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主观题精选及解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4328671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主观题精选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主观题精选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主观题精选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主观题精选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主观题精选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主观题精选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主观题精选及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以下图是世界*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1) 简述地建立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6分(2) 图中两地湿地广布,请分别简述其成因。10分(3) 据报道,近年来地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你认为主要有哪些负面影响?6分(4) 简析图中60经线东西两侧所示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特征和原因。8分(1有利条件:纬度低,海运便利,地形平坦开阔,人口稀少等。 不利条件:天气多变。(2地河流落差小,地势低平;水位季节变化大;沿河多沼泽。 地处于河口三角洲;水网密布;多滩涂。(3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砍伐,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温变暖加剧。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增加等。 (4东侧:沿海

2、,航运便利;西侧:安第斯山区,地势较高,气候较凉爽。2、我国东部35N以南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全球同纬度地区平均值少,简析其原因。我国35N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太阳辐射总量大,而气温却低,简述其原因。我国东部35N以南地区,手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强。我国35N西部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干旱,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所以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比东部大;但由于西部海拔高,空气稀薄,吸收地面辐射少,大气的保温作用更弱,所以西部地区气温较东部低。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以下要求。 图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20世

3、纪90年代,该地区开场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开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1) 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10分(2) 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6分(3) 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开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8分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减湿作用强。地下水;冰雪融水;河水。观点一:应大力开展芦荟种植。理由: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开展。观点二:不应该大力开展芦荟种植。理由:芦荟生长耗水量大;当地水资源缺乏;种植芦荟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崛起,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

4、车生产国。同时,自主品牌汽车开场利用资金和技术优势走出国门,加快了国际化开展的步伐。图是2000-2010年我国四大区域汽车产量的变化图。图是巴西圣保罗州所在区域示意图。1、图所示2000-2010年我国各地区汽车产量的共同趋势是什么。汽车工业向哪一地区集中。4分2、圣保罗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就是巴西重要的汽车工业中心。根据图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该市附近投资建厂的有利工业根底条件。8分3、橡胶是汽车轮胎的主要原料。图中阴影地区是巴西橡胶主要产区之一。从该区域的降水特点指出橡胶树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并分别说明降水特点的成因。8分大幅增长 东部钢铁、化学、纺织工业兴旺,靠近原料

5、供给地;汽车零部件协作条件优越;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较高;汽车工业开展时间长,经历丰富。有利条件:降水丰沛。原因:赤道低压带控制带来丰沛降水;不利条件:有明显的干季。原因:信风带控制形成干季。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以下个题。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12分2、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8分3、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

6、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16分1甲地位于南北向的河谷中,灌溉和排水条件好;北纬45附近葡萄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葡萄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 2乙地位于罗讷河河流出山口附近。河流出山口前,穿行于峡谷,水流急,可携带砾石;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携带的砾石首先在此处堆积。 3乙地临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枯燥。葡萄生长季节光照、热量充足。鹅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鹅卵石白天受到太阳辐射增温快。夜间降温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6、以下图为世界四地区简图,读图,答复以下问题。1图中

7、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是。2当华北正值雨季时,甲、乙、丙、丁四地中,正处于多雨期的是。 3丙地气候类型分布面积较小的原因是什么? 4丁地及其周围沿海地区气候类型分布面积与乙地气候类型分布面积有什么不同?并分析乙地气候如此分布原因。 5丙地附近海域是世界重要航线,该海域气象条件在冬、夏两季对航海的影响有何不同? 1南、北纬304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 2甲、丙 3丙地在30S以南地区的陆地面积较小。4该气候类型在丁地及其周围地区的分布围比乙地区大的多。 原因:乙地近海地区有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西风只能影响山脉以西的南北狭长的沿海地区。与沿岸寒流流经无关 5夏季受副高低沉气流控

8、制,风浪较小;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风大浪急。 7、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他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图5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1绘出AB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示意图。2分2分别说明辽河流域:东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8分3目前辽河*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分析其原因。6分4丁坝是辽河河道整治中常采用的一种工程。图右上角为丁坝景观图。试推断丁坝的作用。2分5指出建立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打造东北黄金水道,对辽河

9、干流地区经济开展的积极意义。6分12东水:干流东侧年降水量较大。西沙:干流西侧直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流经沙地,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集中,多暴雨。3生产生活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地下水位低于河流水位。4保护河岸;提高枯水季节河流水位,利于通航;提高河水流速,减少泥沙在河床中部的沉积。答对一点即可5增加水资源量,促进工农业开展;开展河航运,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改善环境,促进旅游业开展或优化投资环境。8、以下图是*地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答复以下问题。1图中甲处水循环类型是_; E、F 所示区域的地质构造分别为_、_。3分 2目前人类可以通过_ 、_等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10、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2分3如果该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可能会对该地区的水循环造成什么影响? (4分4图中地下水丰富的区域是_字母。如果 A 处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可能会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_。5分(1海陆间循环1分 向斜1分 背斜(1分 (2修建水库1分 跨流域调水1分 (3) 使该地降水减少,地表水下渗减少4分 (4) E (2分 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或枯竭;沿海地带海水人侵,使地下水水质变坏;地面沉降或塌陷;工业污水、生活废水下渗污染地下水至少答出三点,总分值 3 分9、图示意中国东部*区域,阅读图文材料,答复以下问题。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开展文化、软件和信息效劳、商贸

11、流送、金融保险等新兴效劳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构造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表为1991 年和2008 年 R 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 (%)(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7分)(2)分析 R 河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8 分(3)据表归纳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构造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10分(4)分析R河三角洲经济区大力开展新兴效劳业的社会经济原因。12分1本区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海岸线较平直,南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 2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量大;位于河流入,地势低平,流

12、速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地处海陆交界地带,海水的顶托使堆积作用增强,在R河的河口地段形成众多的沙洲。 3特点: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滩涂比重略有增加;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小。 不利影响:水资源减少,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生态调节功能减弱。4城市密集,经济兴旺,市场需求量大;海陆空交通便捷,信息网络兴旺,对外辐射能力强;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科技文化水平高,高校多,高素质人才多;占用土地等资源少,能耗低,污染小。 10、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答复以下问题。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1)图中A地、B

13、地的地貌分别为_、_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8分(2)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立住宅,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8分(1)断块山,洪积冲积平原。力作用形成断层,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A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B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力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谷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2)占用耕地和湿地,影响农业生产,湿地的功能减弱,效益降低。人口增多,林地遭破坏,入湖污水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古城的保护,人地关系恶化。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以下各题。图示意*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

14、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12分)(2)比拟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6分)(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8分)(1)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说明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地区。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C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C的时间较短。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部地势较高(为山地)(东西高,中间低)。(2)甲地雪期比乙地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为充足。(3)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于乙地;丙地比乙地受到更多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林地被毁,过度开荒等),丙地更易被侵蚀。12、读以下图,答复以下问题。1A 图表示的是在作用下形成的地貌。2B 图是地貌,往往形成于地区;近年由于人类、等不合理的活动,造成B 图中的景观出现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治理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为。3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C 图中地形是五种根本类型中的,判断理由、;图上的地质构造是,判断理由是;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1流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