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风险防范和 化解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4301032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金融风险防范和 化解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金融风险防范和 化解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金融风险防范和 化解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金融风险防范和 化解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金融风险防范和 化解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金融风险防范和 化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金融风险防范和 化解(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金融风险防范和 化解 中国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稳定的经济局势给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金融业的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力量,是确保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伴随经济、金融全球化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利用,国际金融界发生了巨大改变,中国金融体制业得到深入完善,但金融风险业较突出,中国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知道,深入加强和改进金融业审慎经营和监管,不停提升风险管理和化解水平,维护国家金融的安全。关键词:?金融风险防范化解?一、中国经济发展中潜在的金融风险一 信贷风险中国的银行业为了不停的增加盈利,大规模的开展贷款业务,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上升,资产信贷的质

2、量随之下降,个人信贷、企业信贷不能按时还贷,造成银行的坏账、呆账逐步增多,造成银行的信贷资产流失降低,产生信贷风险。不良资产的增加对于银行的来说存在着潜在的金融风险,影响银行的资产周转,造成大量的财物损失,使风险不停的加剧,影响金融业的正常运转。二 利率风险市场利率的变动是不确定的,给银行的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产生偏差,利率水平受到市场原因的影响,产生多个不确定的原因,给银行的预期收益带来了不确定,加大银行对于市场利率的预计难度,从而承受较大的风险。利率风险分为重新定价风险、基差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和选择权风险。利率风险通常受到宏观经济环境、价格水平、政府政策、股票和债券市场、国际经济形势的影

3、响。三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因为市场机制的不健全,造成股市、证券市场的不规范运行,过分的投机行为,造成严重的金融风险。个人对于股票的投机行为造成股票价格偏离实际的价值,大规模的上涨或是下降,产生的风险严重的影响股市和股份制度的正常发展。这是因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造成的,需要深入的完善完善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二、中国金融风险的产生的原因一 不良贷款比重较高不良贷款的比重增加使银行的资本质量下降,这是中国金融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中国的经济制度的不完善,融资方法的落后,大部分的融资方法全部是采取直接融资方法。企业的发展需要较多的资金支持,中国的政策上对企业发展的支持,直接利用银行贷款半政策性的方法

4、帮助企业融资,强制性的贷款,当企业资金周转产生问题时,不能立即快速的还款,产生的不良资产就有银行自行负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较大的潜在金融风险,银行的资产质量下降,不良贷款比率上升,银行的资本运行产生问题,影响银行的资本周转和融资能力,银行营运上的亏损,最终带来较大的金融风险隐患。二 金融市场的监管不规范中国的金融市场的起步晚,伴随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金融市场发展才有了起色,金融市场的建立还相对滞后,没有严格的管理机制来规范金融市场的运行。中国对和金融市场上存在的金融风险意识微弱,还没有从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中转变过来,思想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金融市场中,没有风险的防范意识,从意识上就落后于发达国家

5、。其次,金融市场的制度不健全,没有健全的机构制度管理金融市场,产生较多投机行为,严重的破坏金融市场的发展秩序。最终,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相对落后,没有引进优秀的金融体制改革经验,金融体制是金融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需要有强大的内在动力来促进金融业的发展,增加风险的防范意识。三 金融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中国金融市场的资金组成分为金融机构的直接融资和非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金融机构的直接融资关键表现在中国的银行业对于资本的聚集,间接的融资关键是非金融机构比如利用保险、证券交易、股票交易等进行融资。中国直接融资的百分比远远大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大部分资金全部用于国有企业政策性贷款,对于非国有企业的资金支持

6、较少,国有企业的贷款率达成银行贷款的90%左右,不过国有企业对于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只能占到三分之一的百分比。金融资本的使用和企业的产值极其的不合理,银行的贷款应该考虑到私营企业的资金需求,调整金融资源不合理的使用模式,降低信贷风险,对其它经济形式的企业给资金的支持,分散国有企业的贷款风险,降低不良资产的比率。四 金融立法和监管滞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时间较晚,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还不完善,对于金融业的立法体系尚不健全,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来规范金融业的发展。建立完善的法律规范有利于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不完善的法律法规会诱发金融风险潜在的原因,给金融业的发展带来沉重的打击。对于金融业的监

7、管也十分的滞后,中国金融业的监管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带来的安全隐患也十分严重,比如金融立法滞后,金融监管部门不健全,金融监管的体系缺失全部会造成金融业的信用风险、政策风险、管理风险,成为金融业发展的巨大隐患,随时全部会诱发金融风险聚集带来的金融危机。三、对防范和化解中国关键金融风险的提议一 中国防范金融风险的优势相比较于已受到危机冲击的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域,中国最少在以下五个方面对防范外来金融风险冲击是位居优势的:1、即使中国利用外资数量巨大,最近五年来吸引和利用外资2021多亿美元,但基础上是长久的直接性投资,这不但是带动经济增加的主要力量,而且没有短期

8、资本投资冲击的问题。2、1994年开始的外汇体制改革,为预防大量投机资本的入侵奠定了基础;尽管以后同意接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8条款,实现本国货币常常性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但这是在中国外汇贮备已比较充分的基础上所作的改革,因此是有坚实保障条件的。3、中国关键加强同世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合作,经过努力,从这两个国际金融机构争取了大量贷款,并全部直接投资到产业部门、能源和运输系统的改造、农业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上;和此同时,在争取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贷款中,中国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政策,并未所以受到人家的牵制,主动性较大。4、中国在主动推进对外开放进程中,一直立足于国情,依据我国市场的实际发展情况

9、和监管能力,谨慎行事,比如,中国政府已确定只有当中央银行的监管能力达成一定水平时,才考虑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可兑换问题,这对中国防范国际金融投机势力的冲击是至关主要的。5、中国经济仍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加速度,人民币币值稳定,人民群众信心充分,这是中国抵御金融风险的最根本力量。二 主动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防范和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第一,加紧企业和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理顺银企关系,活化银行资产1998年财政部发行了2700亿元尤其国债,用于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使其资本充分率达成国际标准,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但最根本的还是应该加紧商业银行体制改革,按商业银行法要求,切实落实分业经营、资产负债百分比管理、

10、强化约束机制等改革方法;在对银行信贷资产按风险标准分类并给予有效管理,加大对不良资产存量进行重组和清理的同时,还应主动推进以制度创新为关键内容的国有企业改革,理顺银企关系。经过改革最少能够解除现在困扰银企关系的信息约束问题,使银行和产业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上含有竞争意识的企业实体,从资产营运效益出发,银行努力寻求值得贷款的企业,企业也可自由选择能够给贷款的银行,在这种基于效益基础上的相互寻求对象的过程中使信息通畅,以求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第二,加大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对于问题较多的信托投资企业,在清理的基础上果断和各级政府部门脱钩,杜绝经营资金的财政化;基于现在国际社会对中国金融机构问题关注

11、较多,国际金融动荡还未平息,为了避免引发过大的波动及对信心的消极影响,对信托投资企业的清理应慎重,关键应按金融信托的应有标准主动进行改组,尽可能实施平衡过渡。对于证券经营机构,应立即建立健全相关证券业财务会计制度,完善相关会计帐户体系结构,充足发挥商业银行对证券投资清算资金的监督作用。第三,提升银行信贷政策和资本市场政策对非国有经济的支持力度,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一是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应以收益和风险的衡量为关键标准,扩大对发展前景很好的非国有企业的信贷支持,提议伴随各家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部”的成立,真正将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的非国有经济的信贷支持列入各行的年度贷款计划中,作为中央银行起引导作

12、用的“指导性贷款规模”中也应明确列出对非国有经济的信贷支持意见。二是向非国有经济开放证券融资市场,尤其是对于进入基础产业、高科技、制造业的非国有企业,许可并引导其依据当代股份制企业制度改制上市,进行股权融资,经过资本市场取得连续发展的资本。和此同时,对于符合条件的非国有企业,也应许可按一定程序和要求发行债券融资,经过市场自律组织的审查,也可上市交易,以改进企业资本结构。第四,在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加强金融管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当今世界已不可避免地朝着全球化方向前进,继续坚定不移地落实对外开放政策是中国顺应历史时尚的要求,也是确保中国经济连续稳步发展的关键。20年的对外开放实践,外资流入

13、已不一样于当初纯粹工业资本的引进,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地以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等为内容的金融资本开始流入中国,这不论对保持海外工商资本连续投资中国并保障其稳定性,还是对加紧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全部是必须的。不过,金融资本相比工商业资本的流入,附带着更大的风险原因。所以,以后在继续吸引科技含量高的工业资本流入的同时,应该视经济现实需要,加紧金融监管标准和体制的建设,在总量控制的标准下,主动稳妥地吸引金融资本的流入,并关键从外汇管理制度和行业、企业准入的程度上给予严格监控。第五,主动推进财政改革,增强财政实力,为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和风险化解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就目前来说,应依据经济发展情况

14、,主动推进已经确定的以“费改税”为关键的新一轮财税改革,并加强财政管理,提升效率,将现行税制范围内应收的税收立即足额地收缴国库;经过编制“国有资本预算”,加强对国有资本营运的监控,确保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尤其是当包括到国有资产变现时,能够确保政府财政的应有收入;在节省的标准下,调整财政公共投资方向,关键转向非盈利性公共工程项目投资,等等。以此促进财政机制的完善和财力的充盈,使其成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坚强后盾。第六,在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过程中,优化股权结构,经过市场逐步明晰产权,借此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和发展奠定可靠合理的制度基础,降低由过份投机行为所带来的潜在风险。第七,健全金融立法,强化金融执法和监管力度。金融经营活动应在严格明确的法律法规制度界定下进行,为此,应该针对中国已开始运行的证券、期货、信托业加紧相关法律的立法进度;对于已经有法律法规,在健全监管体系的同时,强化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金融犯罪行为,确保健康的金融秩序。参考文件:1陈树生.中国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j.求索,2021 3 .2龚馆.国际金融理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21.3秦江波、孙金梅.中国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j.科技和管理,2021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