喻、比较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一般说,比喻、夸、拟人是语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构造类;反问和设问表述增强语气类。这八类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各不一样,下面做一简要归纳。1 .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

2、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比喻由三局部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比喻清楚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假设、犹、好似、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彳)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那么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似、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似一朵花一样。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风光,简直

3、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附】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徜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此外有:“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

4、“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假设高山,汤汤乎假设流水?吕氏春秋怵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2 .比较: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比较分为拟人和拟物。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令文章更生动。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

5、,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一一洛然自清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一洛望?杜甫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一?春旅自清2拟物(借物喻人: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句: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例句: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淀舞【比喻与比较的比较】比喻和比较,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一)比喻与比较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上匕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

6、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比较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一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较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较最重要的标志。请看如下例句:故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攻暂且围着算了。(徐?奠基礼?)(2)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老舍?骆驼木子?)(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朔睑字塔夜

7、月?(4)真理它却不会弯腰。臧克家?胜利的狂焦?例1取瓮中之鳖待擒这一点说明敌人当时的处境,二者有相似点,能给人具体形象的感受,这是比喻。例(2)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样子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也属比喻。例(3)“月亮“星星本是无生物,并无“露面“惊散这样的特征,现以生物的特征描写它们,只是为了让其情态逼真,跃然纸上,这是比较。例(4升各无形的抽象物“真理人格化、形象化,也属比较。(二)比喻与比较的句式构造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局部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较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

8、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管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例如“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袁鹰?十月长安街?)。这是暗喻、由本体长安街)、喻体大海卜喻词成)构成,又如“我们之闻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土)。这是借蝠,借“厚障壁比喻我与闰土之间形成的隔膜。它把本体和喻词都隐去了,只用喻体代替本体。另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这却是拟人句,将“波浪当作人描写,赋予它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比喻和比较虽然是两种党见而又容易混淆的修辞格,但只要我们把握了区分两者的要领,就会一目了然。3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9、。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局部代全体、整体代局部。方法: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局部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局部代本体事物。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一一?望天门山?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一一做土?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一一幽岭三章?工具代本体。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出一?俞钱饭?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

10、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你们杀死一个公朴,会有千百万个公朴站起来!一一湿后一次讲演?6以结果代原因例如:令人捧腹捧腹是捧着肚子,捧腹的原因是出现笑话或令人发笑的东西。以“捧腹的结果代之“笑话等令人发笑的原因。7形象代本体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借喻与借代的区别】借喻和借代都是隐去本体,只出现客体(喻体或借体)的辞格,因而容易混淆,下面介绍简便的辨析方法。首先看本体和客体之间是否有相似性,没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如“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中“旌旗烽烟到底是借喻还是借代用法呢?先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烽烟:古代边

11、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大家想想,“旌旗和军队,”烽烟和“战争之间没有任何相似性,因此可以判断这两词的用法不是借喻。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关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指这个本体。古代军队在行军和作战时都举着自己特有的旗帜,旗帜既用来区分敌我,又用来指明军队前进的方向。因此可以用旌旗来代指军队。“旌旗十万即十万旌旗。“旌旗不能发出“斩的动作,能发出“斩的动作的肯定是人,所以“十万旌旗指“十万军队。同理,古代一遇敌人侵犯,边境就燃狼烟报警,所以烽烟狼烟俨然成了战争的代名词。“南国烽烟正十年就是“南国战争正十年。所以,把握住借喻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

12、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有相关性这一特点,就能将二者区分开。其次看能否转换成明喻,能转换成明喻的是借喻,不能转换成明喻的肯定不是借喻。如“敌人像狗一样夹着尾巴逃跑了运用的是明喻,换成借喻就是“这条狗夹着尾巴逃跑了。在上面两句中,本体是“敌人,喻体是狗,喻词是像。由明喻到借喻,只是省略了本体和喻词。因此所有借喻只要增加本体和喻词都可以转换成明喻。“旌旗十万斩阎罗一句假设是借喻用法,旌旗是喻体,军队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军队像十万旌旗一样斩掉了阎罗,显然不成句子。同理,假设“南国烽烟正十年运用的是借喻手法,那么“烽烟是喻体,“战争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南国的战争像烽烟一样整整十年,

13、显然不成句子。因此可以断定以上两句不是借喻用法。再,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是借喻用法,也可以是借代用法。那么如何区分呢挺时就要看与客体相应的词语是否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借喻是以此哺彼,重在喻,因此与客体(喻体)相关的词语必须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借代是以此代彼,重在代,因此与客体(借体)相应的词语不必改成与之相应的说法。请看下面两例。A1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借喻)A2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榨尽了我们的血汗。(借彳t)B1大白熊毗牙咧嘴向我扑来。(借喻)B2大白熊容许了我的价钱。(借代)上面两组中A1、B1都是借喻。A1中客体是“毒蛇猛兽,与它相关的词语“吃尽血肉都采用了

14、相应的比喻说法。这句话可改为明喻“最可恨那些敌人像毒蛇猛兽一样吃尽了我们的血肉。A2是借代,不能换成明喻。因为与客体(毒蛇3兽)相关的词语(榨尽、血汗)没有改为与它相应的说法,可见客体只是作为一个代号,换个名字罢了,并不是用来打比方的。毒蛇猛兽代指反统治者或敌人。改为一般说法就是“最可恨那些反统治者榨尽了我们的血汗。第二组中B1是借喻,可转为明喻“那个人像大白熊一样向我扑来。形象地描写了那个外国人肥胖的身躯、笨拙的动作,又像熊一样凶狠。而在B2中“大白熊仅代指那个又白又胖的外国人,是用某人的特征来代替该人,与它相应的词语“容许没有改成描写动物相应的说法。假设改为一般说法就成了“那个人容许了我的

15、价钱。但不能改为明喻:“那个人像白熊一样容许了我的价钱,显然不成句子。总之,看与客体相应的词语是否采用相应的比喻说法。假设是借喻,与客体(喻体)相应的词语必须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假设是借代,与客体(借体)相应的词语不必改成与之相应的说法。如果从以上三方面进展辨析,就不难将借喻和借代区别开。如“丈夫难过了,她却觉得抚慰,到底,萤火虫飞回了车间,她自己也没影响工作。(喇不开你?)这句是借喻用法。首先萤火虫光虽弱但也要奉献给社会,与耿玉亭身体残废却坚持工作、为社会作奉献二者有相似性,其次与客体(萤火虫)相应的词语“飞采用了比喻说法,由此可判断这句话运用的是借喻手法。以下句子中同样运用了借喻手法,分析从略。1、要去除语言中的“垃圾,拭去蒙在“镜子上的灰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2、很难没想,在五颜六色的染缸里,纯丝素绢能够保持自己的洁白。(1、2选自次家都来讲究语言的文明和安康?)&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故土?)以下句子运用了借代手法,读者可以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