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4318080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单元教案备课教师:6 梦圆飞天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6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2 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体会“神舟”5 号发射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熟读通, 体会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教学课时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课题,简介“神舟” 5 号发射成功的有关情况。2、播放神舟5 号发射录像。3、师生谈感受。二、初读课文1、课文是如何记录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性时刻的?2、学生自读课

2、文。3、提出要求:( 1 )读准生字新词,根据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 )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句子或者长句多读几遍,并把不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3 )边读边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激动人心的场面?是如何描写的?4、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 )按自然段分读课文。( 2 )布置其他同学认真听,正音: “澎、控”是后鼻音, “乳、执”是翘舌音。5、布置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反复朗读。三、交流感悟 ,质疑问难:( 1 )哪些场面给你的印象最深?( 2 )你对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3 )教师给予解答。四、安排写字练习指导写习字册,教师巡回指导五、布置作业

3、1、熟读课文,准备在课堂上朗读2、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可以分几个部分?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2、指名朗读课文,指出优缺点,教师进行现场指导。3、师生共同复习第一课时内容。二、精读感悟1、简单指导,理清课文脉络。( 1 )点名事件发生的时间。( 2 )重点写人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神舟5 号”送行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3 )写发射的场面扣人心弦。( 4 )写杨利伟在太空中问候大家。( 5 )点名了此次发射飞船的重大意义。2、朗读1 自然段。强调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3、朗读2-5 自然段。感受人们为神舟5 号送行场面的热烈。在送行的人中,有“与宇航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

4、,有“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 ,他们“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 。朗读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气氛表达出来。 师生朗读,体会喜悦心情。4、指导朗读感悟“发射”情节。反复让学生演练“十、九、八点火起飞”读出现场特有的气氛。( 1 )点名读,分角色读。播放发射录像,激发学生想象力。( 2 )再指导朗读,注意展开想象,读出气势。“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这句话朗读时要读出节奏感,读出内在的一层比一层更强烈的人的感情。5、指导朗读杨利伟的话。( 1 ) 请学生读第三部分。( 2 )请男同学和女同学轮流朗读。( 3 )请小组中朗读得最好的同学到台上朗读。三、合作探究1

5、、老师提问:在神舟5 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神舟5 号的发射成功又意味着什么?你又感受到了什么?2、布置小组合作探究。3、指导方法:( 1 )再读课文,进行系统思考。( 2 )默读课文,自己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3 )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感触。( 4 )开展互动,朗读自己最感动的部分。4、全班交流。 7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 ,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教学重、难点:正确、

6、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 ,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教学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师板书“孪生兄弟” ,指名说说含义,逐步补全课题“地球的” “火 星” ,简要说明地球与火星的关系。2、用课件演示两者的真实图片,作一个初步的了解。3、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二、初读课文1 、读课文,要求: ( 1 )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 2 )不理解的字词同桌相互质疑。( 3)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2、检查自读情况

7、,扫清阅读障碍。3、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4、分析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 )自由读,想:从哪里可以看出火星和地球是“孪生兄弟”?(兄弟俩长得太太像了)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2 )读读、记记两者的相似之处。( 3 )师:课文以四个“同样”所表达的内容表现了含义,突出了文题和主题。(4)引入:由此人们也作出了这样的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5、为什么会作出如此推测呢?自读下文思考,并弄明白课文又介绍了几个方面的内容。6、简单分析交流后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第一段(1) : “孪生兄弟”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存在。第二段(2 5) :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8、。第三段 ( 6 8) : 阐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的原因。7按段读课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内容。三、小结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齐读课题。2、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3、这孪生兄弟有什么相似之处与差异之处呢?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二、精读课文(一)学习第二段。1、 指导学生观看一组关于火星表面情况的图像,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2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证明火星上曾经有水的存在。“ 2003 年 3月分析证实”可见,火星有水的推断是具有科学根据的。哪句话又能证明推断的可信性呢?读句“科学家研究分析了亚马逊河。 ”3、齐读第3

9、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一种猜测,读读第 4 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二种猜想。多读把握领会。 也可同桌间合作介绍水来源的两种推测。4、课件演示,指名学生作模拟介绍,说明水来源的推测。5、读课文进一步把握内容。(二)学习第二段1、过渡:火星与地球,同样是行星,环境相似,水的来源相似, “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 , “为什么没能留住呢?”2、带着问题讲课文,找出原因。3、指名交流,分析指导。( 1 )原因:火星本身的致使缺陷: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 2 )找出具体描述的句子,读读,体会作者形象化的的写法写出了气体脱离火星表

10、面的过程。如“大逃亡、裹挟着”赋予人的性格。4、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 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 你认为呢?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引导读句理解“然而”5、 可是, 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 (辨别“果断” ) , 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 一丝不苟, 来不得一丝马虎。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 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三、结合板书,总结全文1、学到这里,你了解了火星的那些情况?你还想了解那些情况?2、弄明白“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3、齐读全文,作内容的

11、整体回顾与把握。 8 奇妙的克隆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8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3 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教学重难点: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教学时间: 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奇妙的克隆 (板书) ,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2、交流有关克隆的

12、资料。二、初读课文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3、边读边思考课前提的问题。三、检查自学效果:1 、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四、分段指名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五、指导书写生字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六、作业1、抄写生字词2、练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

13、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二、精读课文: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6、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7、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学习第五自然段: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

14、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1 、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2、教师引读学习第九自然段: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 (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三、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1、 齐读全文: 课文写了什么, 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习作 2教学要求1 、认真阅读老师的批语,了解“眉批”和“总批”的内容及位置,读懂教师的修改意见,明确写好作文的具体要求。2、通过阅读拔河这篇作文,再根据自己的拔河体验,了解其习作中存在的问题。3、参照老师的修改意见,积极讨论交流后,认真修改作文,并从中掌握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