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试卷25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4324018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试卷25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试卷25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试卷25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试卷25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试卷25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试卷2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试卷2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士)(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试卷 25(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1 型题(总题数:1,分数:4.00)A. 玻片凝集法B.试管凝集法(肥达试验)C抗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D碳素凝集试验E.免疫比浊法 (分数:4.00)(1).ABO 血型鉴定采用选择(分数:2.00)A. 丿B.C.D.E.解析:解析:玻片法凝集,主要用于抗原的定性分析,短时间便能观察结果,一般用来鉴定菌种或分型, 也用于人类ABO血型的测定。试管凝集反应,判断待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可用来协助临床诊 断或流行病原调查研究。(2).新生儿溶血症(Rh溶血)的诊断是采用选

2、择(分数:2.00)A.B.C. 丿D.E.解析:解析:抗人球蛋白参与的血凝试验可广泛用于血液病的检测,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 血症、药物诱导的溶血等。二、B1 型题(总题数:1,分数:8.00)A. 协同凝集试验B.正向间接血凝试验C.反向间接血凝试验D.正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E.反向间接血凝 抑制试验(分数: 8.00)(1).用红细胞包被抗原检测抗体的是(分数: 2.00)A.B. 丿C.D.E.解析:(2).用红细胞包被抗体检测抗原的是(分数: 2.00)A.B.C. 丿D.E.解析:(3).先将可溶性抗原和相应的抗体混合,再加入致敏的红细胞的是(分数: 2.00)A.B.C.

3、D. 丿E.解析:(4).先将可溶性抗体和相应的抗原混合,再加入致敏的红细胞的是(分数:2.00)A.B.C.D.E. 丿解析:解析:间接血凝试验分为用红细胞包被抗原检测抗体的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用红细胞包被抗体检测 抗原的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先将可溶性抗原(抗体)和相应的抗体(抗原)混合,再加入致敏的红细胞,则能 抑制原来血凝现象的正向(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三、A1 型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 嗜异性凝集试验使用的红细胞是(分数:2.00)A. O 型红细胞B. AB 型红细胞C. A 型红细胞D. B 型红细胞E. 绵羊红细胞丿解析:解析:本试验协助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4、。其血清内含有嗜异性抗体,能与绵羊红细胞发生凝 集。2. 不可以用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检测的是(分数:2.00)A. 抗原B. 抗体C. 自身抗体D. 补体丿E. 变态反应性抗体 解析:解析:先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混合,然后再加入抗原(或抗体)致敏的红细 胞,则能抑制原先的血凝现象,称为正向(或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间接血凝抑制试验可用于检测抗体、 自身抗体、变态反应性抗体,也可测定抗原。3. 适用于细菌直接检测的反应是 (分数:2.00)A. 协同凝集反应丿B. 反向间接凝集反应C. 正向间接凝集反应D. 间接凝集抑制反应E. 直接凝集反应解析:解析:协同凝集反应与间接

5、凝集反应的原理相类似,但所用载体为一种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 协同凝集反应也适用于细菌的直接检测。4. 抗原抗体形成明显沉淀物的条件是(分数: 2.00)A. 抗体多于抗原B. 抗原多于抗体C. 抗原抗体的质量D. 抗原抗体比例合适丿E. 增浊剂的浓度 解析:解析:只有当抗原抗体的分子比例合适时反应最充分,形成的沉淀物最多称等价带。5. 免疫沉淀法目前应用最广、定量比较准确的是下列哪种方法(分数: 2.00)A. 免疫比浊法丿B. 絮状沉淀试验C. 单向扩散试验D. 双向扩散试验E. 棋盘滴定法 解析:解析:免疫比浊法的校正曲线比较稳定,并可进行抗原过量的检测。6. 免疫比浊测定法中

6、对抗体要求错误的是(分数:2.00)A. 特异性强B. 效价高C. 亲和力强D. 使用 R 型抗体E. 使用H型抗体丿解析:解析:免疫比浊测定法要求抗体的特异性强、效价高、亲和力强,并使用R型抗体。R型抗体是以 家兔为代表的小型动物被注射抗原免疫后制备的抗血清,亲和力强,抗原抗体结合后不易发生解离,H型 抗体是以马为代表的大型动物被注射抗原免疫后制备的抗血清,亲和力弱,抗原抗体结合后极易解离。7. 抗原抗体反应液的最适pH为(分数: 2.00)A.3.55.3B.6.0 9.0C.6.58.5D.7.3 9.5E.5.010.0解析:解析:抗原抗体反应液的最适pH为6. 58. 5,超过此限度

7、则不易形成IC,甚至可引起IC解离。 在一定范围内,离子强度大,IC形成快,离子的种类也可影响IC的形成。因此,一般常用磷酸盐缓冲液 作为免疫比浊法的反应液。8. 单向琼脂扩散法制板时是将(分数: 2.00)A. 抗体均匀地混入琼脂糖凝胶内丿B. 抗原均匀地混入琼脂糖凝胶内C. 补体均匀地混入琼脂糖凝胶内D. 免疫复合物混入琼脂糖凝胶内E. 免疫标记物混入琼脂糖凝胶内 解析:解析:平板法单向琼脂放散试验是将抗体加入到琼脂糖内制板。9. 下列关于单向扩散试验检测注意点的错误描述是(分数: 2.00)A. 抗血清必须特异性强、效价高B. 每次测定都必须做标准曲线C. 应用单克隆抗体测量多态性抗原时

8、测定值偏高丿D. 应用多克隆抗体测量单克隆病时测定值偏高E. 每次测定必须用质控血清做质控解析:解析:单向扩散试验检测时的注意点:抗血清必须特异性强、效价高、亲和力强、在良好的条件下 保存;每次测定都必须做标准曲线;每次测定时必须用质控血清做质控;注意双环现象(出现了两种抗原性 相同成分);应用单克隆抗体测量多态性抗原时测定值偏低,用多克隆抗体测量单克隆病时结果偏高。10. 双向扩散试验中,若抗体含量较大,但抗原的分子量比抗体大,则沉淀线应为 (分数: 2.00)A. 靠近抗原孔,且弧线弯向抗原侧丿B. 靠近抗原孔,且弧线弯向抗体侧C. 靠近抗体孔,且弧线弯向抗体侧D. 靠近抗体孔,且弧线弯向

9、抗原侧E. 居于抗原和抗体中间,且形成直线 解析:解析:沉淀反应中,沉淀线靠近抗原孔,表示抗体含量较大;靠近抗体孔,表示抗原含量多。抗原 抗体在琼脂内扩散的速度受分子量的影响,分子量小的扩散快,反之则较慢。由于慢者扩散圈小,局部浓 度大,形成的沉淀线弯向分子量大的一方。11. 对流电泳中抗体向负极移动的原因是(分数:2.00)A. 抗原带正电B. 抗体带正电C. 电离作用D. 电渗作用丿E. 布朗力作用解析:解析:对流免疫电泳实质上是将双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散技术。在PH8. 6 的缓冲液中,大部分蛋白质抗原成分常带较强的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而作为抗体的IgG,等电

10、 点偏高(pH67),在pH8. 6时带负电荷较少,再加上分子量较大,移动速度慢,所以它本身向正极移动缓 慢甚至不移动,这样它就会在凝胶的电渗作用下,随水流向负极,电渗引向负极移动的液流速度超过了 IgG 向正极的移动速度,因此抗体移向负极,在抗原抗体最适比处形成沉淀线,从沉淀相对于两孔的位置还可 以大致判断抗原抗体的比例关系。12. 免疫比浊法测定时,为保证能与待测样本中的抗原全部结合,必须使(分数: 2.00)A. 检测体系抗原保持过量B. 检测体系抗体保持过量丿C. 充分稀释待检样本D. 具有足够强的发射光E. 具有足够强的照射光 解析:解析:抗原抗体的比例是浊度形成的关键因素,当抗原和

11、抗体的比例适当时,二者全部结合,既无 过剩的抗原,也无过剩的抗体。当抗原过量时,形成的 IC 分子小,而且会发生再解离,使浊度反而下降, 光散射亦减少,这就是高剂量钩状效应。当反应液中抗体过量时, IC 的形成随着抗原递增而增加,至抗原、 抗体最适比例处达最高峰,这就是经典的海德堡曲线理论。因此,免疫比浊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反应体系 中保持抗体过量,如形成抗原过量则造成测定的准确性降低。13. 免疫固定电泳的优势为(分数: 2.00)A. 分辨率强B. 敏感度高C. 操作周期短D. 结果易于分析E. 以上均是丿 解析:解析:免疫固定电泳最大的优势是分辨率强,敏感度高,操作周期短,仅需数小时,结果

12、易于分析, 目前已作为常规检测。14.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在免疫电泳后可观察到(分数: 2.00)A. 异常的铜蓝蛋白沉淀弧B. 异常的巨球蛋白沉淀弧C. 异常的M蛋白沉淀弧丿D. 异常的N蛋白沉淀弧E. 异常的补体C3沉淀弧 解析:解析:免疫电泳为定性试验,目前主要应用于纯化抗原和抗体成分的分析及正常和异常免疫球蛋白 的识别与鉴定方面,例如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在免疫电泳后,可观察到异常的M蛋白沉淀弧。15. 免疫固定电泳是下列哪两种技术的结合(分数: 2.00)A. 区带电泳+免疫沉淀反应丿B. 区带电泳+免疫凝集反应C. 免疫双扩散+区带电泳D. 免疫单扩散+区带电泳E. 免疫双扩散+免

13、疫凝集反应解析:解析:免疫固定电泳技术是一种包括琼脂凝胶蛋白电泳和免疫沉淀两个过程的操作。检测标本可以 是血清、尿液、脑脊液或其他体液。16. 免疫电泳技术不包括(分数:2.00)A. 火箭免疫电泳B. 对流免疫电泳C. 免疫固定电泳D. 双向扩散电泳丿E. 交叉免疫电泳解析:解析:免疫电泳技术是电泳分析与沉淀反应的结合产物,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免疫电泳技术 逐步发展为对流免疫电泳、火箭免疫电泳、免疫电泳、免疫法固定电泳等多项试验技术,广泛用于科学研 究和临床实验诊断分析。交叉免疫电泳是将区带电泳和火箭免疫电泳相结合的免疫电泳分析技术。17. 下述抗原抗体反应中,不属于沉淀反应的是 (分数

14、:2.00)A. 单向琼脂扩散试验B. 双向琼脂扩散试验C. 免疫比浊D. 抗球蛋白试验丿E. 火箭电泳 解析:解析:可溶性抗原和相应特异性抗体以合适的比例结合,在反应体系中出现不透明的沉淀物,这种 抗原扩体反应称为沉淀反应。包括单向免疫扩散、双向免疫扩散、对流免疫电泳、免疫电泳、免疫比浊等。18. 沉淀反应中用于抗原定量测定的试验有(分数:2.00)A. 试管法单向免疫扩散B. 平板法单向免疫扩散丿C. 双向免疫扩散D. 环状沉淀试验E. A+B解析:解析:平板法单向免疫扩散可用于抗原的定量检测。19. 免疫比浊的基本原则是在反应体系中(分数:2.00)A. 保持有电解质溶液B. 保持在37

15、C进行C. 保持抗原过量D. 保持抗体过量丿E. 保持抗原抗体比例合适解析:解析:免疫比浊是在过量的抗体中分别加入递增量的抗原,经一定时间后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用 浊度计测量反应液体的浊度,并由此推算样品中的抗原含量。20. 影响免疫比浊测定的因素不包括(分数:2.00)A. 抗原抗体的比例B. 抗体的质量C. 抗原抗体反应的缓冲液D. 显色剂丿E. 增浊剂解析:解析:免疫比浊测定的影响因素包括:抗原抗体的比例、抗体的质量、抗原抗体反应的缓冲液、增 浊剂。四、A2 型题(总题数:3,分数:6.00)21实验:将红细胞悬液分别加到血型卡的两个区域内,再分别加入抗“A”和抗“B”血清,检测结果:血“AB”型。选择错误的描述是(分数:2.00)A. 属于直接凝集反应B. 属于间接凝集反应 丿C. 红细胞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