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肯说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432683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肯说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肯说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肯说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肯说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肯说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肯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肯说(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源自于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及课程中的内容,(下面我用“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来简要代替“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很多爸爸妈妈读过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享誉世界的家教书籍,但事实上这本书源自于一门课程“如何说孩子才会听”作者们30多年前就已经在世界各地进行推广这种人性化的育儿理念与接地气的方法。“如何说孩子才会听”用一种有效、愉快的沟通方式与孩子建立亲子关系,也就是亲子沟通。沟通到底有多重要呢?大家肯定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很多育儿理念和方法,但无论什么样的育儿理念都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来实现。比方说:你走进房间,看到牛奶洒到了桌子上,此时你可能很直接的

2、问“牛奶怎么洒了呀?”孩子可能会告诉你“我也不知道。”或者“不是我弄的”。假设换成“我看到牛奶洒了,拿抹布来擦一下吧。”孩子很可能就会直接去拿抹布了。 所以,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沟通方式就会给到孩子不同的感受,引发孩子不同的行为。所以,沟通很重要,它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场景是指责与反击的,还是快乐与亲密的。我们今天要分享的主题是“如何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负面感受”,是这本书及课程的第一个部分,也是沟通中最为基础和最为核心的一个部分。在此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先来认识一下我们的感受。 做个分隔符哈我会给到大家一个情境,都是关于孩子的情境,请大家把自己当成是这个孩子,仔细来体会一下自

3、己的切身感受,然后在“开心、害怕、难过、生气”中选出和说出自己的感受。假设有即难过又生气的矛盾情绪一并说出就可以了。好,我们开始,在线上做这个游戏还是蛮有意思的。 我先来说一个情境,大家设身处地的自己去体会一下,假设是你,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情境1:我今天第一天上幼儿园,我感到()请大家回答是开心、害怕、难过、生气中的哪一种情绪?大家说出了很多感受下一个情境情境2:我的新裤子摔破了,我感到() 请大家回答是开心、害怕、难过、生气中的哪一种情绪?好,下一个。情境3:我的游泳比赛得了第二名,我感到()请大家回答是开心、害怕、难过、生气中的哪一种情绪?好,最后一个。情境4:我今天打了乐乐,我感到()

4、请大家回答是开心、害怕、难过、生气中的哪一种情绪?嗯,大家表达出很多。好了,游戏结束,大家刚刚都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请大家再想一下,从这个游戏中你都体会到了什么?同样一个情境,为什么有的人选择了害怕、有的人选择了开心?这说明什么?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感谢您说出了另一个重要的观点:感受没有对错之分“感受没有对错,都应该被接纳”,我们不能认为愤怒不好就不去愤怒,害怕不好就不去害怕,情绪是正常的,没有对错,都应该被接纳,我们要引导的是因为这些情绪引起的“不可接受”的行为。那么,在“我打了乐乐”的场景中有人选择害怕,假设这个孩子的感受是害怕,他回到家可能会怎么样? 可能被父母责骂 那孩子可能会采

5、取什么方式,怎样应对呢? 要么恐惧,要么反抗 嗯,会产生什么行为呢?有可能说谎或逃避事实吗 这个说明什么? 有可能吧,;还有可能会说出为什么打乐乐的理由 嗯,都有可能。“行为背后隐藏着感受和需求”。所以,害怕的感受会引发说谎和逃避的行为,我们要接纳的是害怕的感受,要引导的是因害怕而说谎或逃避的行为。躲闪,不主动说话害怕批评是的,有可能。还有一点,在刚才的游戏中,假设你的答案总是和别人不一样,你会怎样看待自己?比如别人都选择开心,只有你选择害怕,你会有怎样的感受?有一次玩这个游戏时,一位妈妈说:“如果我的答案总是和别人不一样的话,我会想我是不是不太正常?” 的确,当我们总是否定孩子的感受时就相当

6、于让孩子总是一个人呆在一个角落,孩子就会觉得我们之间的感受总是不一样,他们会因此困惑,因此孤独。好,再总结一下,我们刚才的四个体会:1.每个人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特的感受2.感受没有对错,都应该被接纳3.行为背后隐藏着感受与需求4.否定感受会令人感到孤独和困惑我们似乎很好理解这些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是这样想和这样做的吗?我们一起来回顾几个生活当中的场景,看看我们是怎样面对孩子的感受的。假设孩子刚刚睡完觉,对我们说:“妈妈,我累了。”我们可能会脱口而出:“怎么会累呢?你不是刚睡醒吗?”或者“你怎么会累呢?是不是又不想去幼儿园了呀?”假设孩子对我们说:“妈妈,我热。”我们可能会说:“怎么会热呢

7、?我都穿三件了,你才穿一件!赶紧穿上衣服啊,不然该感冒了,感冒了可容易发烧啊,发烧就得去医院,去了医院没准儿还得先验血,你不是最害怕验血吗?快穿上啊”我们可能还会说出更多的话。前段时间是不是特流行一句话呀“有一种冷是你妈说你冷。”假设我们递给孩子一本英文绘本,孩子一脸不高兴地对我们说:“这本书真无聊!”我们可能会说:“怎么会无聊呢?这可是获了凯迪克大奖的!你那天在人家乐乐家看了半天,不就是因为这个才和乐乐打起来的吗?你要再这么说以后我不给你买书了啊!”这些话往往是我们出于本能或所谓原生家庭的影响,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但孩子听了后会有什么反应呢?我们来换位体会一下孩子的感受。假设孩子走进家门生气

8、地对我们说:“乐乐打了我。”我们可能会听到几种不同的回答方式,请大家把自己当成孩子来体会一下自己听到不同的回应时相应的感受。1.提问的方式:“为什么?发生什么事了?”2.否定的方式:“行了,别这么生气了,也没多大点儿事,小孩子打架常有的事。”!”3.建议的方式:“我建议你应该勇敢地告诉乐乐打人是不对的行为!”4怜悯的方式:“天哪,可怜的孩子,又被那个乐乐给欺负了!”5.讲大道理的方式:“你现在知道了打人是不对的行为,你不喜欢别人打你,以后也不要去打别人。”6.偏袒对方的方式:“是不是你先惹他的?人家乐乐可是个听话的孩子。”面对这些方式,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最不喜欢的方式。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

9、另外一种方式:共情式的回答:“你这么生气,你们之间一定发生了什么糟糕的事情!”或者“你看起你很生气,和好朋友之间打架的确让人特别难过。”问为什么是人之常情我们习惯于直接提问“为什么”、建议、大道理等等方式,而容易忽略一个打开心门的动作,就是共情。这个时候,孩子会感受到自己的感受被理解和接纳,从而愿意和爸爸/妈妈敞开心扉去聊聊发生了什么事情,当一个人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后,情绪会慢慢平静下来,只有当人平静下来的时候才有可能自己来想办法解决问题。那么关于感受,孩子需要什么呢?请尊重并接纳我的感受:1.我有了好的感受才会有好的行为。2.纠正我的行为之前请先处理我的感受。3.心情平静时我才能思考,才能听

10、见你说的话。之前聊了这么多,目的就是想和大家聊聊接纳感受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再来谈谈怎么接纳感受。先来看看心理学家怎么说。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当孩子受到鼓励和尊重,坦诚地说出困扰他们的情绪时,这种情绪才能得到释放。这些积极的倾听方式正是促成这种精神宣泄的办法。它能帮助孩子弄清自己的情绪。在他们说出自己的情绪后,这些情绪常常会奇迹般地消失。美国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博士:孩子的感觉与行为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好的感受会引发好的行为,孩子的感觉良好,自然会通情达理。对于如何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负面感受,包括四个方法与技巧:1.全神贯注地倾听。2.用“哦”“嗯”“这样

11、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3.说出他们的感受。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我们先来介绍第一个方法:全神贯注地倾听。我们来看一组漫画。每组漫画都有正、反两个例子,大家来仔细体会一下其中的区别。从这两幅漫画中大家体会到有什么不同?心不在焉、表面敷衍,孩子会很失望,从而不再与我们交心。真诚、专注、尊重的倾听孩子,孩子就比较容易向我们倾诉他们的问题。我们甚至不必说什么,有时孩子所需要的只是深表同情的沉默。值得注意的是:平视孩子的眼睛&不管孩子说的有多慢、多不准确,都不要打断孩子说的话。第二幅图的爸爸其实只做了几个简单的动作,转过身来,注视着孩子,仔细倾听。有人问:这个爸爸怎么什么都不说啊,是的,爸爸是

12、没有“台词”的,我们每幅图都是关于每个技巧的分解动作,大家通过这幅图了解倾听的基本要求,后续有更进一步的方法。倾听这个环节很简单,但又很重要,做到真正的积极倾听并不容易,孩子如果说得很慢,或很不准确,或很不靠谱儿时,我们就很容易去打断他们,说出我们的想法,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向我们诉说他们的想法,我们也同样失去了孩子倾听我们的机会,所以,当我们的孩子经常容易打断我们说话的时候,想想这个行为背后的需求,也可能是因为担心自己的话说不完就被打断,急于先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第二个方法:简单回应。来看第二组漫画:大家仔细看一下这两幅漫画的区别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第一幅漫画中,孩子来向妈妈倾诉铅笔丢了的事,

13、当时孩子的负面情绪是针对什么?是因为什么?嗯,原因是铅笔没了,大家还说出很多后来呢?当妈妈开始责备和说教的时候,孩子的负面情绪主要是因为什么?不被理解所以这位妈妈是很成功的把孩子的负面情绪转移到自己身上来,和孩子形成了一种对立的局面。 孩子现在要解决的可不仅仅是怎样弥补,把铅笔找回来,或者下次怎么避免再丢的问题本身,而是怎么对付妈妈!孩子关注点没有在问题的解决上,而是在与妈妈情绪的处理上。所以,可以避免提问、责怪和建议,因为那些方式对于孩子是一种干扰。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妈妈愿意和孩子形成对立面,我也一直在提倡“积极养育”的理念,这些方法慢慢在帮助我们形成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就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14、。当孩子遇到任何问题时,他想的不是对抗和逃避,而是更加积极的去处理问题。所以,我们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影响着孩子怎样看待自己,怎样看待自己面临的问题。第二幅漫画中,孩子感受被尊重和理解,愿意进一步沟通,孩子的感受被接纳后才会转而习惯确信地去接纳自己的感受。简单的回应其实非常管用。这样的词语伴以关心的态度会引导孩子去分析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还有可能进一步找出自己的解决办法。这里面要注意的是避免先问“为什么?”想了解为什么也可以,别忽略了倾听和简单回应的环节。有人可能会问:光说“嗯、哦、这样啊”会不会有点傻啊,当孩子很兴奋或者很情绪化的过来找人们时,我们也要这样说吗?有人可能会问:光说“嗯、哦、这样啊”

15、会不会有点傻啊,当孩子很兴奋或者很情绪化的过来找人们时,我们也要这样说吗?除了“哦、嗯、啊”这样简单回应的语句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其他的简单词语,只要态度真正是感同身受的。比如:所以,关键不仅仅在于台词,态度也很重要。用自己最自然的方式去简单回应就好。谢谢你把真实感受告诉我,这句话好温暖啊是的,也是一种正强化。我们来看第三组漫画:说出孩子的感受。看出有什么不同了吗?第二幅感受到更被理解对吗?第一幅中爸爸告诉孩子“别难过了”、“我再给你买一只”,孩子更多听到的是“别”,“再”这样的词,孩子并没有感受到爸爸理解自己,甚至会觉得爸爸认为这件事情并不值得自己难过。我小时候,养的小鸭子死了,我妈劝了我好久啊,说再给我买啊别哭了啊,我都哭得越来越厉害,呵呵,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了第二幅中,爸爸仅仅是不断地说出孩子想要表达的语言和感受,孩子就会感到爸爸是感同身受自己的难过的,会觉得这个事实更容易接受。你那个时候一定很想听到妈妈说“小鸭子死了你很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