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4297528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上册第 8 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学校:宁阳县第一小学 教师姓名: 赵珊珊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主要依据单元目标和课后题设计)一、日积月累(教学重点)(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谧 振 枉 浩 资 召 源2.趣味识字(字理识字):(一)重点字词。比一比:枉(枉费心机)往(以往)(偏旁可辨声难辨,与“往”对比识记)诲(教诲)悔(后悔)枉与汪、往、旺的区分:有日为旺(日);有水成汪(三点水); 有人过往(往) 3.易读错字:静谧 jng m 意思: 形容静寂无声或形容忧愁的样子,亦是诗歌中升华心境的一种“静”的境界。 出自:1.安宁平静。2.平定,使安定。陈书宣帝纪论:“克 淮 南

2、之地,开拓土宇,静谧封疆。” 4.多音字: 召 部首:口部 笔画:5笔 zho(动)呼唤;召唤;叫人来。(Zho)傣族姓。号感征sho古通“邵”,古邑名,在今中国陕西省岐山县西南。(三)姓氏。 5.应会写字: 无 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静谧 端详 叩开 海湾 漂移 轻易 假说不可思议 枉费心机 浩如烟海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流畅地背诵 老师说的话 。二、理解运用:(一)共性目标: 1.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1)课文主要内容:本文叙述了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在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的地球上大陆是在一起的巨大

3、板块,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而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证据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2)概括方法:要素串联法(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2.体会重点段的表达顺序(1)重点段及表达顺序:第1自然段、第8自然段(2)体会方法:打乱句序,让学生重新排列。3.体会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难点)(1)重点词句: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想法的人。体会方法: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开头就写出了魏格纳的性格。和后面的许多人都对魏格纳的发现提出质疑和否定后魏格纳的态度。 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的吻

4、合!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他精神大振,仔细端详着美洲和非洲大陆形状上的不同点。果然,巴西东海岸的每一个突出部分,都能在非洲西海岸找到形状相似的海湾;同时,巴西的每一个海湾,又能在非洲找到相应的突出。体会方法:学生谈对每句话的理解。找出重要语句。打乱句序,重新排列。(二)本课重点问题:(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思考:读后想到了什么?体会并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体会老师从“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中引出的道理,并交流在生活中遇到的“仔细观察事物引出的发现和被别人否定是的态度”的类似事件。2.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三、情感体验:大体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

5、。(教学难点)教学准备一、教师:(一)设计预习提纲(或学案)(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三)课前检查预习,收集、分析预习信息,进行二次备课。(四)准备一幅世界地图。二、学生:(一)根据预习提纲认真预习。(二)其它准备:观察世界地图,或者在网上搜索大陆漂移学说的资料。四 年级上册第8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预习提纲(或学案)学校: 班级: 姓名:一、日积月累(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小组评价: (二)生字: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1. 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 2. 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3. 趣味

6、识字: 4. 易写错的字: (二)词语1.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课生词:静谧 端详 叩开 海湾 漂移 轻易 假说不可思议 枉费心机 浩如烟海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值得积累,请在课文中分类标记。(三)尝试背诵魏格纳的推理。二、文本细读:(一)整体感知:1.本文中的人物都有谁,把这个人做的事用一句或两句话概括出来,再把这些句子连起来,就能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1)文中的人物: (2)主要内容: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句子意思深刻?在文中标记出来,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想法。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也在文中做好标记。(二)重点品读。1. 2段。用“ ”画出2段中推理的句

7、子。读一读,想一想:(1)用简练的话概括每段话的意思,写在句子旁边。(2)哪句话最重要?说说理由。三、拓展延伸:1.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2.请观察世界地图中魏格纳的发现。教学时间1课时栏目设计预习提纲预习展示 精讲点拨导入1.课件播放世界地图图片。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看到的发现。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有关魏格纳和世界地图的故事。3分组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陆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看看是否像魏格纳说的那样? (再看看其他陆地与海岸线是否相似)预习评价1.出示学生名字,榜上有名的每位同学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2.展示部分同学的高质量预习提纲(书写认真、完成全面)。

8、初读课文(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小组评价: 1.指名开火车朗读课文,易读错字正音。2. 重点句段: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指名再读齐读。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想法的人。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的吻合!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他精神大振,仔细端详着美洲和非洲大陆形状上的不同点。果然,巴西东海岸的每一个突出部分,都能在非洲西海岸找到形状相似的海湾;同时,巴西的每一个海湾,又能在非洲找到相应的突出。3读第五自然段魏格纳有了什么“崭新的奇想”?说说这个奇想与我们刚才观

9、察所得是否相同。识字学词(二)生字: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1. 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召 枉 1.识字:(1)出示本课生字,认读。(2)易读错的字正音:出示认读组词2. 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 2.巩固检测:1.出示: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指名读出正确读音。3.学生齐读正确答案。 3. 趣味识字:3.趣味识字:(1)交流自己用有趣的方法记住了哪个字?(2)教师点拨:悦与说、脱、阅的区分:有心喜悦(忄);有话要说(讠);有肉为脱(月);进门阅读(门) 4.需要解释的词语: 结合上下文(或查工具书)解释词语。(写在课本上,其他不理解的词语也用

10、同样的办法解决。)静谧:不可思议:浩如烟海:(二)词语1.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课生词:静谧 不可思议 浩如烟海把你的理解写在词语的旁边。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值得积累,请在课文中分类标记。1.理解:(1)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要能结合本文理解。(2)检测巩固: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静谧( )浩如烟海( ) 枉费心机( )2.词语积累(1)评价反馈:可以按人物的动作、神态来分类的,比如说:(2)出示:动作: 画 盯住 看 端详 神态:仔细 呆呆地 精神大振 整体感知1.本文中的人物都有谁,把做的事用一句或两句话概括出来,再把这些句子连起来,就能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1

11、)文中的人物: (2)主要内容: 1.展示某位同学(预习提纲上未写名字)概括的主要内容。2.同学们评价、补充、修改:说说哪个概括得好(能抓住这个人做的最重要的事)?哪句话怎么改? 3.小结:人物串联法:文中都有谁?他们分别做了什么(用一句或两句话概括出他们做的最主要的事)?把这几句话按一定的顺序串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后学写人写事的文章,我们可以试着用这种人物串联法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句子意思深刻?在文中标记出来,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想法。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也在文中做好标记。集体交流:1.对于写得好的,或者意思深刻的,只要学生回答得大体正确即可。2.

12、对于不明白的,让学生互相解答。3.教师预设问题:(1)魏格纳为什么被自己的发现惊呆了?(2)魏格纳怎样观察的?又是怎样推理的?4.小结解决疑问的方法:找到相关句段,反复阅读或小组讨论。重点品读1. 2段。用“ ”画出2段中魏格纳的发现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1)用简练的话概括意思,写在句子旁边。(2)你从魏格纳在世界地图中的发现这件事情中知道了什么?(3)魏格纳1.找到世界地图,找出七大洲,巴西和非洲西海岸几内亚湾的位置。仔细观察“南美洲巴西的一块突出部分”和“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是否像书上说的“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细读课文23遍。要求:(1)魏格纳在地图上发

13、现了什么?(在课文中用标出句子)把最能表现他仔细观察的词语圈出来。 (2)面对这一发现,魏格纳在脑海里形成了什么“奇想”?(在相关的句子下加自己喜欢的符号)(3)“奇想”要变成“真理”必须要有证据,魏格纳又是怎样为之努力的?他找到证据了吗?怎样找到的?(在课文中用标出句子)4悟读课文1遍。(合上课本思考)魏格纳提出关于大陆漂移假说,引起地质界的震动,你觉着魏格纳依靠什么获得了重大的发现?(这些品质也是我们将来探寻未知世界必备的,写在课文后边。) 5.查资料,了解“大陆漂移学说”。2. 7段是魏格纳为了证实自己的说法开始进行的研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之前提到的魏格纳的性格在这里有什么作用。1.指几名同学展示自己,说说自己是怎么体会的。2.讨论为什么魏格纳找到的这份证据是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证据?中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它既见于巴西,又见于非洲。爬行动物是不可能飞渡重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