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4314808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教学目的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读懂文章大意。 .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奉献。 3.结合本文的构造,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奉献。 、分析核心语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学法指引: 在理解历史背景的基本上,进一步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奉献;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学时安排:二学时 教学环节及内容:第一学时 一、导入 提起北京大学这所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百年名校,我们的心中都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仰慕与向往。可又有多少人懂得办

2、学之初的北京大学是如何的呢?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呢?19(90近年前),一位出名的教育家在北京大学的一番发言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为我们提供了最佳的答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把北京大学带进新纪元的文章。二、背景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要想理解这篇演讲辞的内涵和意义,必须先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北大的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开办于189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来,所有新政措施几乎所有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存。19,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

3、为北京大学。但19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爱好,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蔡元培的奉献就在于,她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她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抱负,采用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渐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种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

4、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通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与此同步,她还在学生中间大力倡导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本文就是她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三合伙学习 (一)这是一篇演讲辞。演讲辞,即为准备演讲而写成的文稿。请同窗们思考一下,演讲辞该如何写才干在演讲时获得良好效果? 【学生合伙讨论】 1.演讲是用口讲的,因此要通俗易懂,尽量口语化。 .语言一定要精彩、生动,这样才干吸引听众;如果语言枯燥无味,听众觉得没意思。 3演讲要面对诸多的听众,而听众都是带着目的来的,因此演讲一定要有针对性,讲听众关怀的、想听的东西。 4.演讲要能打动听众的心,要有感情,有较强的感染力。写演讲

5、辞的时候要注意如何才干抓住读者的心,如何才干使语言具有感染力。 5.演讲是一讲而过的,听众没时间慢慢理清思路、细细推敲字句,因此演讲辞必须观点明确,思路清晰。 6此外,这样多听众聚在一起,可不是只来听声音听故事热闹,对吧?因此演讲辞必须有内涵,有思想,让人听了有所收获。小结: 通俗易懂,多用口语 情感诚挚,感染力强 观点明确,思路清晰 针对时弊,对症下药 (二)今天我们学的是演讲辞中的一种就职演说,即担任某一职务,在走立即任、宣誓就职时刊登的演说。同窗们想一想,作为刚刚上任的新官,在自己的职位上刊登第一次演讲,这演讲辞该说些什么好?如果目前你担任了某一职务,要来写一篇就职演说,你会如何写?说说

6、你的内容要点。【学生合伙讨论】工作措施、方略、任期内要实现的目的、提出某些但愿。(三)齐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课文是一篇演讲稿。作者开头简朴交代自己往昔与北大的交往,显示自己在感情方面与北大的联系。 之后,即以新任校长的身份,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规定:(1)规定青年学子端正对大学性质的结识,抱定认真求学的正大宗旨,为做学问、为此后的发展打基本而来,而不是为做官、发财而来。 (2)规定青年学子在政治腐败、道德沦丧的社会背景中,认真砥砺德行,以天下为己任,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 (3)鼓励青年学子互相友爱,共同进步,为增进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做出楷模。 在演讲的最后,作者告诫青年学子近期做好为了做学

7、问和改良校风必须做好的两件事:改良讲义,添购书籍。 第二学时一、 进一步探究、领悟内涵: 蔡元培先生在演讲中以改良社会、改造教育的满腔激情,向当年的北大学子提出了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的殷切盼望,显现了作者献身社会、献身教育的高贵人品和高大形象。请人们考虑蔡元培先生为什么向广大学子提出这样的规定。 (一)研习第一点但愿:抱定宗旨。1、蔡元培先生要青年学生抱定什么样的宗旨?明确:为求学而来,爱惜光阴,孜孜以求,研究高深学问,为此后的发展打下坚守的基本。2、为什么提出这一宗旨,并把它作为最重要的一点呢?明确:抱定宗旨以正学风。由于当时来北大读书目的不是为国为民,而是为一己私利,北大当时存在诸

8、多腐败现象。 从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来阐明。()诸多学生不以学业为重,而是把大学当作升官发财的阶梯。因此,平时敷衍塞责,放荡游玩,考试时才突击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 ()由于热心做官,诸多学生对于教师,不问其学问深浅,只问其官阶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 (3)精于政法的人才,多入政界,学校中专任专家很少。 (4)有些学生,不注重道德修养,沾染了社会的恶劣风气,不自觉砥砺德行,被人看不起。 北大当年存在的腐败现象,突出的就有上述几方面。这些腐败现象,虽然已成历史,后人还应引觉得戒。3、那么她又是怎么针对这一点对学子们进行演说的呢? 明确:为了讲清晰其中道理,她从大学的性质谈起,

9、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批评了往昔学子对教师不以学问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的大小。她挖掘了导致这种现象的深层因素,就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对头。因此,她规定来北大求学的人,要抱定认真做学问的正大宗旨。从她的论说中,可见她对教师的突出规定,就是具有做学问的能力。她让新学人物和旧学人物都进入北大,并过裁减不称职的教员,都是旨在提高学校的学术品位。 (二)研习第二点但愿:砥砺德行。、这一宗旨从什么角度提出?明确:砥砺德行以矫颓俗。2、这一但愿又是针对什么提出的?明确:第二点则着眼于品行,这一点也是有的放矢的。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社会,极端无序和混乱。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致使袁世

10、凯篡夺了革命果实,后来又通过历次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北洋军阀统治了当时的北京。蔡元培上任之时,正是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混战时期,社会动乱不安。在思想领域,人们失去了旧有的道德规范,而新的又未曾确立,在道德失范的状况下,许多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作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败成风,“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风气使然,一般人鲜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蔡元培痛心地指出,在这样的社会中,虽然青年学子洁身自好,又能有什么前程!因此,她但愿北大的学子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虽然娱乐,也要力求合法之娱乐。这些教导既严肃认真又体贴入微,可谓语重心长。、这一但

11、愿的提出有如何的意义?明确:必要败德毁行之事重要关乎国家兴亡责任以矫颓俗(三)研习第三点但愿:敬爱师友明确:敬爱师友以整校风(现状:对于教员,不能以诚相待,礼敬有加,只是运用耳。段:因做官心切,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唯将来毕业有人提携。对于同窗校友,不能开诚布公,道义相勖。)她的第三点规定是,规定青年学子。这是从个人修养方面来说的。尊敬师长,团结友爱,互相鼓励,共同提高,是建设良好校风必须具有的条件。端正学风,改善校风,就是为培养学术研究新风气发明条件。全校上下树立了新风尚,学校的学术气也就会不久浓起来。这也是贯彻“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不可或缺的

12、措施。 蔡元培先生在她这次演讲中,始终是环绕着她的办学方针来论述的。 (四)蔡先生提出两点筹划,目的为什么?思考、讨论、明确:一曰改良讲义,以期学有所得,能裨实用。二曰添购书籍,自可旁稽博采。二、感悟思考1、蔡元培先生对北大学生提出的三点规定中,最触动你心灵的是哪一点?谈谈你的感受。明确:学生自由谈,教师也可谈谈自己的感受。(注意高中生和大学生定位和规定的不同,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树立对的的学习观和学生观,要结合高中生的实际,不可拔高,避免空谈。)2、在理解历史背景的基本上,进一步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奉献;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从本文中,你感知到蔡元培先生是如何一种人?明确:有中

13、国文人的家国情怀有教育家的眼光和智慧有改革者的勇气有实干家的务实精神等(教师可合适补充有关蔡元培先生的状况)三.知识拓展 我们对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她的卓越奉献已有了结识。回头看看我们今天的社会,蔡元培在课文中提到的社会腐败现象和不良风气目前也同样有,因此蔡元培当年提出的三点规定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如: 抱定宗旨。当年北大有无心向学、只为升官发财而读书、在学校混文凭的学生,目前这样的学生更多。选科不是选自己喜欢、真正想读的,而是选发展前景好的;报考大学专业也同样,只看热门不热门,出来工资高不高,不看适合不适合自己。功利至上,只为升官发财而读书。在学校混日子的就更不用说了,平时无所事事,放荡冶游,考

14、试则开夜车,临时抱佛脚,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甚至作弊、抄袭,样样都来。因此无论大学还是中学,所有的学生只要进了学校,都必须一方面“抱定宗旨”,认真学习。“砥砺德行”。蔡元培说当时社会风俗败坏,道德沦丧,“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目前也有拜金主义,物欲横流的现象,败德毁行的事情,同样到处均有。正如作者说的,“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目前的中学生沉迷游戏、打架斗殴等现象。因此,蔡元培的“砥砺德行”,对我们仍有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但愿我们都能像蔡元培所说的,砥砺德行,以合法之娱乐,替代不合法之娱乐,追求无亏于道德、而又有益于身体的娱乐方式和业余爱好,做一种健康正派、品行端正的中学

15、生。 3.“敬爱师友”。这一代人大都是独生子女,自小养尊处优惯了,惟我独尊的优越感很强,比较自私,也比较自大,诸多人不懂得尊重人,连最基本的礼貌也不会。在学校不懂得尊重教师,也不懂得与人相处,学生之间不要说互相鼓励、互相增进,连平等交往、和谐相处也不容易。因此“敬爱师友”,是做一种好学生的最基本规定。 四、写作手法探讨1、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明确】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大纲或对听众提出规定,本文两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她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她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规定。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程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怀的。这样,在内容上一方面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爱好。2、本文在构造上有什么特点?【明确】在构造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种中心思想,并且规定中心突出,本文就是环绕着如何做一种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并且通篇都环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构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