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学期奥数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4318948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学期奥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二年级上学期奥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二年级上学期奥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二年级上学期奥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二年级上学期奥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学期奥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学期奥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目】:在下面的这些数中选出三个数组成的等式,使它们的得数等于5、20、25.如果需要可以添括号:10 15 20 25 35 40=5=20=25【解析】: 综合考虑孩子现有的水平,给出数字的大小和三个得数,我们填写的算式只能含有加减两种运算,而且任意三个数的和都不符合要求,得数只能是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的相差数。【题目】:在下面每个数之间填“+”或“-”,也可以添(),使运算结果等于9:123456789=9.1+2-3+4+5+6-7-8+9=9;1+2-3+4+5+6-(7+8)+9=9;1+2+3-4+5-6+7-8+9=9. 第二种情况,最后一步为“-9”。针对这种情况,前面的七

2、步中只能减去9,或者说算式前面的七步计算结果必须为18。答案如下:1+2-3+4+5-6+7+8-9=9.1+2+3-4-5+6+7+8-9=9.1+2+3-(4+5)+6+7+8-9=9.【题目】:找出各数的排列规律,在()内填上适当的数: 12 4 3 6 9 4 8 12 16 5 () () () 25 () () 18 24 () ()【题目】: 把5、6、7、8、9、10、11、12、13这九个数分别填入方格,使每行、每列、斜行的和都是27:【题目】: 用1、2、3、4、5、6、7、8这八个数,分别组成四个数相加的两个加法算式,使和都等于18,请在里填上正确的数:+=18+=18【

3、题目】:数一数、算一算下图一共有多少条线段?在上图中,我们把相邻两个端点之间的线段叫做基本线段,那么,这条线段上共有六条基本线段:AB、BC、CD、DE、EF、FG。很容易发现,数线段的过程中,线段图上有几条基本线段,线段总数量就是从几加到1。例如,这题共有六条基本线段,那么线段总数就是:6+5+4+3+2+1=21(条)。奥赛天天练第11讲,拓展提高,习题1:【题目】:数一数,下面的每个图形是用几根火柴棒围成的?(题中图形,实在无法上传,只得作一说明:前面依次是求一个正方形,两个共一条边的正方形,三个排成一排两两共边的正方形,四个排成一排两两共边的正方形,分别由几根火柴棒围成。最后求八个排成

4、一排两两共边的正方形由几根火柴棒围成。前面的可数可算,最后一个只能算。)【解析】: 解决这一题的关键,是从前面的四个图形中找出规律:每增加一个正方形,需要增加三根火柴棒。有两种解法:第一种解法:8个正方形需要的火柴棒根数,就是第一个正方形需要的4根,加上增加了(8-1=)7个正方形,需要7个三根,总根数是:4+73=25(根)。这是常规解法。第二种解法:在理解了第一种解法的基础上,把第一个正方形也看着是由1根竖着的火柴棒加上后面的三根组成的。我们就可以这样想:围正方形之前,首先要准备一根火柴棒竖放,然后,需要围几个正方形,就加几个三根火柴棒就可以了。那么,围成8个正方形需要的火柴棒根数:1+8

5、3=25(根)。 这两种解法的原理都一样,都是利用前面发现的规律。但第二种解法思路,比第一种解法简单,因为第二种解法中少了“8-1=7”这一步思考。第二种解法是理解了第一种解法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思考,有了这种简捷的思维,对于解决后续问题,大有好处!二、画线段内容,主要训练学生灵活掌握:从非零起点画一条固定长度的线段的方法。奥赛天天练第11讲,拓展提高,习题2:【题目】:有一把奇怪的尺子,上面只有“0”“1”“4”“6”这几个刻度(单位:厘米),请你想一想:用这把尺子可以画出几条不同长度的线段?这些线段的长度分别是几厘米? 01 4 6【解析】: 这也是一道经典的奥数题,在学习质量单位后还会出现与

6、其相关的姊妹题。这一题的线段(把尺子看作线段)中,有三条基本线段,依次是1厘米、3厘米、2厘米,这三个长度可以直接量出,前两条基本线段合起来是4厘米,后两条基本线段合起来是5厘米,三条基本线段合起来是6厘米。因此,这一题可以量出1厘米到6厘米之间任何整厘米数。奥赛天天练第2讲,巧填算式,这一讲的填算式涉及到加减乘除。一、其中模仿训练的练习1和巩固训练的习题1涉及到乘除运算。奥赛天天练第2讲,巩固练习,习题1【题目】:在里填上4个数,使等式左边5个数连续,并使等式成立。+8+=40【解析】: 解答这题之前,先给出几个例子帮助孩子理解:连续的奇数个自然数相加,有这样的规律:正中间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

7、数=相加的和。例如: 4+5+6+7+8=65。 有了这个基础,孩子可以先计算:405=8,求出中间的数是8,再按自然数的排列顺序依次找出另外四个加数:6、7、9、10。二、拓展提高的习题2是一道综合题。奥赛天天练第2讲,拓展提高,习题2【题目】:三只小白兔手里各拿一张写着数的卡片:18、19、20。小朋友,要使下面的算式成立,每只小白兔各应站在什么位置呢?-+ =19这一讲主要是解答应用题,难度较小,要注意两点。一是用引导孩子从以下几个方面仔细审题:题中问题是什么?有几个问题?解决问题需要哪些条件?这些条件题中直接给出了吗?有没有隐藏条件?题中还有没有多余条件?二是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格式解题,

8、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例如含有两个问题的应用题和需要比较的应用题。如果题中含有两个或多个问题,应先写好小标题分个列式计算,再一起作答;对于需要比较的习题,应先列式计算求出需要比较的各个数量,再比较,最后作答。(这些在课堂都已经学习过了。)奥赛天天练第9讲,拓展提高,习题1【题目】:王大妈第一天发现兔房里少了2只兔,第二天又发现少了2只,晚上发现一只黄鼠狼混在兔房里,算算看,两天中一共少了多少只兔?【解析】:这一题的关键在于,找出题中的隐藏条件:“一只黄鼠狼混在兔房里”。也就是说王大妈数兔子的时候,把黄鼠狼当兔子数了,除了已经发现的“第一天发现兔房里少了2只兔,第二天又发现少了2只,”,兔子还少一

9、只没发现的。所以,正确答案是:2+2+1=5(只)答:两天中一共少了5只兔子。奥赛天天练第10讲应用题(二):这一讲属于编写应用题,比第9讲的内容要复杂一些,是第9讲内容的递进。编写应用题一般分三步教学:补充问题,补充条件,自编应用题。这一讲属于前两步,这一讲的难点就是补充一个条件或问题,使题目成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提条件和问题,答案都是不唯一的,下面举个例子,供大家参考:奥赛天天练第10讲,巩固练习,习题2奥赛天天练第15讲,两种分法这一讲需要在孩子学习了第14讲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解题时,首先要求孩子根据口诀和经验(经验主要是指任何数乘以1都等于这个数的本身),列出积是某个数的所有乘法算式,

10、再引导孩子,根据列出的算式,按顺序依次写出不同的分法。【题目】:妈妈用20元钱,买了几盒糖,每盒糖的价格都一样,找回了2元,问妈妈买了几盒糖?【解析】: 第一步:求出买糖花了多少钱:20-2=18。 第二步:列出积是18的乘法算式:118=18;29=18;36=18。 第三步:根据上面的算式中的乘数,得出妈妈可能买糖:1盒、2盒、3盒、6盒、9盒或18盒。奥赛天天练第15讲,拓展提高,习题2【题目】:学校有18个足球和12个排球,把足球和排球都平均分给学校的班级,每个班分几个足球?分得几个排球?一共有几种不同的分法?【解析】: 这一题需要提醒孩子注意的是足球和排球必须按统一的班级数来分,因为一个学校的班级可能是3个班或5个班,但不能同时既是3个班又是5个班。 第一步,写出积是18和12的乘法算式: 118=18; 29=18; 36=18; 112=12; 26=12; 34=12。 第二步:找出上下两组算式中相同的乘数(也就是可能的班级数):1、2、3、6,只有这四个数为班级数,18个足球和12个排球才能正好平均分完。 第三步:根据学校班级数的四种可能,可以得出四种分法,再依据班级数,可以求出每种分法中,每个班分得的足球数和排球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