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安徽省安庆一中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4306718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安徽省安庆一中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推荐安徽省安庆一中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推荐安徽省安庆一中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推荐安徽省安庆一中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推荐安徽省安庆一中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安徽省安庆一中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安徽省安庆一中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安庆一中2012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第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数字时代的网络美育 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文化深刻影响和形塑着社会文化,美育也不例外。加强网络美育、优化网络生态环境也因此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网络美育的紧迫性并不意味美育在网络传播时代只能深陷困境,无所作为。相反,网络美育不但是紧迫的,而且是可能的。在网络空间,现实社会道德与审美标准的统一性和确立性会变得模糊,因此容易导致审美的多元化和杂语化。但是网际交往同样需要适合自身的游戏规则,需要形成和确立新的具有统括性的网络审

2、美标准,以规范网络空间秩序,优化网络生态环境,培育抵御网络犯罪的“抗体”,推进网络空间的综合治理。网络美育较之传统美育更符合以人为本的现代性文化精神。网络美育立足于全新的网络环境,本身就有着传统美育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与传统美育在教育目的上的高度划一的、抽象化的“完人”神话不同,网络美育并不苛求每个人都做那种模式化的“完人”。与传统美育对人的单一主体性的培育和对单一的审美模型的维护不同,网络美育充分正视了生活方式与审美实践的多元化,它要培育的是人的多元主体性,促进和维护的是人的审美生成的多种可能性。互动是美育的灵魂,与传统美育居高临下、单向辐射的高台教化不同,网络美育始终体现着相互交往、及时对话

3、的民主精神。与传统美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实名身份不同,网络美育具有匿名性,这淡化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身份区分,使得网络美育得以在更为自由、平等、坦诚的思想情感交流中达成。这种充满新鲜气息,散发着勃勃生机的网络美育是网络社会的精神希望。 传统的审美教育方式是实时实地化的情境教育。网络审美教育不再像以往那样仅仅局限在物理时空中,也不再像以往那样主要局限在“熟人”世界中,因此网络美育更具包容性,更要求人们养成宽容的胸怀,具备开放视野、当代意识和平等理念,从而以宽容的心态尊重人们各自的文化趣味和审美选择。 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全球性、多元性、开放性、交互性、海量性的特点,来自五湖四海的网民能便捷交流,轻

4、松聚谈,这为网络美育赢得了规模大、覆盖面广、信息全的特点。由于网民是按照自己的兴趣上网搜索信息,进行交流的,因此网络美育信息更能深入青少年的心灵,其潜移默化的熏陶、引导效能是现实美育不可比拟的。当然,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它使得全球各种不同的文化形态汇聚交织,信息垃圾充斥,而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最终确立,对这些信息难以做出理性的判断,网上海量的信息会给青少年的审美观念带来巨大冲击,容易误导学生的审美情趣。 网络交往的匿名性、间接性、实时性,使青少年更易于依照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兴趣点高度放松地进行网际交往。网络超乎想象地拉近了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在网络中有共同审美

5、兴趣的人很容易聚到一起,推心置腹,深入交流。这样,美育工整理也就可以在网络空间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和文化利导。和现实中的美育相比,网络美育更容易实现开诚布公,畅所欲言,可以得到充分的互动和及时的反馈。但是,由于网络不排斥任何对话,过量的异质信息也容易对青少年进行误导,这些不是美育工整理能全面控制的,也增加了网络美育的难度。教育的多维性。在网络环境中,教育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时空趋向超时空。因此,网络美育是一个介于审美行为和教育行为之间的交叉范畴。加强网络美育,推进网络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一人、一单位、一行业可以独立完成,我们需要动员社会多方面力量协同合

6、作,建设绿色的网络生态环境。2012-01-20 人民日报1. 从原文看,下列对“网络美育”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网络美育能净化生态环境、增强网民审美意识、培养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B相对于传统美育追求教育目的的高度划一以培养抽象化“完人” 神话不同,促进和维护的是人的审美生成的多种可能性。C网络美育能够充分正视生活方式与审美实践的多元化,培育人的多元主体性。D正在实施的网络美育是现代社会的精神希望,其民主精神是传统审美教育完全欠缺的。2. 对网络审美特点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网络美育只是一种虚拟教育,不同于传统审美教育方式的实时实地的情境教育。B影响的

7、深刻性、沟通的互动性、教育的多维性,是网络美育和传统美育的主要区别。C网络美育是把“双刃剑”,应依据这个特点来设计完整的审美教育方式。D网络交往的匿名性、间接性、实时性,既是网络美育的优良条件,又给实施带来难度。3.结合文章,略谈如何加强网络美育(3分)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潮州韩文公庙碑宋苏轼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

8、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下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

9、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安一日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者人也。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成。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

10、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七年,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 弭:消除,制止B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 审:清楚C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 榜:文告D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 卒:通“猝”突然,仓促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B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C君子学道则爱

11、人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也D是孰使之然哉 然视其左右,来者已少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首先论述古代圣贤的伟大和死而不朽的原因,下笔洋洋洒洒,看似离题,却是将韩愈置于历史的长河中,在古今先贤的排序中给韩愈确定一个合适位置,从而为评价韩愈定一个基调。B碑记的传统写法是以叙事为主,而本文却是以议论为主,其间叙事均以议论出之。整理从“文”“道”“忠”“勇”四个方面盛赞韩愈的历史功绩,并将其归于韩愈具有浩然之气。C整理指出韩愈的成功在于合乎“天道“,因而他合普通老百姓的心,能够受到南海人民世世代代的祭祀。但韩愈却不能尽人事,因而他触怒宪宗,受到皇甫镈、李逢

12、吉等人的毁谤。D韩愈在潮州兴学,带来了潮州教育的发展。虽然潮州人不忘韩愈的政绩,十分信仰、缅怀他,但整理认为韩愈并不眷恋潮州,所以在潮州不到一年就离开了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译文: (2)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成。译文: 阅读白朴的天净沙,完成89题。(7分)天净沙 春白 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天净沙 秋白 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8. 对这两支曲子的理解

13、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飞红”指飞花,与词人秦观“飞红万点愁如海”中的“飞红”意思相同。B春曲中啼莺舞燕、流水飞红具有动态美,和风、杨柳、帘栊、秋千能引起读者产生美妙丰富的联想。C秋曲完全突破传统诗词悲秋的格局,撷取最富北国秋野特征的景物,展现了秋日璀璨斑斓的色调。 D秋曲善于搭配色调,艳丽的色彩与清淡的色彩相互映衬,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秋日图景。9.(4分)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意象,而马致远之前的白朴的这首天净沙秋就有类似意象了。说得更远一点,宋代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已有“斜阳下,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句子,这似乎已开此类意象之先河。请结合上面词曲,从意象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评析三者之高下。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六小题)(6分)(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