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成语故事15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4329431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成语故事1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经典成语故事1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经典成语故事1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经典成语故事1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经典成语故事1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典成语故事1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成语故事15篇(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典成语故事15篇 经典成语故事1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薛蟠从江南带回两箱东西送给薛姨妈及宝钗,工于心计的宝钗把土产绫罗绸缎及洋货分成许多份,送给贾府上上下下的姊妹们,林黛玉自然而然少不了,贾环那里她也没有忘记,赵姨娘感激涕零地夸奖宝钗说:“难怪都说宝丫头做人大方,她哥哥能带多少东西回来?她挨门送,连我这样没时运的她都想到。若是那黛玉,对我们正眼也不瞧,哪里肯送东西?”她想起宝钗是王夫人的亲戚,想到王夫人那里买个好,便到王夫人的房子嬉皮笑脸地说:“你瞧这是宝姑娘送给环哥的,宝姑娘想得周到,真是大户人家的闺女,怎么不叫人敬重?怪不得老太太成天赞不绝口地夸她!”王夫人本来就对赵姨娘爱理不理,她说的话

2、又不伦不类,就阴阳怪气地对她说:“给你了就收了去拿给环哥玩罢”赵姨娘是来讨好的,没想碰了一鼻子灰,只得讪讪地回到自己房中。经典成语故事2箕,是一种器皿,多半用竹、柳,或者是藤之类柔软的植物织成,而裘是一种皮物,是用一片片的兽皮,缝合而成的一种皮衣。制作这两种东西的人,都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再运用熟练的技巧,才能够制成完美的箕和裘。在“礼记”这本书中,曾经出现过:“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这几句话。什么意思呢?它是在说明一个家庭中,如果父兄是做铸冶金属的,子弟们因为看惯了冶合各种金属,把残破的东西修补完善,所以就会先学会用一片片的兽皮,把它缝合成一件裘袍,作为学习冶金的准备。

3、同样的,如果父兄是造弓的能手,子弟也会先用竹、柳等柔软的东西,编织成箕,作为学习造弓的第一步。以上这都是循序渐进的方法,因为先学习裘袍,然后学冶金会比较容易;先学制箕,再学制弓。“克绍箕裘”就是出于“礼记”这几句话,用来表示子孙继承先人的事业。例如,一个文学家或艺术家,他的儿子女儿也从事写作,绘画或雕刻,这就是“克绍箕裘”的最好例子了。经典成语故事3【注音】gng gu zh h【典故】粱则无矣,粗则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则诺。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三年【释义】庚、癸:军粮的隐语。原是军中乞粮的隐语。后指向人借钱。【用法】作宾语;指向人告贷求助【近义词】呼庚呼癸【押韵词】木木樗樗、映

4、月读书、意懒情疏、红紫夺朱、三荆同株、和璧隋珠、街号巷哭、百八真珠、冯谖三窟、强盗挂念珠。【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与晋、鲁等国会盟,吴国大夫申叔仪向鲁国大夫公孙有山氏借军粮,大家不好直说,只好用隐语代替。鲁国大夫公孙有回答说:“高梁已经没有了,粗粮还有一些,到时登上山高声呼喊:庚癸乎!我们就知道了。”【成语举例】储偫委积,师旅无庚癸之呼。 唐柳宗元安南都护张公墓志铭经典成语故事4营:像苍蝇到处乱飞比喻某些小人得到名誉,到处钻营的意思。苟:苟且,这里是不顾优容的意思。比喻为了追逐好吃的东西,像苍蝇一样飞来飞去,像狗一样的不知羞耻。(贬义词)“蝇营”出自诗经小雅青蝇诗。诗共3节,每节都以“营

5、营青蝇”开头,第一节四句:“营营青蝇,止于樊。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营营,形容往来频繁之状;青蝇,蝇类中最惹人厌恶的绿头苍蝇;樊,义同“藩”,即篱笆;恺悌,亦作“岂弟”,和乐平易之意,左传僖公十二年:“诗曰恺悌君子,神所劳矣”,杜预注“恺,乐也;悌,易也”。这四句大意是说,绿头苍蝇真讨厌,嗡嗡营营停在篱笆上面。和善明理的君子啊,决不可听信谗言。这是一首政治讽喻诗,诗人把播弄是非、颠倒黑白的小人比作“青蝇”,把谗佞小人为争逐名利无孔不入、不择手段的行为称之为“蝇营”,说卑鄙小人象营营往来的青蝇一般,讨厌之至,正人君子要警惕。“狗苟”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送穷文“蝇营狗苟,驱去复还”,他在“蝇营”之

6、后添了“狗苟”二字,这个成语从此流传。送穷文是一篇颇有寓意的_,文中说要送走五个穷鬼“智穷”“学穷”“文穷”“命穷”和“交穷”,“凡此五鬼,为吾五患,饥我寒我,兴讹造讪。蝇营狗苟,驱去复还”。狗苟,是形容苟且、贪婪下作、偷偷摸摸。“蝇营”和“狗苟”二字均同音相连,在字面上组合得较巧妙。“蝇营狗苟”一般都用来形容没有廉耻的卑污人物。经典成语故事5成语拼音 r y w zh成语解释 尔:你;虞、诈:欺骗。表示彼此互相欺骗。典故出处 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成语故事春秋中期,楚国在中原称霸,楚庄王根本不把邻近的小国放在眼里。有一次,他派大夫申舟出使齐国,指示他经过宋国的时候,不必要向

7、它借路。申舟估计到这样一来,必定会触怒宋国,说不定因此而被杀死。但庄王坚持要他这样做,并向他保证,如果他被宋国杀死,自己将出兵讨伐宋国,为他报仇。申舟没有办法,只好将儿子申犀(xi)托付给庄王,然后出发。 不出申舟所料,他经过宋国时因没有借路而被抓住。宋国的执政大夫华元了解情况后,对庄王如此无礼非常气愤,对宋文公说:“经过我们宋国而不通知我们,这是把宋国当作属国看待。当属国等于亡国。如果杀掉楚国使者,楚国来讨伐我们,也不过是亡国。与其如此,倒不如把楚使杀掉!” 宋文公同意华元的看法,下令将申舟杀了。 消息传到楚国,庄王听到后气得鞋子来不及穿,宝剑也没时间挂,就下令讨伐宋国。 但是,宋国虽然是个

8、小国,要攻灭它也并不容易。庄王从公元前595年秋出兵,一直围攻到次年夏天,还是没有把宋国的都城打下来。庄王的锐气大大低落,决定解围回国。 申舟的儿子申犀得知后,在庄王马前叩头说:“我父亲当时明知要死,可是不敢违抗您的命令。现在,您倒丢开从前说的话了。” 庄王听了,无法回答。这时,在边上为庄王驾车的大夫申叔时献计道:“可以在这里让士兵盖房舍、种田,装作要长期留下。这样,宋国就会因害怕而投降。” 庄王采纳了申叔时的计策并加以实施。宋国人见了果然害怕。华元鼓励守城军民宁愿战死、饿死,也决不投降。 一天深夜,华元悄悄地混进楚军营地,潜入到楚军主帅子反营帐里,并登上他的卧榻,把他叫起来说:“我们君王叫我

9、把宋国现在的困苦状况告诉您:粮草早已吃光,大家已经交换死去的孩子当饭吃。柴草也早已烧光了,大家用拆散的尸骨当柴烧。虽然如此,但你们想以此来压我们订立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那么我们宁肯灭亡也不会接受。如果你们能退兵三十里,那么您怎么吩咐,我就怎么办!” 子反听了这番话很害怕,当场先和华元私下约定,然后再禀告庄王。庄王本来就想撤军,听了自然同意。 第二天,庄王下令楚军退兵三十里。于是,宋国同楚国恢复了和平。华元到楚营中去订立了盟约,并作为人质到楚国去。盟约上写着:“我不欺骗你,你也不必防备我!”。经典成语故事6【拼音】t s gu png【典故】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释

10、义】烹:烧煮。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用法】作谓语、定语;讽刺用语【结构】连动式【相近词】卸磨杀驴、鸟尽弓藏【相反词】感恩戴德、始终不渝【押韵词】恩甚怨生、超度众生、夏虫不可言冰、弊绝风清、朝令夕更、无足重轻、怜我怜卿、破衲疏羹、北郭先生、铢两相称。【年代】古代【成语故事】春秋末期,楚国的范蠡和文种到越国去做官,辅佐被吴王夫差打败的勾践,他们发奋图强,终于使越国强大,最后灭了吴国。范蠡深知勾践的为人就到齐国隐姓埋名经商,他写信劝文种离开说:“狡兔死,走狗烹”。文种不信后被勾践所杀。【成语举例】大凡古来有识见的英雄功成名就,便拂袖而去,免使后来有“鸟尽

11、弓藏,兔死狗烹”之祸。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九回经典成语故事7【注音】bn jng do g【典故】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释义】班:铺开;道:叙说。用荆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坐下来谈谈别后的情况。【用法】作谓语;指好友相逢【结构】紧缩式【相近词】班荆道旧【同韵词】刻鹄成鹜、乔文假醋、秘而不露、罗之一目、爱人利物、当门抵户、龙攀凤附、龙蟠凤翥、一新耳目、毛举细务、.【年代】古代【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国的伍参与蔡国的子朝是好朋友,他们的儿子伍举与声子也是好朋友。伍举因为岳父王子弁犯罪而逃到郑都城郊外,与声

12、子相见,他们马上拔下路边的荆草铺在地上相对而坐,互相倾诉衷肠。声子后终于为伍举平反【成语示列】一次邂逅相逢,一次班荆道故,竟使一位艺术殉道者在冥冥里忽闻天籁,于混沌中顿悟禅机。”李存葆伏虎草堂主人经典成语故事8【拼音】x tin du ni【典故】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 左传宣公十一年【释义】蹊:践踏;夺:强取。因牛践踏了田,抢走人家的牛。比喻罪轻罚重。【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处罚失当【结构】紧缩式【近义词】罪轻罚重【押韵词】十字街头、祁奚荐仇、不是冤家不碰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筑室道谋、故剑之求、五月披裘、嫉恶如仇、铁板歌喉、知足无求、.【年代

13、】古代【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陈灵公荒淫无道,被大夫夏征舒杀了。楚庄王为伸张正义发兵攻打陈国,杀了夏征舒,准备把陈国吞并。大夫申叔认为楚庄王是过分行动,就像有人牵牛踩了别人的田地,别人把他的牛给没收一样没有道理【成语举例】宏不去,则有持禄保位之诮,璁、萼不去,亦冒蹊田夺牛之嫌。 明史解一贯传经典成语故事9【注音】ji ch ru ln【典故】以酒为池,悬肉为林。 史记殷本纪行赏赐,酒池肉林。 汉书张骞传【释义】古代传说,殷纣以酒为池,以肉为林,为长夜之饮。原指荒淫腐化、极端奢侈的生活,后也形容酒肉极多。【用法】作宾语、定语;形容极端奢侈豪华的生活【结构】联合式【相近词】灯红酒绿、穷奢极侈、荒淫无

14、度【同韵词】应天从民、道路传闻、东野巴人、卓然不群、治国安民、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颖悟绝人、高义薄云、雁杳鱼沉、款启寡闻。【年代】古代【成语故事】商朝末年,商纣王荒淫无道,甚至用酒装满池子,把肉挂在树林里,叫做酒池肉林,让不穿衣服的男女互相追逐嬉戏,还让乐师作淫声伴奏,以供他取乐。他的同族人比干劝谏他,被他所杀,还残忍地将比干的心挖了出来。【示例】纣王听信妲己,造酒池肉林,一无忌惮,朝纲不整,任意荒淫。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七回【成语例举】 这好比富翁舍弃了家里的酒池肉林而加入贫民队里来吃大饼油条;又好比帝王舍弃了上苑三千而到民间来钻穴窥墙。 得不到的可以稳拿到手,爬不上的可以满身朱紫,吃

15、不着的可以酒池肉林,赢不了的可以胡个满贯,当然也包括娶一个妙龄少妇,重新焕发青春。经典成语故事10【注音】bo z zh w【出处】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史记管晏列传【解释】指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彼此了解【结构】主谓式【近义词】管鲍之交【押韵词】蹈汤赴火、了如观火、敲榨勒索、不避水火、干脆利索、泼油救火、束蕴请火、翠围珠裹、远水救不得近火、远水救不了近火、.【年代】古代【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管仲与鲍叔牙关系特别好,他们合伙做生意,鲍叔牙总是多出本钱少分利,乐意帮助贫寒的管仲。管仲率军打仗兵败,只有鲍叔牙了解他的苦衷。小白执政齐国后,鲍叔牙把相国的位子让给管仲,管仲说:“知我者鲍子也。”【成语示例】平远丁文诚公,清风亮节,冠绝一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