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期中试卷试卷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4325877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语文期中试卷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二语文期中试卷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二语文期中试卷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二语文期中试卷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二语文期中试卷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语文期中试卷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语文期中试卷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级:姓名:学号: 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初二语文2010年4月(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21分)1、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3分)A晕圈yn 蠢笨chn 盎然ng 奇崛juB迸溅bn 丰腴y 鄙薄b 瀑布pC缅怀min 骈进pin 连亘(gn) 惊愕D柔嫩nn 阔绰chu 翡翠fi 附和h2、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学校开展的“当一日校工”体验活动,包括巡查校园、分报递信、清除杂草等内容。B今天下午,同学们都要去看天下无贼的电影,你去呢?还是不去呢?C“我们只要心灵相通,就会精诚合作。”宋楚瑜充满深情地说,“让我们

2、为共同的未来奋斗。” D我是这样想的,不知道他的意思怎么样?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是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B当巨大灾难来临时,全国人民总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渡难关。C某旅游景点的环境脏、乱、差到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D北京奥运场馆“鸟巢”与“水立方”虽出自不同设计师之手,却有异曲同工之妙。4、选出下列各题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3分)A人们在长期的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B她的文章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居全班之冠。C出现这类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有些人法制观念淡薄所造成的。D为了彻底杜绝随地吐痰这

3、种不良现象不再发生,学校有关部门加大了管理力度。5、对下文进行排序,最合适的一项是( )(3分)这凋零与新生,原是同一个世界,涧底冰雪融化了,与春景里枝头的花开,原是同样的美。路上的菩提树叶子,一片一片的辞别枝杈,漫天翻飞旋舞,在凋零中,有一种自在的美。因此,请存着敬重与深情地心,对待大地这种无言的呈现呀! 几株落得早的菩提树已经增生新叶,颜色介于鹅黄与粉红之间,在阳光下,美丽如水月,透明似琉璃。A B C D6、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3分)A海燕一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把海燕放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即将来临”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海燕的性格随着这情节的发展逐步鲜明

4、,海燕的形象随着这暴风雨的渐次逼近而逐步完善。B紫藤萝瀑布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题目中的“瀑布”一词,运用夸张手法,既状写出紫藤萝盛开的壮观,又暗示了生命长河的伟大。C敬业与乐业的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D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由现象到本质,诠释了“魔鬼的海”和鸣沙原理;蒲松龄的山市则着重表现了山市空虚缥缈、瞬息万变的特点。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仙则名(出名) 无案牍之劳形(劳累) 持就火炀之(烤) 瞬息可就(完成) B以纸帖之(标签) 用讫再火令

5、药熔(终了,完毕)曾贻余核舟一(赠送) 水波不兴(起) C八分有奇(零数) 诎右臂支船(用“屈”,弯曲) 曾不盈寸(满) 惟危楼一座(危险) D无丝竹之乱耳(助词,不译)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那些) 为人五(刻) 故又名“鬼市”云(助词,不译)第卷(非选择题 共69分)一、知识积累。(16分)8、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请一一找出,然后按顺序改正在方格里。(4分,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震怒 倦怠 旁逸斜出 仙露琼浆 见异思迁 宵汉 秘决 斤斤计较 节衣缩食 海市蜃楼 萎谢 锤炼 饶有兴味 夸夸奇谈 光怪路离9、默写。(8分)(1)它没有婆娑的姿态,。(2)呜呼!?其真不知马也。(3)淮南秋

6、雨夜,。(4)临风一唳思何事?。(5)巢成雏长大,。(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7)抽刀断水水更流,。(8),小桥流水人家。10、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4分) 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种子;,;理想不是美丽的绿洲,而是空旷的沙漠。种子靠你去播撒和耕耘,才能收获难以数计的粮食;,;沙漠需要你去植树种草,才能变成富饶美丽的绿洲。二、阅读理解。(53分)(一)赏析范仲淹的渔家傲,完成下列题目。(6分)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1、对这首词内容理解

7、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1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怎样的景致?在词中起什么作用?(4分)(二)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下列题目。(12分)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8、,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注释:椟:d,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觌:d,相见。13、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惟吾德馨 ( ) 调素琴( )往来无白丁( ) 未尝不与书俱( )14、翻译下面句子。(4分)(1)苔

9、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此非吾所谓巢者邪?15、填空(4分)学则须疑,尤其是学习文言文,这样能够更好地学古通今。例如,学习马说一文,我们懂得了的道理,但当今更需要人们对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毛遂自荐的勇气;学习陋室铭一文,我们赞赏刘禹锡的高尚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但同时也应该摒弃的落后思想。 (三)阅读“山姆大叔”的海豚一文,完成下列题目。(14分)通过科学家们的研究和训练,聪明的海豚在人类的战争中也有着“用武之地”。这不,在沸沸扬扬的伊拉克战争中,训练有素的海豚帮助美国军方成功清除了伊拉克在乌姆盖茨尔港布设的水雷。 攻占巴格达两周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安德鲁.加瑞特中士开着橡皮艇在南科威特的

10、波斯湾海域巡逻,在他身边的橡皮垫上躺着一位伊拉克战争中最不寻常的“老兵”一尾33岁的雄性大西洋宽吻海豚,它的名字叫做“卡希里”。加瑞特中士轻轻触动卡希里,以便让它的尾巴伸出橡皮艇,接着,卡希里就自行跨过船舷,跳入到了海里,中士揭下鱼罐的蓝色塑料盖给卡希里看了看,然后像掷飞盘一样把盖子扔到15米开外的海面。卡希里飞速游过去,在盖子沉没后不久,卡希里就从船舷外侧冒出来鼻子上顶着刚才扔出去的那个鱼罐盖子。“卡希里是最出色的海豚之一。”加瑞特抓住它,并把一条鲱鱼扔到它嘴里作为奖赏。 去年3月,卡希里和其他八条海豚一道,加入了美国海军“特别扫雷行动小组”,成为战争中首批参与排雷行动的海兽。它们与美国海军

11、的海陆空部队、海军陆战队的水下侦察兵、水下爆破兵以及海底无人装置协同工作,成功排除了萨达姆侯赛因的军队在乌姆盖茨尔港布设的100多枚反舰水雷与“海底陷阱”。 事实证明,该特别扫雷行动小组极为有效,开战一周后,小组就恢复了乌姆盖茨尔港的交通运输,包括装载着大米和其他食品的英国补给舰“戈拉海德爵士号”的通行。“如果没有这些海豚,我们可能还在那里为清理那些航道而费尽周折呢!”加瑞特中士的同事司各特中士如是说,他也是一位海豚护理员。 战争中,小组在执行扫雷行动之初,其清除工作就是先投放无人海底声呐装置检测港口的海床。经过20个小时的扫描,这些重达36千克、携带声呐装备的无人探测器又称远程环境监测装置,

12、在水中就发现了200多个可疑的物体。那里就是这些海豚要去的地方。海豚与无生命的远程环境监测装置不同,它们可以通过回声定位来区别天然物体和人工物体。海豚的回声定位是这么一种感觉系统:先将声波发射到物体,然后“读取”从物体反射的“回声”并以此判别物体,它们甚至可以判别15米之外的玉米粒! 海豚神奇的声呐系统发出的高频率滴答声,是从它圆溜溜的前额(即疣状突起)发出的,这是一个富含脂肪的器官,充当着海豚的声学透镜,它能把声波聚集成束状。“在它们向你游来时,那声音听上去就好象蜂鸣声或滴答声,”加瑞特中士研究道,“它们一直在对你进行识别呢!”从物体反射的声音通过海豚的下颌罅隙传递到内耳,然后通过听觉神经把信息传递到大脑。 美国海军声称,这些海豚在执行这样的军事行动中危险系数几乎为零,因为这些动物已学会与它们发现的水雷保持一定的距离。另外,他们还称,海底水雷只有在遇到大型金属表面时才会爆炸。 班级:姓名:学号: 16、本文是通过哪两件事例来说明海豚的“聪明”的?(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