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班级管理模式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4308338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班级管理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创新班级管理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创新班级管理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创新班级管理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创新班级管理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新班级管理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班级管理模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如何既能保证班级管理有序,又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班集体中的优势,实现班集体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呢?实践证明,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小组自主管理的模式,是一种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一、什么是小组自主管理模式班级的小组自主管理模式,是指班主任在对全班学生进行多方面考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小组成员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以及班级管理,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班级的小组自我管理目标,就是实现从教师管理学生到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

2、理自己的转变,最终将班集体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和习惯。二、小组自主管理模式的实施方法(一)班级小组的组建方式从初一新生入校开始,班主任就应该结合学生的小学档案、入学综合评价,以及在军训、暑期到校活动的几次观察情况,采用互补式,将行为习惯、思想素养、文化成绩优秀、良好、中等与处于低层次的同学调配在一起。然后每学期根据大考综合成绩和平日表现进行组内或者小组的重新调整。具体方法:先依据学生综合表现将全班学生区分为8个段,每个段的六个人按照s型划分到每个小组,排出1-8号,再考虑男女分配比例,以及各小组平均分的平衡以及行为习惯、思想素养的差异,进行同号之间调整,达到各组平衡。小组排位时,将调

3、皮、自制力差的同学与稳重、自制力强的同学排在一组,将干部与普通同学排在一起;将性格内向、讷言、胆小的与外向活泼的同学分在一起,这样每个小组强弱搭配,性格互补,基本情况相近,一方面使不同层次的同学相互影响,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小组间平等地展开竞争。(二)小组的自我管理方式1、小组组织的建立(1)竞选组长,小组成员进行自荐演讲,小组成员选举确定组长、副组长、由两个组长互相协调,组织组内同学,负责组内的学习、纪律、卫生以及其他管理工作。(2)确定本组名称及本组格言,由组长组织全组讨论确定小组名称及本组自勉的格言警句,格言每周在各小组所属黑板上进行更换,对此,学生们兴趣盎然,

4、新意迭出。(3)设立班级小组评比奖励机制。小组通过评比-反馈-调解提高控制班级的整体工作。结合学校的常规管理,制定组规,规范组内成员行为,试行一周后,再有各小组成员讨论上报行之有效的组规,然后全班讨论构成班级统一行为规范,并制定出具体的量化考核方案,分为出勤、学习(作业、课堂表现、平日检测等)卫生、纪律、文明礼仪、服装仪表等方面,均制定出了详细的加分奖励和扣分准则,并商定每日放学时在黑板面前进行总结。由班长负责统计,各个班干部将各小组情况统计回报,各小组记分员进行核对。没有竞赛就没有发展。每天评比一次,用表格统计结果,每周根据平时表现和学习进步情况,评出先进小组,先进小组可以获得“流动红旗”,

5、这样每个学生都把自我管理看作是自己的责任,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无形中增加了小组凝聚力和竞争力。2、小组的学习管理(1)课堂合作学习:小组建立后,组长即根据教师课堂合作学习的要求给小组成员分工,如记分员、计时员等以便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索学习。(2)课后合作学习:小组的作业互查互督。课间各组成绩优秀的同学经常一起切磋学习经验、方法、共同提高。组内成绩优秀的同学每天午间或放学后为本组后进同学辅导,帮助后进同学巩固课堂所学,做到“日日清,”从而提高本组在班级中学习成绩的竞争力。此外,两个组长负责检查全组成员背书情况,每次默写等等。3、小组纪律管理班级每日都有纪律委员记录班级纪律情况,以便在小组间开

6、展评比。每周班会留出时间给每组同学进行表扬和批评,小组内同学表扬同组同学本周优点,批评自己的不佳表现,增强纪律意识,提升道德修养。各小组也进行组长轮值制,即每周有一个小组的组长协助纪律委员进行自习的管理工作,各组共同参与班级管理,达到学生自主管理的目的。这种方式一开始需要班主任指导巡视,慢慢养成习惯之后,就达到了班级自主管理的目的。4、小组卫生管理班级值日实行每日小组轮流值日,班级设置室内室外两个卫生委员,组内由组长负责,把值日任务分工到人,值日生均要求提前到岗,各司其职,定时打扫,时时保洁。此外,各组由组长监督,每人自备垃圾袋,管理好自己周围的小环境卫生,由卫生委员每节课进行检查评比。5、小

7、组活动管理班主任把学生参加活动作为振奋班级士气、增强学生集体观念的突破口,学校举行的艺术节以及运动会等校园问题活动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并做好小组鼓励。三、小组自主管理模式的注意事项小组自主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的班级管理模式,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必须注意一下几个问题:(一)建立组内互相合作、组间积极竞争的激励机制小组建立起来开展工作之后,要使小组的效能发挥出来,还要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积极作用,定期对组长进行知识培训和工作总结,促使他们在积极完成自身学习任务的同时,帮助和带动本组其他成员完成预期的学习任务,并营造出浓厚的你追我赶、互帮互助的学习气氛。不仅让他们体验到完成学习任务

8、的成就感,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光荣感,还要不断地增强他们的学习紧迫感和对机体的责任心,对他们的能力及取得的成绩及时肯定,但如果有其他同学超过他们就考虑替换小组长。评选出优胜组与优胜组长之后,可以对他们进行不同形式的奖励与表扬。(二)班主任要把握好放手与扶持的关系,加强调控。及时评价鼓励管理总有一个由生到熟的过程,实行小组自主管理初期,教师要进行积极扶持。但小组管理的最为重要的目的在于学生管理能力的挖掘和提高,这就要求班主任能适时放手,鼓励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创新。强调学生间的小组自主合作,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始终是个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

9、要深入小组,参与其中,掌握情况及时调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的展开。(三)防止小组之间过度竞争小组之间过度竞争,会使班级分化成几个预设的帮派,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班主任应积极引导建立一套竞争规则,保证小组之间竞争的公平性,同时竞争要以发展提高为目的,并采取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发挥各小组组长的带头作用,加强对组间合作的积极引导。实践证明,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的平等性,强化了群体合作意识,激发了每个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在自主管理中增强自我约束,充分发掘了人的潜能。班级的小组管理和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习合作,学习竞争,学会创造,为学生的和谐发展、自主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