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4291089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荆州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荆州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荆州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荆州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荆州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荆州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荆州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荆州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总 论1.1 规划依据1.1.1 相关法律法规0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0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0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0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0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0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0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0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10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1.1.2 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01风景名胜区条例02基本农

2、田保护条例03城市绿化条例04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0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建设部令146号06“关于印发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部(建城2000124号)07“关于印发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部(建城2000120号)0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2004第284号令1.1.3 相关国家技术规范、行业规范01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02防洪标准(GB50201-94)0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版(GB50180-93)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3、规范(GB50220-95)05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06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07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92)0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09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1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1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8978-1996)13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62-199914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15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16纺织

4、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17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1)18关于修订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公告(环发2003152号)19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2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1.4 相关规划和地方行政管理办法01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公示)02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19962050年)0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04湖北省环境保护条例(1997修正)05转发省环境保护局关于湖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类别的通知鄂政办发200010号06荆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

5、006);07荆州市城市蓝线规划08荆州市城市绿线规划09四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8)10湖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11荆州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12荆州市水环境功能区划13荆州市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2005)14荆州市城市环境质量全面达标规划(2005)15湖北省环境质量月报(2005年1月2008年10月)16荆州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2001年2007年)1.2 指导思想(1)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依据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紧紧围绕四湖流域和荆州市城区水环境生态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6、为目标,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全面实施荆州市水环境保护和滨水生态建设;(2)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3)坚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兼顾,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其它措施三结合;(4)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法,以科技为先导,以法律为保障,以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突破口,促进荆州市城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1.3 规划原则1)以构建“人水和谐”为主题,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护河、渠、湖、渊水体面积,维持水体库容,对水体做到定性和定量,使其泄、蓄和排涝功能完善。2)尊重自然,恢复江(河)与内河水系天然联系,增大城区水环

7、境容量。3)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控制水环境污染,恢复水体功能自净功能;4)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相统一,城区景观水体协调,凸显城市水文化特色。5)按照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分期实施的原则,把城市水污染控制和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结合起来,建立水环境保护长效机制。1.4 规划年限规划年限-近期:20082010年;-远期:20112020年。1.5 规划范围(1)第一区域:荆州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102.5km2范围内的城市内部水体。包括沮漳河故道、龙潭公园、护城河、洗马池、西湖、北湖、文湖、天井渊、太湖港、荆沙河、荆襄外河、荆襄内河、西干渠城区段、豉湖渠城区段、江津湖、张李渊、太师渊

8、、范家渊、叶家渊、锅底渊、柳林洲、盐卡、白水滩湿地公园。(2)第二区域:沙市区、荆州区辖区范围内的中心城区外围其它水体,主要包括长江、港南渠、太湖港水库、太湖港渠、太湖港南北连接渠、规划引江济汉渠、长湖、沮漳河、西干渠、豉湖渠、龙会桥河、南北渠、东方大道调蓄水体、杨场渠和化龙港等。1.6 规划内容(1)对中心城区内部水体,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水体形态保护、污染物的控制、生态建设、河岸防护。水体形态保护即对现有水体做到定性、定位和定量(水面面积、水体库容);污染物的控制以城镇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为主;生态建设以恢复水体功能自净功能主,河岸防护以确保城区水体防洪安全为主;城市水体景观建设以城区景观水体

9、协调,凸显城市水文化特色为主。(2)对城市外围水体的规划,主要是控制面源污染源对水体的污染,建设沿江、沿河、沿渠的防护林,加强对水体水质、水体数量、水面面积和容积的保护。1.7 规划目标1.7.1 近期目标以建设现代化水乡园林城市、生态宜居城市为总体目标进行荆州市水环境规划建设。(1)进行实地勘界,制定湖渊、河流等城区水体保护控制蓝线并设立水域界桩。(2)基本控制城区纳入蓝线保护范围内的水体水质污染恶化和生态破坏趋势,城区太湖港渠、荆襄外河、护城河、荆沙河和荆襄内河达到地表水类水质标准,其它城区内河水体水质不劣于地表水类水质标准。(3)中心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中心城区固体废弃物清洁收

10、运覆盖面达到100%,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4)中心城区其它水体污染源(面源)对水体污染的趋势得到缓解,实施太湖港渠、荆襄外河、护城河、荆沙河、荆襄内河和湖渊水体的淤泥疏挖工程并形成长效机制。(5)中心城区主要水系贯通并实施引水工程,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6)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监管能力,制定和完善相关水体保护和监督制度,完善河渠湖渊长效管理体系,初步建立数字化水体信息系统。1.7.2 远期目标荆州市城区水环境生态指标满足水乡园林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的相关指标。(1)城区纳入蓝线保护范围内的水体水质污染问题得到解决,中心城区除西干渠、豉湖渠常年水质达到类外,中心城区其

11、余纳入蓝线保护范围内的水体均需常年达到地表水类水质标准。(2)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城区工业污染源治理达标率100,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3)城区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水环境质量所有指标均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指标要求年,人居环境清洁优美。(4)开展城区上游水系周边小城镇水环境规划;深入开展上游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使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势头和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等面源污染得到控制;畜禽养殖业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新的水产养殖、畜禽养殖等污染物排放源不再扩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得到明显提高。(5)生态效益型经济形成规模。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生

12、态旅游基地建设等取得成效;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区内重点工业企业普遍实行清洁生产,重点骨干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荆州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7.1水环境整治的必要性7.1.1恢复自然生态的需求天然水体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而这种联系是一种有机的动态联系。提高水系的连通性,从生物种群的角度上,可以为生物的迁徙繁衍提供多种通道,增加水体的生物多样性;从系统层次与景观模式上,增加扩大了各水体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增加了水体系统的复杂特性,使其具备很高的抗逆能力。恢复水体的天然连通状态,必将增加各个水体的稳定性。7.1.2创造良好城市景观、城市风貌的需求良好的投资环境不仅包括经济环

13、境、人文环境,还包括城市景观和城市风貌。在拥有大量天然水体的荆州市,具有长江流域水乡城市特点和水资源丰富的优点,都因为河湖的减少和水体污染而影响了城市的形象。改善荆州市目前的水环境,也就是改善城市景观风貌,增强了荆州市城市发展潜力,增加城区环境资源的承载力,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保障。7.1.3提升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的需要择水而居是现代人追求的一种时尚,也是城市居民对自然的一种向往。改善水环境无疑会刺激水体周边地产的发展,提升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创造休闲舒适的娱乐环境,为构筑现代化商住新区打下坚实的基础。7.1.4经济发展的需求作为规划中的我国连接南北东西的交通枢纽,未来将有大量的

14、人口过境荆州市,改善荆州市的水环境,可以提高城市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观赏价值,必然会吸引更多游客,刺激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为荆州市经济发展开辟新的亮点。水产养殖也是荆州市的一项传统产业,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收入和改善市民“菜篮子”质量,首先要改善河湖水质,而这就要求通过各种手段完善城市水环境,并且良好的环境氛围也有利于发展以水为核心的多种经济发展。7.1.5弘扬水文化的需求荆州市的主要特点是水多湖多,修复水网,改善景观水体,挖掘水文化,做好水文章,是体现城市品味、弘扬水文化的需求。荆州市总体规划确定将以水环境建设为基调,以城区水系连通为纽带,以水文化为依托,将生态意识与环境意识,水文化意识与城市网络建设、人居理念融为一体,使区内水、绿地构建的水环境生态景观与历史文化景观相得益彰,构建具有“水乡”特色的生态宜居旅游城市。7.2水环境整治规划基本思路水质监测数据表明水体污染指标主要是生活污水的明显特征,因此彻底杜绝生活污水的排放,是改进城区水体污染的根本出路,对现有的截污管道进行改造,提高其截污能力,对初期雨水进行截留,避免初期雨水直接排入水体,切断污染源头是极其重要的。在不同季节适当调查水位、水深,增加水体透光度和溶解氧,如在冬季应适当降低水位,增加水体的流动性,提高溶解氧浓度,维持在3mg/L以上,将有利于水体自净,维持良好的水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