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训练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430960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训练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4章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训练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4章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训练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4章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训练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训练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章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把握训练案一、选择题:一段原核生物的mRNA通过翻译可合成一条含有11个肽键的多肽,则此mRNA分子至少含有的碱基个数及合成这段多肽需要的tRNA个数依次为()3311B.3612C.1236D.1l36在生物体内性状的表达一般遵循DNA-RNA-蛋白质的表达原则,下面是几种与此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细胞的一生中,DNA一般是不变的,RNA和蛋白质分子是变化的B. DNA-RNA是在细胞核中完成的,RNA-蛋白质是在细胞质中完成的C. 在同一个体不同的细胞中,DNA相同,RNA和蛋白质不同1. D在细胞的一生中DNA、RNA和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是不变的如图所示

2、过程中,正常状况下在动植物细胞中只能发生的是()IA(基因)百詈三前a壬斜蛋白质(性状)2. B.C.D.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每一共性状都只受一个基因把握B. 蛋白质的结构转变能导致生物体的性状转变C. 蛋白质的合成是受基因把握的3. 基因可通过把握酶的合成来把握生物体的性状在中心法则里DNA准备RNA的性质及RNA准备蛋白质的性质分别是通过()A.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信使RNA上三个碱基的排列挨次B. DNA的双螺旋结构和转运RNA上的反密码子的排列挨次C.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信使RNA上密码子的排列挨次4.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转运RNA上的反密码

3、子的排列挨次(2022年兰州一中高三月考)治疗艾滋病(HIV病毒为RNA病毒)的药物AZT的分子构造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很相像。下列对AZT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抑制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转录B. 抑制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自我复制C. 抑制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逆转录抑制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表达过程下列为某一段多肽链和把握它合成的DNA双链的一段。“甲硫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IIIIIIIIIIIIIIITACGGGTGGCCCCAT_们密码子表:甲硫氨酸AUG脯氨酸CCA、CCC、CCU苏氨酸ACU、ACC、ACA甘氨酸GGU、GGA、GGG缬氨酸GUU、GUC

4、、GUA。依据上述材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这段DNA中的链起了转录模板的作用A. 准备这段多肽链的遗传密码子依次AUG、CCC、ACC、GGG、GUAB. 这条多肽链中有4个“一CONH”的结构5. 若这段DNA的链右侧其次个碱基T被G替代,这段多肽中将会消逝两个脯氨酸关于转运RNA和氨基酸之间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每种氨基酸都可由几种转运RNA携带B. 每种氨基酸都有它特定的一种转运RNAC. 一种转运RNA可以携带几种结构上相像的氨基酸6. 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转运RNA将它带到核糖体上(2022年广东调研)下列关于基因、性状以及二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5、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前端有起始密码子,末端有终止密码子B. 基因能够通过复制实现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C. 性状受基因的把握,基因发生突变,该基因把握的性状也必定转变7. 通过把握酶的合成从而直接把握性状,是基因把握性状的途径之一人类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是由于代谢特殊引起的疾病,下图表示在人体代谢中产生这两类疾病的过程。A. 由图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基因可以通过把握蛋白质的结构来把握生物性状基因可以通过把握酶的合成来把握生物的性状一个基因可以把握多种性状一共性状可以由多个基因把握基因1基因2I酶1酶2食物蛋白质一苯丙氨酸丄酪氨酸A黑色素基因3_酶3一一酶4一基因4苯丙酮酸多

6、巴胺某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的胸腺嘧啶(T)和尿嘧啶(U)培育蚕豆,观看其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已知蚕豆细胞一个有丝分裂周期是20小时。依据这两种碱基被细胞采纳的状况绘制的曲 线如图所示。下列对此结果的分析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大量采纳“T”的时期,细胞正在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大量采纳“U”的时期,细胞正在进行大量蛋白质的合成大量采纳“T”的时期,细胞正在大量合成转运RNA大量采纳“T”和“U”的时期,细胞正处于分裂间期有关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与之对应的密码子密码子GCA在人细胞与细菌细胞中准备的氨基酸相同GTA、CCC、AUG都是密码子终止密码子由位于基

7、因编码区下游的非编码区转录而来氨基酸不同对应的密码子确定不同 全部的密码子都准备一个氨基酸A.二、填空题:B.C.D.1.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a、b、c、d所表示的四个过程依次分别是、和。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用图中的字母回答)。a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分裂的期。在真核细胞中,a和b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能特异性识别信使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后者所携带的分子是。(6)RNA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途径有(用类似本题图中的形式表述):2如图所示,在a、b试管内加入的DNA都含有30对碱基。四支试管内都有产物生成,请回答

8、:(1) a、d两试管内的产物是相同的,但a试管内模拟的是过程,d试管内模拟的是过程。b、c两试管内的产物都是,但b试管内模拟的是过程,c试管内模拟的是过程.b试管的产物中最多含有个碱基,有个密码子。(2) d试管中加入的酶比a试管中加入的酶多了。(3) 若要在b试管中连续获得多肽,则至少还应加入。3. 已知甲、乙、丙三种病毒.它们的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过程如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 这三种病毒的遗传物质依次是:甲;乙;丙。过程3、10表示;过程6表示;过程2、5、9表示;过程l、8、11表示;过程;7表示,此过程需要有的作用。4. RSV(劳氏肉瘤病毒)的结构分为三层外层为脂被膜,中层

9、是蛋白质衣壳,内部含有RNA和蛋白质。用去垢剂破坏病毒的脂被膜后.将病毒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A、B两烧杯内。 向A烧杯内加人四种脱氧核苷酸,其中的一种已被放射性物质标记,结果在401恒温下放射性物质进入一种对RNA酶稳定而能被DNA酶破坏的物质中。 先向B烧杯中加入RNA酶,再重复试验结果没有这种物质产生。上述试验表明:A烧杯内所形成的物质是,这种物质是在酶的作用下,以为模板形成的。该过程叫,是对的一个重要补充。(1) B烧杯内不能形成这种物质的缘由是。5下图为艾滋病病毒(HIV)侵染人体淋巴细胞及其繁殖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说明下列问题(提示:艾滋病病毒是一种球形病毒,外有蛋白质组成的外壳

10、,内有两条RNA)。(1) 图中3表示病毒正在侵染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细胞的是病毒的(2) 图中4至5的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3) 图中5至6表示病毒的遗传物质是结合到淋巴细胞的上。(4) 图中6至8是形成病毒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需经过和两个过程。(5) 图中6至7是形成病毒RNA的过程,其中6的腺嘌吟与8的互补。目前科学家们研制出的治疗艾滋病的药物是用来阻挡4至5的进行,其原理是抑制的活性。(6) 由于1和9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说明HIV的RNA分子结构具有确定的;在临床实践中发觉HIV很简洁产生抗药性,说明RNA还能够产生。6在牧草中,白花三叶草有两个稳定遗传的品种,叶片内有含氰(HCN)

11、的和不含氰的。现已争论查明,白花三叶草的叶片内的氰化物是经下列生化途径产生的:前体物含氤糖昔主叽氤基因D基因H基因D、H分别准备产氰糖苷酶和氰酸酶的合成,d、h无此功能。现有两个不产氰的品种杂交,F全部产氰,.自交得F2,F2中有产氰的,也有不产氰的。用F2各表现型的叶片的提取液做试验,试验时在提取液中分别加入含氰糖苷和氰酸酶,然后观看产氰的状况,结果纪录于下表:叶片表现型提取液提取液中加入含氰糖苷提取液中加入氰酸酶叶片I、-7产青1含氰、-7产青1、-7产青1叶片II不产氰不含氰不产氰、-7产青1叶片III不产氰不含氰、-7产青1不产氰叶片W不产氰不含氰不产氰不产氰据表回答问题:(1) 由生

12、化途径可以看出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2) 两个不产氰品种的基因型是,在F2中产氰和不产氰的理论比为。(3) 叶片II叶肉细胞中缺乏酶,叶片III可能的基因型是。从代谢的角度考虑,怎样使叶片W的提取液产氰?,说明理由。7.果蝇是做遗传学试验很好的材料,在正常的培育温度25C时,经过12天就可以完成一个世代,每只雌果蝇能产生几百个后代。某一爱好小组,在暑假饲养了一批纯合长翅果蝇幼虫,预备做遗传试验。因当时天气酷热气温高达35C以上,它们将果蝇幼虫放在有空调的试验室中,调整室温到25C培育。不料培育的第5天停电,空调停用两天,也未实行别的降温措施。结果培育出的成虫中消逝了确定数量的残翅果蝇(有雌有雄)。针对上述试验现象,结合基因与酶的关系及酶的特性作出合理的解释。关于本试验中残翅变异的形成有两种观点:一,残翅是由于温度变化影响的结果,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残翅的形成是由于遗传物质转变造成的。请你设计一个试验来探究关于残翅果蝇形成的缘由,简要写出你的试验设计思路,并对可能消逝的结果进行分析。3)你认为基因、环境因素、性状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