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中的学问教学案例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4306760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搭配中的学问教学案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搭配中的学问教学案例郝瑞丽一、教学分析(一)读懂教材结合本单元内容,教材安排了“搭配问题”这个探索活动。设计了3个问题:一是3件上衣、2条裤子,搭配一套衣服有机种搭配方法;二是,2样主食、4种炒菜按要求搭配的问题。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事情,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给学生充分探索和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进行简单、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其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二)读懂学生三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经历了很多和搭配有关的事情,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只不过孩子们不能把生活中的这些事上升到数学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正确的引导,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上升到数学问题。并且学生

2、自己能够解决这些数学问题。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掌握寻找简单事物的组合数并用符号的表示方法。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和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3、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渗透符号化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与结果。三、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四、教学难点能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组合数。五、教学过程(一)课前两分钟(口算乘法)205 307 509 906 707 804 508(二)前置性作业1、 一件上衣和两条裤子,有几种穿法?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2、

3、两件上衣和两条裙子有几种不同的穿法?想一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三)讲授新课1、情境导入每天从早上起床到上学的过程中你都要忙些什么呢?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数学问题,谁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就以穿衣服为例,一起来研究一下搭配问题。请同学们把昨天发给大家的作业拿出来,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的做法?当兰兰睁开眼睛,正伸着懒腰的时候,突然想起今天是好朋友红红的生日。呀!穿哪件衣服去给红红过生日呢?兰兰看着这么多的衣服手忙脚乱(点击课件),同学们,快来帮帮她吧!你觉得她可以有几种穿法呢?(自由猜)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点击课件)2、自主学习,师生交流(1)、把自己的搭配方法写在作业纸上。(2

4、)、汇报自己的方法(老师巡视,指导,找出不一样的作业进行展示。先展示1种的,3种的和6种的。)有没有7种的呢?8种的呢?(预设)生:3种的不全,6种的全。师:1、2、3、4、5、种的为什么不全,6种的为什么就全了呢?请问你认为全的标准是什么?我们为什么有的孩子一找就找全了,有的就找不全呢?(预设)生:我们找着找着就找迷糊了。那怎样由乱到全呢?(请作业做得好的孩子说出他做题的思路,并请做得不好作业的孩子到黑板前照着做。)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从乱到全应经过有序的思考。学生总结:1)以上衣为标准:一种上衣,刷,3种,又一种上衣,刷,3种,共6种。32=6 2)换个角度以下衣为标准:一种下衣,

5、刷,2种,又一种下衣,刷,2种,又一种下衣,刷,2种,共6种。23=6师:再加一件下衣,几种?再加一件上衣,几种?老师的上衣加上,几种?你的上衣加上,几种?10件上衣,有多少种穿法?请举手?104=403、小组合作学习不研究穿了,研究吃吧。请同学们打开书55页,在小组内完成搭配面包饮料这道题和搭配饭菜这道题的第一问。在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五分钟后老师期待你们的精彩汇报。组内交流,班级汇报。研究吃暂且先研究到这,咱们再研究走路吧。从少年宫到中心小学有四条路,从中心小学到聪聪家有三条路,问从少年宫到聪聪家共有多少种走法?组内交流,班级汇报。咱们再一起研究一下照相吧!先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来,老师要给他

6、们照个合影,哪位设计师帮老师设计一下,他们一共有几种站法?4、自我挑战(点击课件)1)帮小动物组数2)足球比赛中的数学问题3)下面请同学们再翻开书55页,看一下搭配饭菜的第二问,先读题,你发现这道题与我们前面做过的题有什么不同?老师希望你们能通过小组的共同努力,把这道题正确的解答出来。(四)、全课小结,深化新知师: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吗?我们在搭配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啊?(找好搭配标准,有序,全面的思考问题。)板书设计:搭配问题有序全面新课改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深刻的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贯彻的好坏,关键是教师是不是真正成为了孩子们的

7、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成为学生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呢?一,铺垫要适当 在学生知识迁移或者思维受到障碍时,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作些铺垫工作是必要的。但忌讳怕学生被“卡”住,总想把“沟壑”尽量铺垫得“平平坦坦”,让学生顺顺当当通过,因为学习毕竟不是过“沟壑”,铺垫不当是不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铺垫的目的是为学生自己跨跃沟壑创造条件。因此铺垫一定要留有适当的“跨度”,要根据年级高低、水平差异来确定铺垫的程度。二,提问要得当 有的教师为使课堂气氛“热烈”,过程“紧凑”,尽量把问题设计得“简明易答”,让全班或分组集体回答,其实这样不易发现个别学生的错误。对难度

8、稍大的问题,当学生回答与自己思路不吻合时,立刻换成绩好的回答,以保证课堂教学顺畅进行。我认为这也是不妥当的,应该继续启发这个学生回答。即使“影响”了原来的教学进程,但容易发现问题,便于“因材施教”,对全班同学也可获得正反两方面的认识。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敢放开学生,提问只集中在少数几个“尖子”生上,多数孩子做了陪衬。从表面上看教学效果不错,但太脱离实际,不但对“尖子”生激发不了进取,还会使“潜能”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大胆放开,只要对学生情况心中有数,备课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了充分估计,课堂上就能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应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兴趣要激发 良好的学习状态,才能激起学生更好的求知欲望。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他们的学习兴趣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因此,教师每节课都少不了要巧妙运用积极评价进行调控,比如:“你真聪明!”“有进步!”“你的想法真独特!”等,还要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和在恰当的时机给予“点拨”,促进学生真正开动脑筋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他们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感到自己有所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