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教学反思_4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4323191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桦》教学反思_4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白桦》教学反思_4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白桦》教学反思_4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白桦》教学反思_4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白桦》教学反思_4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桦》教学反思_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桦》教学反思_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桦教学反思白桦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觉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白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白桦教学反思1 白桦是俄国闻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愿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雪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既具色调的改变,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高洁、挺立,是高尚人格的象征,体现出作者对拥有白桦品质的人的敬重。 学习这首诗,除了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外,还要去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酷爱之情。 1.教学

2、效果(思效)。 教学过程中,我摒弃了以前对课文字字分析,句句推敲,精雕细琢的教法,而是设计了“品读整首诗歌,把握诗歌主旨”“查找资料、拓展延长”“书写赞颂词,指导写作”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的设计宗旨是“以读为主,读中悟,悟中读”,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感悟理解其深层含义。这是教学的难点,我引导学生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句意,进而理解诗意。比如“毛茸茸的枝头”,孩子可以想象枝头挂满雪花那毛茸茸的可爱的样子。“在朦胧的宁静中”,要想象在一个雾气充满的黎明,万物被覆盖在朦胧的雾气中,一点儿声音都没有,只有一棵白桦笔直地站在那里。这样的理解并非干脆告知学生,而是以提示的方式,让他们在多次的朗读中

3、自己去感悟。大部分学生能够协作老师去读去思,并且乐于其中,甚至有的学生能够自己依据某一句话描写出眼前的画面来。然后我一句“白桦不光是白桦,更是作者心中的自己”,我们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对诗歌主旨的研读中。2.教学收获(思得)。 教授抒情诗,要用抒情的语言来教学,给语文课堂带来美的享受,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比如上课导入语,我这样设计:有这样一棵树,它美丽如画;有这样一棵树,它独特潇洒。它不喜爱喧闹,钟情宁静的黎明;它不喜爱张扬,宁愿静静地绽放。它是一棵树,名叫白桦;它也是一个人,名叫叶赛宁。这样的教学语言学生不肯定全懂,但是却能感染学生,因为老师在设计时倾注了真实的、剧烈的感情。只有老师真正领悟了课文

4、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受了感动,教学语言才能打动学生的心。 3不足之处(思失)。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一课时的时间还真是不够用,有的环节该细致,但由于时间关系变得草草收场,就像流于形式走过场,比如说指导朗读的过程,学生练读的过程,还有就是指导背诵、学生练习背诵的过程。另外学生练笔这一环节由于说得笼统,孩子无从下笔。而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这一目标,有的学生没有达成,从学生作业状况来看,对文本“借景抒情”的表现形式以及想象的表达方式,学生理解得还不够深刻。 4.改进措施(思改)。 总之,教授抒情诗,我们还是要加大力度引导学生去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带学生以读促悟,悟后再读。绝不能为

5、了完成教学任务,实施填鸭式教授课程。我们要紧跟新课标的要求,科学地教学,让老师更轻松,让孩子们更有成就感。 白桦教学反思2 这节课结束了,我有这么几点想法: 一、要想上好一堂课,除探讨课本外,还必需探讨学生、探讨课堂,不仅要探讨教法,更要探讨学法。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二、激发学生爱好特别重要,而要想激发学生爱好,必需充分地了解学生,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肯定要走下讲台,多和学生沟通,看看学生们关切什么,想要什么,反感什么,“有的”才能“放矢”。 三、语文教学,贵在读。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老师们要想方设法激励学生去读课文,或许一起先是强迫的,但只要坚持一段时间,信任会有不少学

6、生喜爱上阅读的。而只要学生能爱上阅读,学好语文就不在话下了。四、老师必需熟知文章,能从各个角度分析文章,并能站在更高的层面理解文章主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五、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写法,如运用比方、拟人的修辞,运用借物喻人、象征等手法,理解诗人描写的事物的特点和象征意义。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帮助学生树立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白桦教学反思3在现代诗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信任学生的学习实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充分唤起学生的美感意识。 在教学中,要留足学生沟通对话的时间。课堂上老师真正俯下身子耐性倾听,才能引导学生与课文进行精彩对话,才能点燃学生思

7、维碰撞的火花。那么,老师的“讲”在何处?答案是在学生的学问“盲点处”,如“诗人笔下的白桦为什么这么美”;在学生学习的“浅海区”,如“把小标题拟得更有美感”。在教学中,要留足学生品读、赏读的时间,留足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课堂上真正还学生“熟读深思”,才能换来“子自知”。无论是初读,还是再读,或是反复读,都要让学生真正读进心里。在读中熟识内容,领悟情感,升华主题,品尝匠心,从而习得方法,获得实力。学生读得不流畅,再读;学生无法表达自己,再读;学生半吐半吞,再读;学生有所共鸣,再读读,恒久是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在教学中,要留足学生研读的时间。本课的研读放在拓展阅读上,激励学生特性化阅读和理解,丰富了教

8、学材料,拓宽了学生视野,也与课后学问巩固呼应。 白桦教学反思4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愿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雪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了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调的改变,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立,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酷爱之情。在开课时,我用课件播放白桦树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白桦的形体美,再结合诗歌的语言,让学生可以非常深刻地介绍白桦的形态美。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熟读诗歌,然后起先品尝诗歌的修辞手法,如“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桦

9、树被雪覆盖的真实情景,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串串花穗齐绽,雪白的流苏如画”这句诗运用了比方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桦在雪花的衬托下像朵朵花穗争相开放,雪白的流苏就像一幅画一样美,学生学习起来可以理解诗歌更深刻一些。本节课缺憾的是少部分学困生不理解诗歌意思,不懂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学中在写作技巧方面也没有过多介绍,在今后的诗歌教学中,应让学生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让学生仿写诗歌。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