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珠玉当沙石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4289502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莫把珠玉当沙石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莫把珠玉当沙石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莫把珠玉当沙石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莫把珠玉当沙石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莫把珠玉当沙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莫把珠玉当沙石(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莫把珠玉当沙石 新教材“想一想、议一议”栏目的分析 2011 版初中生物学新教材在旧教材的基础上做了很大的调整,无论是倚官仗势 编排,评议 的描述,还是图片的选择,都给人以与时俱进的感觉。尤其是每节课新设置的想一想, 议一 议栏目,更是新颖别致,其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一、编者的设计意图 传统教材注重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 ,而析是遵循新课程标准,在内容的选择上突破了 传统的学科体系, 重新构建并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 不仅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定对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较为深入的理解, 还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机会进行自主探究和实 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形成科学的观点。编者设置想一想

2、, 议一议栏目的意图是围绕 每节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 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联系学生的日常生 活或社会生产经验, 提出每节课将要学习到的一些重要问题, 以此建构课堂教学内容中的重 要概念,可谓背面傅粉,预设在外。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教材这样编写是对老师有所期待: 力图通过想一想,议一议活动, 发现学生的概念生成的特点, 使概念教学更具针对性, 可谓 匠心独具。二、“想一想、议一议”的特点1、联系实际,身边取材知识来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 生物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新教材 “想一想、 议一议” 栏目中设置了很多与人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情境。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3、第 5 章第 2 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中, “想一想、议一议”栏目展示了床边窗台上摆放着多盆绿色植 物的 图片,由生活现象导入科学学习,引出学习主题。再如,七年级下册第2 章第 3 节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节的“想一想、议一议”中,以方便面为话题入手。不少学生爱吃方便 面,但家长却总是限制他们吃方便面, 学生并不太清楚这其中的原因, 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 自由发言, 可以很自然地引入合理营养的内容。 这些实例都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 容易引 发学生产生共鸣,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乐趣,使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2、贴近科技,喜闻乐见早在 1995 年,我国就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确立科技和教育是举国

4、的手段和方针,这一 点在新教材中也得到体现。例如,七年级上册第 1 单元第一章第 1 节生物的特征, 本节“想 一想、议一议” 的内容是机器人用乐器演奏曲子。 创设机器人不是生物这样的问题情境,引 出本节将要学习的重要概念。又如, 七年级下册第 2章第 1 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本节“想 一想、议一议” 的内容是航天员飞向太空时携带的食物中应含有哪些成分,以及为什么要含有这些成分。 这样的设计, 一方面, 航天员食品这一比较新奇的事物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另一方面, 在宇航员太空行走的照片中国,太空服的肩部附有五星红旗,渗透着爱国主 义教育。 机器人航天员这些与高科技紧密联系的情境, 容易

5、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联系热点,关注时事 新教材“想一想、议一议”栏目在问题设置时,注重联系时事热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 2 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的 “想一想、议一议” 是从运动会游 泳健将比赛时的情境引入对呼吸过程的学习, 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 七年级下 册第七章第 2 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想一想、议一议”是以 2011 年日本发生特大 地震, 造成放射性物质泄漏,引发核污染问题这一事实入手,引出环境污染的问题。用这样的实例创设情境, 可以有效地引发学生对生存环境的关注, 从而让学生迅

6、速投入本节知识的 学习中。 把这些对全世界都有影响的事件引入课堂, 不仅能服务于课堂, 还能培养学生热爱 祖国、热爱地球的情感。4、对话科学,严谨求知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的 “想一想、 议一议” 描述了英国物理学 家罗伯特虎克研制出能放大 140 倍的光学显微镜, 发现了细胞,从而引出显微镜功能的话题。 又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 “想一想、 议一议” 则借助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的柳树经典实验导入新课。 通过呈现科学家的生平简介以及 与生物学相关的历史事件, 使学生既了解了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又对科学探究产生更深刻的 理解;不仅

7、实现了学生与科学家跨越时空的对话,还培养了其严谨求实的态度。5、引经据典,学科整合古往今来, 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 以此来赞美自然界中的生物。 新 教材十分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在“想一想、议一议”中有针对性地选择诗词歌赋,既丰富了 教学内容, 又可以使学生感受丰厚的文化底蕴,以陶冶情操。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 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的 “想一想、 议一议” 选取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 描写身边生物世界的一个精彩片段。 学生通过阅读鲁迅先生的文章, 找出其中描写的生物种 类、行为和栖息环境等内容,初步学习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方法。不仅如此, 文章中呈现的鲁 迅先

8、生观察生物时认真细致的态度, 也正是学生在调查活动中应当具备的态度。 短短的一个 文章片段, 体现了语文、 生物学甚至思想品德等内容,学科间互通有无,使课堂学习充满了 新鲜感。又如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的 “想一想、议一议” 选用 的是宋代秦观所作的行香子中的优美词句: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毫兴徜徉。小园 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展现了一幅自然美好的村野风光,栏目旨在 以美丽如画的田园风光引发学生对美好环境的珍惜和向往。 不仅如此, 还能使学生在美好的 体验中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三、“想一想、议一议”的作用 “想一想、议一议”栏目,实际上是思考讨论

9、活动,目的是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 系生活实际来创设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起来, 这样便于营造课堂教学氛围, 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 一章第二节种子植物的 “想一想、 议一议”的主题是千年古莲开花。 学生思考: 莲子是种子, 它为什么能保持这么长久的生命力?奥秘在哪里呢?这样的讨论活动, 对于好奇心强烈的青 少年是颇具诱惑力的,由此引入对种子结构的学习,整堂课会是精彩而充满活力的。四、“想一想、议一议”的使用 方法一情境导入,感同身受 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的“想一想、议一议”呈现了吃饭的情

10、境, 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 吃饭时, 你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它们对你完成就餐 有什么作用?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可达成共识。 吃饭时, 眼睛看到了饭菜的开关和颜色, 鼻 子闻到了饭菜的气味, 舌头尝到了饭菜的味道, 嘴唇和口腔感受到了饭菜的温度, 耳朵听到 了周围人的谈话等, 即人体通过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觉器官来获取环境信息。 使其思考感觉 器官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的意义, 感受生命本身的奥秘。 又如, 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青春 期的“想一想、 议一议”提供了一张女孩照镜子检查脸上青春痘的照片。 这一情境再现了青 春期学生特别关注的青春痘问题, 同时该栏目中的问题也引导学生观察其他生

11、理现象, 希望 学生能够正确对待青春期身体及心理上发生的变化,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方法二前后呼应,有问必答 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中的“想一想、议一议” :几乎人人都有验血的经 验,但为什么通过验血可以诊断疾病, 多数学生却未曾深究。 这是一个涉及血液的组成成分 和功能的问题, 对此学生并非一无所知。 老师可先让学生尝试回答这一问题, 关于血液的前 概念就可以暴露出来。 同时, 学生对了解血液成分和功能的兴趣也就激发出来了, 这就为接 下来学习相关内容做好了认知和情感领域的准备。 又如,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血流的管 道血管,其“想一想、议一议”的内容是:人体因创伤出血时,有时血

12、液只是少量渗出,有 时是缓慢地流出暗红色的血液, 最为严重的则是喷射出鲜红色的血液。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出 血情况呢?显然这个情境是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入手。 很多学生在生活中都有过因创作而出血 的经历, 因此, 对于出血的现象是熟悉的, 但对于不同的创作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出血现象的 认识还比较模糊,教材通过“想一想、议一议”提出这个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 活其思维活动。待学完本课,再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就能明确:不同的血管,血 流状况明显不同, 所以出血状况也不同。 这样, 学生对三种血管结构及功能的理解就会更准 确。方法三穿针引线 事半功倍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3、的“想一想、议一议” 的内容是:机器人能用 乐器演奏出优美动听的曲子, 有的机器人还做体操跳舞, 甚至与人交流。 为什么说机器人不 是生物?直这个问题已经涉及本节课学习的重要内容生物的特征。 学生带着这样的兴趣和疑 问,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习生物特征的过程中,可以穿插这个问题,学生不仅知 道了机器人不是生物,还知道了机器人不是生物的原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这样的处 理,会使学生对概念的把握更准确,学习的兴趣更高涨。又如,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输血与血型,通过“想一想、议一议” ,学生很容易明确血 不能随便输的认识。 老师可顺势提问: 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输血?人体内的血量是多少

14、?一 次失血多少才需要输血?以此引入新课。 学习完血量与输血这部分内容, 老师继续引用 “想 一想、议一议”中的实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给病人输血,有的成功,有的却失败了?这 与血型有关。从而引入对血型的学习。学习安全输血时, 也可以继续使用这个实例:如果病 人是 A 型血的话,可以给他输哪些血型的血呢?能不能随便输血?从而引出安全输血的原 则。如果一个病人急需输血,周围人的血型都不合适,只有你的同型血, 你愿意献血来拯救 这个病人的生命吗?利用这一问题引入无偿献血的学习, 使学生体会生命的珍贵, 在无形中 接受思想教育。方法四承上启下,合理过渡 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的“想

15、一想、议一议”的内容是:长跑时,体 育老师总是建议我们用鼻子吸气, 用嘴呼气, 必要时也可以用嘴辅助吸气, 但不要张大嘴巴 吸气和呼气。 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这部分内容可以放在学生学习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之 后呈现。 通过资料分析, 学生明确了呼吸道不仅能过吸入的气体进行清洁湿润, 还能预热冷 空气,从而减少对肺的刺激和伤害。 老师提出问题: 有些人习惯张着嘴巴睡觉, 这样科学吗? 学生就会知道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对健康的重要性。 老师继续引入: 除了这一点, 我们还应该 养成哪些好习惯?学生一定会很多, 如不随地吐痰, 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 从而引入对会厌 软骨呼吸和吞咽之间的关系等相关的学习,

16、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又如,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二章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想一想、议一议”采用的是 DDT 的例子。这段 素材可以用在本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之后。 老师讲述: 我们的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 态系统,南极洲也是生物圈中的一个生态系统,在这里发生过一件怪事。在二十世纪50-70 年代间,人们在其他地方经常使用 DDT ,但在荒无人烟的南极洲从未使用过。可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天空人员却在南极洲海洋中的鱼、虾和企鹅体内发现了它。请同学们思 考:在其他洲使用的 DDT ,怎么会出现在遥远的南极洲动物的体内呢?通过讨论,学生对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了初小认识。 然后再结合教材的资料分析使学生理解生物圈是一 个统一的整体, 即使地理间隔极为遥远的生态系统, 它们之间也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某个 生态系统的变化将会影响到其他生态系统。 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人类活动对事个生物圈中各 个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而产生珍惜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方法五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